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簡介事實上,丹尼爾和艾瑪等人的演技並不是《哈利·波特》片酬高的主要原因

石榴石是老貨頭好不好

明星片酬由市場決定,不同國家的明星待遇大不同,日本是白菜價,內

是漫天要價,歐美追求明碼實價。

近日,有媒體公佈了《哈利·波特》四位童星的片酬,這一組高片酬反倒沒有引起一片罵聲,這也反映出人們在乎的不是高片酬,而是高片酬和影片質量成反比。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片酬最高的是飾演哈利的丹尼爾,他出場539分鐘,片酬是8400萬英鎊(約7。6億港元)。

丹尼爾的片酬僅次於頂流湯姆·克魯斯的一億美元(約7。9億港元),湯姆·克魯斯拿命拍戲才贏得和童星差不多的片酬,丹尼爾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僅次於丹尼爾的是飾演赫敏的艾瑪,雖然她出場205分鐘,可也賺了6200萬英鎊(約5。6億港元)。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鐵三角”自然離不開飾演榮恩的魯伯特,他出場211分鐘,可是他拿的片酬比艾瑪少了不少,是3700萬英鎊(約3。3億港元)。

以上兩位的片酬早已超過了好萊塢排名第二的威爾·史密斯和排名第三的萊昂納多,“史皇”的片酬是3500萬美元(約2。7億港元),“小李子”的片酬是3000萬美元(約2。3億港元)。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片中最拽酷的馬爾福由湯姆飾演,他在8集中僅僅出現了31分鐘,他的片酬是1400萬英鎊(約1。2億港元)。

這樣一個小配角的片酬已經超過了瑪格特·羅比的片酬1250萬美元(約9817萬港元),有很多人都說瑪格特在《時空戀旅人》很像長大的赫敏,但是論片酬,她還跟艾瑪差了很多。

難道童星的身價這麼高?事實上,丹尼爾和艾瑪等人的演技並不是《哈利·波特》片酬高的主要原因。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在歐美明星中,能拿高片酬的有喜劇明星,比如威爾·法瑞爾,也有動作明星,比如湯姆·克魯斯,還有一種情況是靠情懷拿高片酬的明星,《哈利·波特》的童星們正是這樣的一群幸運兒。

普通人根本沒辦法書寫自己的回憶,可是在《哈利·波特》的世界,每個成年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

《哈利·波特》能風靡全球,在於它的背後有社會背景和文化支撐的強大力量。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優秀的幻想小說具有深厚的文學知識底蘊,它的歷史感和真實感最吸引人。

同時,幻想小說也是能讓成人和兒童一起笑的作品,因為它可以讓孩子們從理性的說教中走出來,解放他們的天性。

對成人來說,幻想小說讓他們忘卻現實生活中的殘酷動盪,從而點燃成人原創的熱情。

人們在讀幻想小說的過程中,超越所處的時代,在魔幻世界中,現實生活中的困頓都能得到解決,這正是幻境的魔力。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在中國也有很多優秀的神話志怪小說,可像《西遊記》這類文學鉅著,在幾歲的孩童眼裡,還是有點晦澀難懂。

即便是有的神話故事淺顯易懂,可是它們大多從成人的視角出發,這讓孩子讀起來會感到這不是他們最嚮往的幻境。

對於近年來後起的玄幻小說,它們似乎更能走近兒童的內心,可是批次化生產讓一部分玄幻小說淪為粗製濫造的作品,拿這樣的作品給孩子讀,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J。K。羅琳的《哈利·波特》是一部將現代科技和英國古典文化相結合的魔幻文學作品,這部寄宿學校類小說充滿了古典的英國式幽默,可是其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某種親切感,讓人們感到他們好像是身邊的某個人。

一部影視作品能夠經久不衰的背後必定是因為它有一個強大的文化系統做支撐,《哈利·波特》是依託於凱爾特文化和哥特文化。

這也是因為作者

J。K。羅琳在英國西部長大,她自小受到凱爾特文化的浸染,最愛幻想文學的她與正統的牛津大學無緣,一扇“熱門”關了,另一扇“冷門”為她開啟了潘多拉寶盒,從寶盒裡跳出來的《哈利·波特》為她贏得了無限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凱爾特文化當然是由凱爾特人建造的,可是凱爾特人最初也被古希臘和羅馬人當成野蠻人,事實上,他們擁有高度輝煌的文化。

凱爾特人的第一巫師阿莫金在夢中得到知識,他身兼數職,是歌手、詩人,也是法官、首領,他洞察大自然的規律和力量,用魔法的力量平息各個領域的風暴。

凱爾特人相信萬物有靈,他們認為無論是一棵樹上還是一個湖泊裡,都有神靈居住,很多動物都是凱爾特人眼裡神的信使。

近代的愛爾蘭遊吟歌手讓愛爾蘭文學驚豔世人,愛爾蘭文學中的很多元素都源於凱爾特文化。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在《哈利·波特》中能有很多凱爾特文化的縮影,凱爾特人眼中的聖樹可以製作魔藥魔草,仙女精靈也會受到它的感召,因此,凱爾特人設計了凱爾特樹歷。

