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全民共建共享 昌平區“創城在行動”提升百姓幸福感

簡介昌平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環境綜合中心工作人員楊海江介紹,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昌平區從民生細節、百姓需求入手,自2020年起,開展了(2020-2022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針對環境髒亂的18條背街小巷開展整治提升工作,圍繞路面、

什麼提升居民幸福感

500多處違建的老舊社群、破舊擁擠的背街小巷、未開放的百年古寺,在昌平區,建立文明城區的舉措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逐個破解。小區環境整潔了、私搭亂建拆除了、居民文化活動豐富了;背街小巷路平了牆淨了,小巷也成為一處風景;社群居民公共活動空間更多了、議事也更有熱情了,創城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服務於老百姓,提升百姓幸福感。

據介紹,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中,昌平區一直堅持首善標準,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的“兩中心一平臺”作用,整合盤活公共資源,舉辦了讀書匯、文藝演出、紅色電影展映等多場活動,並在全區投放創城公益廣告1700餘塊、佈設創城主題景觀小品200餘處,累計參與創城宣傳實踐活動人次達40萬。下一步,昌平區將把建立文明城區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打造一批文明示範街、示範社群、示範公園,形成全民建立的格局,真正做到建立為民、建立惠民,讓百姓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明顯變化,持續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拆違破牆共享共治 打造老舊小區改造“昌盛模式”

全民共建共享 昌平區“創城在行動”提升百姓幸福感

天藍色的塑膠跑道、引入海綿城市設計的鵝卵石小路、供孩子玩耍的沙地滑梯……在昌平區城南街道昌盛園社群,透過拆違整治,原本髒亂差的老舊小區換了新面貌。

兩年多以前,這裡還是私搭亂建遍地、垃圾成堆的“問題”社群。昌盛園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張琪告訴北青報記者,該社群是一座建設於上世紀90年代的開放式社群,共有40棟居民樓,分屬於21家產權單位,圈出幾十個獨立小院。其中,大部分小院無主管、無物業,公共區域常年處於無人維護修繕的狀態,導致社群環境髒亂,違建四處可見,“前幾年過來,社群裡有養雞鴨的、有用鐵皮私自搭建的‘車庫’的、還有亂停的汽車、亂堆的垃圾。”張琪說,居民對社群環境衛生、停車管理、物業服務等問題反映強烈,訴求集中且訴求量長期較高。

2020年,街道和社群兩委開始對昌盛園進行整治,透過地毯式摸排、車輪式談判、閃電式修復,只用了61天,社群內500多處違建就被拆除修復。原先因產權不同而建的圍牆也全被打破,引入統一物業進行管理。社群內一處原來曾被圍牆攔住的區域經過拆除整治,變身為社群居民人人可遛彎的社群街心花園,真正實現了“昌盛無界幸福共享”的理念。

硬體提升了,“軟體”也要跟上。張琪介紹,目前社群兩委將工作重點轉向文化提升,最近還舉辦了“重返20歲”的主題活動。“社群不少五六十歲的叔叔阿姨,年輕時曾因工作、家庭捨棄了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如今他們退休了,我們就想幫助他們搭建平臺,連結各種資源,無論是唱歌、寫書法、詩朗誦,我們都提供平臺和資源支援,讓大家不只是感到社群環境變好了,從文化上也對社群有更強的歸屬感。”

這不,9月29日,已在昌盛園居住了22年的馬全奉大爺就在社群舞臺上表演了歌唱、詩朗誦等節目。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原先小區物業各自為政、形同虛設,小區公共區域髒亂差,現在不僅整體環境有了提升,公共區域也有了專人維護。環境好了居民參與社群活動的熱情也高漲了,“我年輕時就有唱歌、詩朗誦這些愛好,沒想到退休了又都撿起來,感覺住在社群裡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細節入手需求為先 背街小巷也有最美風景

全民共建共享 昌平區“創城在行動”提升百姓幸福感

在城北街道東關一條衚衕,開裂的水泥牆經過粉飾加工成為具有古韻的圍牆,頭頂凌亂的架空線經過捆綁整理變得整齊有序,衚衕內亂停亂放影響出行的汽車也進行了重新規劃,原本不起眼的小衚衕獲得了“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入圍獎。

昌平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環境綜合中心工作人員楊海江介紹,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昌平區從民生細節、百姓需求入手,自2020年起,開展了(2020-2022年)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針對環境髒亂的18條背街小巷開展整治提升工作,圍繞路面、牆面修復,架空線梳理等方面,補齊街巷衚衕的人居環境短板,切實解決好百姓家門口的環境問題,做到還路於民、還街於民、還景於民。

據介紹,目前昌平區整治完成街巷共計11條,整治內容包括鋪設步道磚1。1萬餘平米,鋪設瀝青1萬餘平米,鋪設步道磚、路緣石9000餘延米,梳理架空線1000餘米等。同時,完成了昌發展、昌盛園兩個示範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包括拆除私搭亂建1406平方米,新建塑膠廣場800平米、健身步道800延米,新增綠化面積一萬餘平方米,增設機動車停車位121個。特別是打通了京藏西輔路與龍域東二路(1818街區)之間斷頭路,新建輔路30餘米,緩解了周邊區域交通擁堵情況。

下一步,昌平區將以環境月檢查為抓手,對往年開展的背街小巷進行回頭看檢查,發揮昌快乾,昌通辦精神,發現問題掛賬督辦,及時解決群眾身板的各類環境問題,緊抓今年的整治任務,力爭早日完成驗收工作。此外,還將壓實《背街小巷後續管理辦法》,督促各鎮街道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保持整治成效,改善群眾身邊的環境,共同實現乾淨文明整潔的出行環境。

喝茶讀詩交流議事 城市更新古寺換新顏

全民共建共享 昌平區“創城在行動”提升百姓幸福感

9月29日,“回家議事創文明城”回龍觀街道龍域街區文明建立協商議事會在前不久開開放的寺錦·回龍觀城市會客廳舉行,街區內企業、居民、政府等各方齊聚,為街區發展出謀劃策。昌發展龍域中心專案負責人周玲說,寺錦是龍域地區的新鄰居,她已經來此參加了多次活動。周玲說,創城關係到每個人,而寺錦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議事的空間,無論是商戶、居民還是社群街道工作人員,每個人都能來此為創城出一份力。

在回龍觀地區居住了10多年的居民張軍最近剛發了這塊“寶地”。“原來我經常路過這裡,這個寺感覺很破敗,也不開門,最近發現這裡煥然一新,還舉辦了很多活動。”張軍掏出手機,開啟寺錦小程式向記者展示,“這裡的茶藝、攝影、詩朗誦、瑜伽活動特別豐富,我都很想參加,不過附近居民熱情很高,不少活動都報滿了。”

據介紹,坐西朝東的玉光寺建成至今有三百餘年曆史,在新一輪迴天計劃支援下,這裡被活化利用,以寺錦·回龍觀城市會客廳的面貌重新亮相。更新改造後的玉光寺以共創、共建、共享為核心理念,整合展覽展示、會客議事、互動體驗、休閒學習等服務功能,力求將多種生活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多元的城市公共生活體驗,打造回龍觀街道的形象展示平臺、居民議事基地和文化生活聚場。

自7月23日開放後,這裡已累計開辦了露天音樂會、露天瑜伽、露天電影、古寺茶約、聽箏讀詩、手碟音樂會、黑膠音樂坊、手繪T恤、非遺手作等活動25場,總進館人數近萬人。透過這些新穎有趣的公益文化活動,讓每一位加入寺錦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更有趣、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月朦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月朦

編輯/李曉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