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簡介正是因為對死亡的尊重和重視,“入殮師”的題材才會和日本電影如此契合,它所蘊含的東方思維才會被西方電影評委所接受

入殮師電影為什麼被禁

有一種電影被稱為奇觀電影,顧名思義,就是電影的內容基於想象,或者源於和普通人有一定距離的現實。

這種型別的電影通常是娛樂電影,比如我們熟悉的美國超級英雄系列,但也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奇觀電影,比如200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日本電影《入殮師》。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難以啟齒的異類工作

從在城市裡定居的樂團專業大提琴手,到為了生計成為入殮師,小林大悟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經歷了很大的人生跨度。

從小就勵志成為大提琴演奏家的他,成功進入樂團,還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斥巨資買下了昂貴的大提琴,哪成想不久後,樂團就解散了,剛買的大提琴還沒培養好感情,就被迫出售。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心灰意冷的小林帶著妻子回到了家鄉,開始重新尋找工作,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一家送葬公司。得知真相的小林差點就直接走了,但在社長開出的不低工資的誘惑下,選擇先試試看。

結果第一次正式工作,腐臭的屍體和生蛆的房間就讓小林立刻後悔了。他不僅留下了不小的後遺症,還索性翹班了。

具有感染力的儀式

在這部圍繞入殮師這個職業的電影中,有多處場景,是直觀展現入殮儀式的。那些逝去的人,經過入殮師細緻地打理,非常體面地和親人、世界告別。影片裡,幾乎所有觀看過入殮儀式的人,對這個職業的態度,都從偏見到了接納。

小林第一次看到社長為一位女士入殮時,心裡對屍體的恐懼就消失了。那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明明是那麼緩慢的過程,小林卻突然接受了這份職業。而觀看這個過程的死者丈夫,也為自己之前說他們是“賺死人的錢”的話道歉。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入殮儀式是在極其安靜的環境中進行的,這份死亡的靜穆中夾雜著入殮師對逝者的尊重和敬意,讓所有看過它的人,都不會覺得它是羞恥的。

接下來,原本極力反對丈夫繼續入殮師職業的妻子美香,以及瞧不起小林的兒時夥伴,也都被它所感染,接受了小林的職業。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生與死的擺渡人

之前看過一個短故事:有個女孩子獨身一人在江邊散步,姣好的面容吸引了一個單身漢前來搭訕,二人邊走邊聊,有說有笑。在提到職業時,女孩說自己在殯儀館工作,然後單身漢灰溜溜地跑了。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其實這是一個笑話,但時隔多年,關鍵資訊早已經忘卻,唯獨記得單身漢因為女孩的職業而放棄泡妞。

不僅是殯儀館工作者,法醫也會遇到同樣的尷尬。在張若昀版《法醫秦明》中,女主角和相親物件本來相談甚歡,結果男方一聽說女方是法醫,臉色立刻就變了。

其實美香和其他人一樣,介意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和死人打交道。雖然我們都清楚,死亡本來就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還是會因為千百年來,賦予死亡過多的負面內涵,而產生抗拒心理。尤其是那些存在在各種小說中恐怖的屍體外貌,更讓人心生恐懼。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我們和美香他們都不是柯南里的主角,見到屍體已經無動於衷,事實上,我們還很可能因此做噩夢。但總有人,要去幫助枉死的人訴說冤屈,也總有人要讓他們儘可能漂亮地離開世界。

走向死亡,是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送別死者,才會格外有必要。

唯美的東方哲學

把對死亡的思考,歸納到哲學裡,是一件很暖心的事。

其實作為東方人,我們和日本由於地域相近和歷史淵源,文化脈絡是有一部分重疊的。所以我們都不會願意真的相信,人死後去的其實是《尋夢環遊記》中絢爛瑰麗的世界。我們對死亡的美好幻想,隨著電影的結束,而被實際的意識形態所打敗。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我們還是認為,死亡是痛苦的。但大洋彼岸的民族和我們的想法有一些差異。在物哀文化的影響下,他們眼中的死亡帶有殘酷的美感。像泰戈爾的秋葉一樣,輕輕緩緩地走到人生終點,沒有喧鬧,沒有負責假哭、渲染氣氛的儀仗隊,一切都是寧靜的,最多伴隨著小聲的啜泣。

正是因為對死亡的尊重和重視,“入殮師”的題材才會和日本電影如此契合,它所蘊含的東方思維才會被西方電影評委所接受。同時也暗示我們,奇觀雖然是奇觀,但如果蘊含了自己民族獨特而珍貴的東西,有一天,它很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共識。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悲傷過後,那些離生人遠去的靈魂,會繼續自己的旅程,他們值得這個世界送給他們的最後一份禮物。

奇特的日本人

我在欣賞了許多日本電影之後,心生了一個疑惑。我有些不敢相信:曾經被殺戮洗腦的民族,居然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

縱使是力圖使電影走向國際化的北野武導演的電影作品,也無法抹去和其他日本電影相似之處,我姑且把這種共性稱為“靜美”。

《入殮師》中,小林找出兒時的大提琴,一個人在河邊田壟上演奏的場景,讓許多觀眾都印象深刻。背後的雪山,悠揚的樂曲,讓人不禁產生了對小鄉村產生了嚮往。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在諸多的日本電影中,都會有那麼一個絕美的場景,節奏緩慢,畫面唯美,勾起人的無限遐想;這種美感甚至會出現在一瞬間,僅僅用一秒就可以俘獲人心。就連靜止的劇照,或者各種博主的拍攝的日本景觀,在不經過商量的前提下,都有同樣的“靜美”。

喜歡它的觀眾可以一頭扎進日本電影的海洋裡,盡情享受這種氛圍。但我依舊無法解釋,一個民族的心理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職業不分貴賤,但電影一定分貴賤。同樣是奇觀電影,有一些電影的出發點是什麼,恐怕電影製作者自己都難以啟齒。雖然為了利益並不丟人,好歹也觀摩一下好的作品,別丟了自己作為電影人該有的素質。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