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林陵祥畲族銀器之白銀文化生產

簡介它在“不經意的敘事”中透視著明代經濟生活細節,涉及許多明代經濟史上的重大問題,即中國社會向近代的轉向,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展示了白銀貨幣化的動態程序

雪花銀產自哪裡

林陵祥畲族銀器之白銀文化生產

白銀文化的產生

由於白銀貨幣化,白銀滲透到整個社會,社會上下對於白銀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白銀的巨大需求造成了求大於供的局面,形成了銀貴物賤,確切地說,發生了銀荒。這一情況在當時許多大臣的奏疏中清晰可見。譚綸上疏指出:“夫天地之間惟布帛菽粟為能年年生之,乃以其銀之少而貴也,致使天下之農夫織女終歲勤動,弗獲少休,每當催科峻急之時,以數石之粟、數匹之帛不能易一金。3”白銀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化身,能夠購買一切商品,白銀貨幣不僅成為物質世界的流通物和統轄者,而且成為精神世界的流通物和統轄者。個體也由於白銀貨幣交往的發達而擴充套件了自己的交往和生存空間,獲得佔有感、權力慾,造成全社會對白銀的狂熱需求,白銀貨幣的拜物教出現。《金瓶梅》中的描寫展示了白銀拜物教下基層的人和生活。

林陵祥畲族銀器之白銀文化生產

《金瓶梅》是展示明代白銀貨幣化最典型的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中蘊含經濟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部著作。它在“不經意的敘事”中透視著明代經濟生活細節,涉及許多明代經濟史上的重大問題,即中國社會向近代的轉向,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展示了白銀貨幣化的動態程序。它不僅表現在白銀的交換和周流,而且伴隨著運河的開通,形成北方手工業、運輸集散地的新興城鎮的稅收貨幣化。隨著明代後期一條鞭法的實行,朝廷田賦貨幣化、徭役貨幣化、鹽課貨幣化、關稅貨幣化,總之,來自民間社會的白銀貨幣化的強大驅動力推動了明朝的經濟“改革”。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審視《金瓶梅》與白銀世界,是貨幣化動態過程的生動再現。當然,在開採與外貿並舉的情況下,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市場。專家學者們對外來白銀數量的研究佐證了這一點。據梁方仲估計,自明萬曆元年(1573年)至明崇十七年(1644年),從海外輸入中國的白銀達一億銀元以上。而美洲白銀主要是透過兩條渠道輸入中國:一是透過太平洋轉輸的渠道,一是透過歐洲轉輸的果道。透過太平洋運到馬尼拉,再轉至中國,是美洲白銀輸入中國的主要渠道。據萬明的研究,透過太平洋運往馬尼拉的白銀從1571年至1589年約為3000噸,1590年至1602年約為2010噸,1603年至1636年約為2400噸,1637年至1644年約為210噸。自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興起之時,到1644年明朝滅亡,透過馬尼拉一線輸入中國的白銀總計約7620噸。1493年至1600年間世界銀產量2。3萬噸,美洲產量就達1。7萬噸,佔世界銀產量的74%。貢德·弗蘭克認為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美洲白銀流入了中國。數量極為龐大。隨著追求白銀貨幣拜物教在閩東地區的狂熱,許多已封閉的銀礦被重新開採,人們到處尋找可開採之銀礦,並加以開採。於是,在閩東白銀礦區及其附近,白銀文化產生了。

林陵祥畲族銀器之白銀文化生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