《哈利·波特》的魔法師們在霍格沃茲選魔杖正是依據凱爾特樹歷,不同魔杖對應不同的太陽月,不同聖樹暗示不同的人物性格。

比如擁有善惡兩種靈魂的斯內普,他的聖樹是樺樹,斯內普的靈魂被樺樹淨化後,他改變了信仰目標。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哥特文化運動也是在英國誕生,哥特族打扮得像“剪刀手愛德華”,人們常說的哥特式表達往往是誇張怪異的,這種表達表現在小說中是魔鬼的出現,它是一種想象性的恐懼。

哥特小說中也有貴族情節,主人公外在神聖,內在孤獨,但他們一直在表達本我。

羅琳曾說她患過抑鬱症,攝魂怪也是人類心理病態的人格化,魔法師可以恢復人的靈性,避免人類陷入抑鬱和迷茫的狀態。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還有一些流浪漢小說和孤兒小說也是《哈利·波特》文學特質的根源,有《湯姆瓊斯》《尼古拉斯·尼克貝爾》《呼嘯山莊》等小說中主人公寄人籬下的經歷,塑造了他們叛逆的性格,哈利也跟他們有類似的成長環境。

除此之外,《麥克白》的女巫、《格列佛遊記》的

飛島

、《聖誕歡歌》的鬼魂、《巨人傳》里長著三個頭的貓王法官等等,這些人、神、怪、物都是《哈利·波特》魔法誕生的搖籃。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僅僅是原著吸引人,這個因素並不能成為一部電影大賣的決定性因素。

《哈利·波特》的製作也很嚴格,出品人在整個過程中從始至終沒有走開過,一些裝置在工作室放置長達十年,這是為了導演能從任何角度都拍到相同的霍格沃茲,這種嚴謹的製作手段是浮躁時代中的一片綠洲。

這也是得益於英國人嚴謹沉靜的性格,他們願意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因此,他們推崇運動員精神,按照某些規則實踐自己的技能,這是英國人眼中的光明磊落。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英國人注重儀式感,因此他們享受拍電影的過程,可是電影拍出來後能否大賣,在這一點上,他們的商業嗅覺不如美國人靈敏。

美國人奉行“功利個人主義”和“表現個人主義”,他們做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了更快地翻新利潤,這使得他們的某些商品欠缺美感,英國的精緻主義恰恰彌補了美國這點不足。

美國大規模營銷配合英國優秀的原著,文化和經濟理性結合後,美國出版社對《哈利·波特》重新定位包裝,《哈利·波特》終於登上美國暢銷書榜。

華納兄弟則進一步為《哈利·波特》推波助瀾,它購買了《哈利·波特》的所有商品經營權,它贏得了巨大的成功,7部電影的票房高達100億美元。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頂級的市場營銷打造出《哈利·波特》系列爆款,其中的童星能得到高片酬也在情理之中,同時,高片酬也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丹尼爾一直在尋求轉型,他演過很多反派,可是一直得不到認可,直到他遇到《迷失之城》,才獲得MTV電影電視獎最佳反派獎項。

事業上剛剛有突破的丹尼爾卻在戲外因為發表關於跨性別言論的一番話引起爭議,有網友說他沒有立場代表《哈利·波特》發言,僅僅是痛批羅琳這件事已經讓很多人對他的濾鏡碎了一地。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艾瑪完成了羅琳沒有完成的夢想,她曾在牛津大學和布朗大學就讀,最後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妥妥的一名學霸,艾瑪真的活成了赫敏的模樣。

可是她近年來的形象卻備受爭議,一組生圖令艾瑪瞬間

死,她的臉頰乾癟,滿臉皺紋,很多粉絲都難以忍受艾瑪表情管理失敗的樣子。

近日,有訊息稱艾瑪將參加匹克球明星賽,在宣發照中艾瑪的狀態似乎比之前好得多,看來艾瑪並沒有把形象管理放在第一位。

《哈利·波特》童星現狀:有人身家過億,有人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至於魯伯特和湯姆,他們活得一個比一個低調,魯伯特曾表示,出演羅恩的片酬已經夠他一輩子花了。

馬爾福的人生觀更佛系,他只是偶爾拍戲,其餘時間他經常釣魚、做音樂,或者和朋友們一起打高爾夫,內在越舒適的人,外在往往越隨意,馬爾福的外表有時看起來比丹尼爾還“邋遢”,從鮮肉淪為“老榨菜”。

不過,這種隨意的人生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求

來的,一部《哈利·波特》讓這些童星成了生在羅馬的人,他們從來沒有賺六便士的壓力,自然能毫不費力地去擁抱月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