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中秋同明月 習俗各不同

簡介她說,每年中秋節家裡都有吃炸花生餅的習慣,這是祖輩留下來的傳統,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寓意團團圓圓,所以每一年不管多忙母親都會在中秋節前炸好花生餅,還會在她離家時將一部分裝進她的行囊裡帶到三亞來,以解她的思鄉之情

上香買水果買幾個

「本文來源:三亞晨報」

本報記者 李少雲

或惦念那一塊味道獨特的月餅,或想念家人圍坐的那一桌飯菜,亦或者感念故鄉特色的中秋習俗……隨著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日益臨近,遠在他鄉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愁也越發濃烈。在三亞這個“候鳥”聚集的旅遊城市,人們共賞一輪明月,卻有不同的習俗。

海南三亞:

沙灘拜月 祈求平安

在海南過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以外,尤以拜“月娘”的風俗最為盛行。相傳,過去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主要靠天靠海吃飯。海島常受颱風影響,島上的人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海與天賜予的,所以對祭海、祀天、拜月等十分看重。

“小時候拜‘月娘’時,大人總會囑咐小孩不要用手指月亮,說那會對‘月娘’不敬,‘月娘’生氣了會割傷耳朵。”從海口嫁到三亞已有十多年的符女士回憶起兒時的過節風俗時仍覺得十分有趣。她說,和小時候在院子裡“拜月”不同,現如今在海灘“拜月”更為熱鬧,每年中秋佳節,在三亞的海灘上,總能遇見不少市民圍坐成圈,擺上水果、月餅,點上香燭,對月祭拜許願,然後吃月餅、觀月色,場面溫馨又壯觀,心情也能放鬆不少。“今年中秋我們家還和往年一樣,計劃買些水果、月餅之類的,一家人到海灘上一起拜月祭神,祈求出入平安、吉祥如意。”

黑龍江哈爾濱:

祭祖上香 擺盤講究

“團團圓圓,聚在一起才能團圓。”70歲的“候鳥”老人張方林說,自從唯一的女兒嫁到三亞來,他和老伴也舉家搬遷到三亞生活。每年中秋節他和老伴都會留在三亞和女兒團聚,並提前請託族裡親人幫忙給祖宗上香。

他說,在哈爾濱,很多家庭保留著中秋節給祖先上香的習俗,而且供果擺放還有講究,不同水果擺放在一起,有著不同的寓意。柿子、蘋果成對供,寓意“事事平安”;撒上一把桂圓,意在“貴在團圓”;桃和石榴擺放在一起,則寓意“多壽多福”。

山東濰坊:

做月兒餅 吃團圓飯

“這些年無論在哪裡, 我總會在中秋節那天儘量趕回去,和家裡人圍在桌子邊吃團圓飯,有海鮮湯、大閘蟹、蒸芋頭,還有母親親手做的月兒餅,吃在嘴裡,甜在心裡。”來自山東濰坊的汪菊是一名化妝師,已來三亞工作一年多。

談起中秋節也勾起了她兒時的回憶:“我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奶奶和媽媽就會忙著給我們做月兒餅,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會互相幫忙,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做出來的餅好吃又好看,小孩子最為歡喜。如今想來,月是故鄉明,走得越遠越是想家,希望年年中秋都能吃上媽媽做的團圓飯。”

重慶南川:

打起餈粑 聯絡感情

“還沒等我回家,我父母就已經準備打餈粑的材料了。”自從2012年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三亞發展的林愷已有多年未回家鄉過中秋,今年決定帶著妻女一起回老家與父母團圓。

他說,打餈粑、吃餈粑的傳統習俗,在很多地方被延續下來,而在他的家鄉重慶南川,中秋節有家家戶戶打餈粑的習俗,餈粑會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在他的記憶裡,打餈粑是一件特別有“儀式感”的事,需要全家參與,方便聯絡感情,如今中秋臨近,他思鄉之情越來越濃。

廣東韶關:

炸花生餅 寓意團圓

在三亞某酒店工作的廣東韶關女孩廖希,這個中秋卻多了幾分落寞:“今年中秋我值班,所以也沒法回去了。”人在異鄉,廖希卻格外想念家裡的味道。

她說,每年中秋節家裡都有吃炸花生餅的習慣,這是祖輩留下來的傳統,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寓意團團圓圓,所以每一年不管多忙母親都會在中秋節前炸好花生餅,還會在她離家時將一部分裝進她的行囊裡帶到三亞來,以解她的思鄉之情。“今年中秋,我打算邀請幾個同鄉,一起在家炸花生餅和吃月餅,和在家一樣也過個別樣的中秋。”廖希說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