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簡介而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是臨時徵召民夫,平時種地,戰時打仗,是缺乏訓練,與“職業軍隊”魏武卒相比,戰鬥力不在一個檔次,所以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國家,應該說,戰國時期兵役制度是廢除軍隊組織中的世襲制,實行功績制,(商鞅變法)

野人是怎麼形成的

徵兵制度是國家軍事制度中的一個根本制度,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義務兵役制,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每位公民,都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義務。其他國家也有符合本國的兵役制度,比如美國軍隊是職業化。韓國屬於強制徵兵制,凡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都得當兵兩年,退役以後才能考大學或者參加工作。總之,徵兵制度是國家的重要組織制度。

而在中國古代,兵役制度也是有多種徵兵制度,

募兵制,府兵制是中國古代兩大徵兵制度

。我國古代徵兵制度也是在不斷完善和變革中。

封建時代的徵兵唐朝是個分水嶺,

唐朝以前軍隊是打仗的,有戰鬥力,是對外的。而唐朝之後則是防止軍隊造反,戰鬥力不斷衰退中。

所以封建時代的徵兵制就不斷面臨著各種矛盾。也是不斷地完善中。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最初商周時期,中國就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兵制

。這一時期,中國實行的是國人兵役制。居住在國中及近郊的居民被稱為“國人”,他們是精英階層,有產階級,而“國人”以外地區被稱為野,居住在這裡的人被稱為“野人”,是被征服者。“賤民階層”。

只有“國人”有權有資格服兵役,而“野人”只能從事農業勞動、服勞役。國人兵役制屬於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民兵制,即平時務農、戰時作戰

。商代後期還一種常備軍——“三軍”,遇有較大規模的戰爭,但規模很小,主要以保衛王城為主,但也隨時徵收平民為兵。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周禮·地官》也有對招募軍卒的要求:

國中凡身高7尺以上(170左右),60歲以下的男子都在被徵集之列。家中男丁數目多者,一人為正卒,其餘為羨卒。

(家裡男人多的,一個當兵,其餘預備役)。西周以後,不僅周王室擁有軍隊,受封的各國諸侯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春秋戰國各國諸侯混戰。此時,軍事制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個諸侯國都在瘋狂擴充自己的軍隊。取消了士兵的身份限制,並推行郡縣徵兵制。

秦國實行按軍功授田晉爵的辦法,提高庶人地位。過去無權服兵役的野人,此時也有了服兵役的權利。國人兵役制被普遍兵役制代替。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軍隊徵兵首先就是看,士兵的個人素質和條件,就是說能不能打仗

。《荀子》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這是戰國初期,魏國最精銳部隊“魏武卒”的指標,只有符合這個要求才能被徵入伍。所以,魏武卒也算是“職業軍隊”的雛形。而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是臨時徵召民夫,平時種地,戰時打仗,是缺乏訓練,與“職業軍隊”魏武卒相比,戰鬥力不在一個檔次,所以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國家,

應該說,戰國時期兵役制度是廢除軍隊組織中的世襲制,實行功績制,(商鞅變法)。更為重要的是,軍隊已經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和職能集團出現了,就是說,職業軍官走上政治舞臺。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形成了對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統一,

皇帝首先就是加強了對軍隊的掌控,秦朝實行普遍兵役制,規定17歲的男性公民都要進行兵役登記,並且隨時都有可能應徵入伍。也就是全民皆兵。西漢的徵兵制度承襲秦制,但任何時候,都是皇帝親自控制的軍隊

。為了便於徵兵,漢朝對戶籍有著嚴格的登記制度。漢代兵役徵調的物件主要是農民,服役年齡為17-60歲。

漢民一生需服兵役兩年。一年在本

服役,稱為正卒,一年在京師或邊防軍服役,稱為衛士或戍卒”

