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 由 兒科專家史長松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2-12-30
簡介其實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總會在某些階段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咬手指、摳鼻子、打腦袋等等,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情緒、身體不適、喜好有關,需要家長及時給予關注

拉水便出血是什麼原因

最近,小陳發現1歲的女兒有了個壞習慣:只要閒下來,她就一定會

咬自己的手指

,而且用很大的力氣吮吸,導致右手的大拇指都發白,指甲縫處也快要

出血

了。

為了矯正這個壞習慣,小陳只要一發現,就把她的手拉下來。可是女兒不咬手指後總愛

哭鬧

,而且鬧起來逮住什麼就咬什麼。難道是孩子身上缺了哪種

微量元素

了?小陳帶著疑問來到醫院,想讓醫生給孩子看看。

經過檢查,小陳的女兒身體狀況良好,並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其實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總會在某些階段出現一些小動作,比如

咬手指、摳鼻子、打腦袋

等等,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

情緒、身體不適、喜好

有關,需要家長及時給予關注。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一、孩子為什麼會做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等小動作?

小孩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在用自己的方式

感知

著這個世界,冷、熱、甜、酸等等感受,都是他們身體力行

親自接觸

後才能體會到的。同時,兒童對於自己身體感覺的認知,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

在兒童的發育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動作表現,倘若孩子的小動作跟他的生長過程有關係,說明這是孩子的生長需要,只要不產生

過分依賴

,都屬於正常表現。

比如有的小孩在出牙的時候,很喜歡咬東西,凡是他能夠著的都會去啃。這是因為牙齒生長時候刺激到牙齦,使它出現

麻癢

的感覺,這時候啃東西就是一種

下意識

的反應,屬於正常現象。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對於

味覺

就有感知了。出生後一年內一般以奶為主,很少進食太鹹的食物。一旦孩子過早品嚐到鹹味食物,會影響其味蕾的

敏感性

,造成體內水分停留,也給腎臟帶來負擔。

可手指在出汗後,會有一種”鹹鹹“的味道,有些小朋友對此有些

偏好

,所以也會經常吮吸手指。另外,當孩子吮吸手指時,手指接觸到口部給孩子也帶來一定的

新鮮感

,喜歡這種感覺的兒童就容易養成咬手指的習慣。

同樣,

摳鼻孔、打腦袋等等小動作

,也是因為孩子對這種感覺有特殊的偏愛而形成習慣的。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兒童小動作是一種能

幫孩子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當他感覺自己處於比較緊張、危險的情景下,都會下意識地做出一些動作。兒童在做在這些小動作時,能夠將

注意力轉移

,也屬於自我調節的手段。

不過當孩子出現

過於頻繁或者幅度很大

的動作,需要家長引導其

放鬆神經

,如果無法緩解,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

神經方面的病變

總之兒童的一些下意識的小動作,大部分都是

生理性

的,只要不影響健康可以不用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行消失。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二、孩子做出這些小動作時,不要大驚小怪

生理性的兒童小動作可以根據上述所講,找到原因,然後有意識地進行

矯正

,引導其養成良好的

生活習慣

。目前有些家長對於兒童的關注比較多,孩子一點小小的異常就感覺很緊張,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兒童的身體

自愈能力有時

超過成年人,發現一些小動作不要大驚小怪。

啃指甲

是兒童常見的動作表現之一,通常發生在3歲之前,此為兒童的”

口欲期

“,是孩子在牙齒生長過程中出現的

正常現象

,家長不必過於恐慌。

根據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不同,有的孩子

3~6歲

依然出現啃指甲的現象,家長可以進行習慣上的矯正,只要孩子的痴迷程度可以

控制

,就不用太擔心。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挖鼻孔也是常見的兒童小動作

,有些孩子只要得空就去摳鼻孔,這可能跟他某次感冒後

鼻涕堵塞

有關係。兒童的面板比較嬌嫩,鼻子內部的面板更是,經常挖鼻孔容易導致

孩子流鼻血、鼻毛脫落

等現象。

家長不要對此事過於大驚小怪,

偶爾

出現流鼻血現象對孩子的健康是沒有損害的,如果家長對此事過度關心,反而可能會引起孩子的興趣,更加不利於

習慣的矯正。

另外孩子在緊張的時候,也愛挖鼻孔以緩解情緒,只要不是

過於頻繁、力度控制在可控範圍

,隨著年齡增長它也會逐漸消失。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6歲之前的小動作,家長可以給予習慣上的矯正,病理性的較少

。6歲是孩子感知世界的初期階段,他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也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

體會

。因此在這個階段,兒童出現某些小動作也是正常的。

此時的孩子

味覺、感覺、觸覺、聽覺、視覺

等各系統逐步完善,有些小動作反而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感知系統,使其在某一方面更加敏感。

如果對這些小動作一味打壓,反而可能會

壓制

孩子的感知能力,不利於他的生長髮育,這也是家長在育兒過程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當然,也有一些動作屬於

異常現象,

需要家長及時干預。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三、有些小動作可能是身體發出警報,需要家長及時干預

動作是身體感受的反應,與其說某人習慣於做某種動作,不如說是這種動作帶給他的感受更讓其著迷。因此,小動作的發生需要掌握好”

度“

的問題,當家長髮現孩子的一些異常小動作,需要及時干預查詢病因。

眼睛有問題,孩子可能會出現頻繁眨眼的問題。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孩子在講話的時候不斷

眨眼,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是自然的習慣,可能是孩子的眼睛出現不適反應。

角膜炎、紅眼病、眼睛乾澀、視力減退

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常見的,也會引起

頻繁眨眼、揉眼睛、眼睛不聚焦

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孩子總是不自覺咳嗽、清嗓子、吸鼻子、手腳彎曲等,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

抽動症好發於

兒童和青少年

時期,屬於

神經精神障礙

,這種病的症狀表現不是單一的,經常是身體多個部位都出現運動性抽動,如果不及時治療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發育。

強迫症和多動症

是抽動症的一種,發病可能和

遺傳、神經、心理、環境

等因素有關。這類疾病在實驗室檢查通常沒有特別的指標,往往由醫生根據患兒的症狀表現進行判斷。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多部位小動作同時發生時,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抽動症及時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6歲以上的孩子,倘若對某種小動作出現痴迷或者依賴現象,需要引起家長關注。

孩子6歲以後,身體的基本

感知系統

已經建立完成,對外界的認識會從表面的感知轉化成

更深層

的認識,那之前出現的一些小動作也應該會慢慢消失。

倘若孩子出現

咬鉛筆、把指甲啃到變形、啃橡皮、吃鼻涕

等不正常表現,家長就要警惕了,引起這些小動作的因素比較複雜。可能是孩子在緊張情緒下的一種反應,也可能是身體

缺乏某種微量元素

。家長在

尋找病因

的同時,要對孩子進行

矯正

,儘快地把習慣改正過來。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四、如何做能讓孩子有效矯正動作習慣?

孩子的生長過程,本身就是不斷地進行習慣矯正的過程,有些小動作雖然不起眼,但養成習慣會影響形象,所以在發現孩子有些不好的小動作時,家長要給予協助,幫孩子度過這段時間。

1.查詢引起孩子小動作的原因並及時解決。

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所以解決問題是關鍵。以

吮吸手指、流口水、見人就咬

這種小孩為例,他們通常是在長牙的時候出現了

牙齦發癢

的情況。牙齦的位置是不好撓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緩解

麻癢

的感覺。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咬東西無可厚非,但隨便什麼都咬不衛生,有可能會引起

細菌感染

。此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磨牙棒等物品,讓孩子拿著咬。

磨牙棒

通常都是由粗糧製作而成,口感堅硬不好吃,伴隨著牙齒慢慢長大,小孩的牙齦不再癢,自然就不會再隨便咬東西了。

2.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轉移他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的小動作,是因為

沉迷

於那種感覺,比如說摳鼻孔,未必就是鼻子裡真的有什麼,而是他喜歡鼻孔裡抓出東西的

感受。

摳鼻子時間長了,會損傷

鼻腔黏膜

,造成

流血、發炎、鼻炎

等病症。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個他喜歡的、可以隨手拿著的玩具,佔住他的手,自然不會再去摸鼻頭了。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3.讓孩子意識到小動作的危害,主動配合矯正。

孩子很小的時候,需要家長多留心,減少其做小動作的

頻率。

6歲以後的小孩,很多小動作都是之前的

習慣延續

下來的,對這種情況他們也已經有能力配合爸爸媽媽進行改正。

6歲以後出現的小動作,如

咬鉛筆、吃橡皮、眨眼

等, 父母除了帶孩子去檢查

微量元素、視力、抽動症

等問題,還要跟孩子灌輸小動作的危害性。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已經有了

積極主動

改正缺點的願望,只要教育得當,配合

解決致病因素

,應該很快就有成效。

孩子咬手指、摳鼻孔、打腦袋,是疾病的預兆?作為家長要了解

文章結語:

兒童的整個生長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有問題並

不斷改進

的過程,有些小動作伴隨著

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有些屬於

習慣問題

,需要在父母的提醒下進行矯正。只有少數孩子的小動作是

病理因素

導致的,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及時檢查治療。

在孩子生長方面有困擾的家長,可以留言寫下你的問題,醫生會和大家從

專業的角度

一起分析。

參考資料:

【1】王雲濤。 功能性動作訓練對5-6歲兒童感覺統合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22。DOI:10。27

【2】程進,謝瑞瑾,王錦,徐婷,王新,黃永玲。安徽省3~6歲兒童行為問題及相關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誌,2022,26(05)

【3】袁靈皓,魏兵,嶽小哲,齊雙輝,王歡,賈京晶,廖世峨。瀋陽市4~6歲兒童行為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22,30(04)

【4】汪燕妮,薛紅麗,陳倩。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對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16,18(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