。漢武帝多次征討匈奴,建立在穩定經濟系統上的徵兵制變得無法實行。於是,西漢開始由地方長官開始自行徵兵(以邊境為主)這是西漢募兵的開始,以補徵兵的不足。這個措施一直延續到東漢。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劉秀登基以後,延續這個徵兵制度。但這一措施使隨著時間推移,地方長官從此逐步掌握了軍政大權。此舉也讓地方郡守權力極度膨脹。遇上地方叛亂時,中央兵不足以應付,只得臨時募兵由地方官員征伐,

募兵制最大缺點就是導致軍隊戰鬥力衰弱。由於挑選不嚴,應募者未經軍事訓練,素質不高,加上一旦應募入伍便終身從軍。也就成了地方長官的私兵,後來由於黃巾起義爆發。募兵制給地方豪強和官吏割據一方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種情況,最後也就演變成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局勢了。後來三國的鼎立,在兵源上,

三國亂世總體還是募兵、徵兵、收降等多種徵兵方式結合。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是第一次出了府兵制。這是中國軍事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府兵制創立於西魏宇文泰、

府兵制的特點是:由朝廷挑選身強力壯的民眾充當府兵,免除他們的賦稅負擔。農閒時間進行軍事訓練,府兵1人所用馬匹糧食武器,由6家供給。共設百府,每府設一郎將,分屬24軍統率。宇文泰仿周典置六軍,合為百府。每府一郎將統之,分屬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大將軍統二府,一柱國統二大將軍,凡柱國六員,復加持節都督以統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為府兵。“只是這裡講的府兵制並未兵農合一,而是專一的職業士兵,在和軍田制結合後,兵農合一才真正開始。

這就是著名的八柱國,關隴集團的雛形。隋唐兩朝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隋唐兩朝都是府兵制,後來由於土地兼併嚴重,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之上的府兵制就難以維繫了

。只有士兵能分到田,才能達到兵農一體的效果。安史之亂爆發就是由於土地集中,均田制被破壞,兵制也就無法推行。另一方面,節度使擁兵自重,放棄府兵制採用募兵制。

於是,200多年的府兵制就此破產,最終還是被募兵制所代替了。到唐朝滅亡的時候,軍隊的戰鬥力很強。

到了宋朝,國家體制大逆轉,

兩宋重文抑武,國家實施將募兵制,放棄府兵制。兵種分為四等,禁軍,廂軍,鄉兵,蕃兵。禁軍是國家精銳部隊,廂軍,鄉兵,蕃兵是預備役

。兩宋徵兵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防止造反,為了維護社會穩定,誰都可以當兵,不要素質,只要數量,所以造成兩宋軍隊戰鬥力不高。這就說明了北宋的募兵制是畸形的,

宋朝軍隊不僅戰鬥力不高,而且增加了財政負擔。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宋朝的軍事指揮體系第一次出現文官掌軍的局面,國家的軍權一分為二,設定了兩個機構,一個是樞密院,一個是三衙。

樞密院是最高軍事決策機關,負責軍事政令、調動軍隊、招募軍隊、後勤供應、軍事訓練等軍國大事。他的長官是正副樞密使,其地位與宰相相當。樞密長官雖然負責軍事,但一般由文職人員擔任,樞密院只有發兵之權,卻無統兵之權。三衙的職能是統帥天下禁軍。三衙之間又互不統屬,三衙只有領兵權,卻沒有調兵權。

而且樞密院和三衙都是文職官員擔任,武將徹底沒有了。也正是這種“畸形”的募兵制度使得宋朝軍事體系冗雜,作戰效率低下,使得宋朝“積貧積弱”。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以衛、所作為軍事基層組織

。5600人為1衛,1120人為千戶所,112人為百戶所,分別設指揮使、千戶、百戶統率之。朝廷初設大都督府(三軍總司令部)統轄全國軍隊。公元1382年),撤銷大都督府,改設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管理全國衛所軍隊,但沒有調兵權。兵部有調兵權,但手中無兵。只有皇帝才掌握最高的兵權。但依舊是文官掌軍,而衛所的軍籍與民戶有別,世襲而不得更改,以此保證兵源。兵的任務為出征、防守和屯田。平日,軍隊實行屯田自養,並進行操練。

整體看來,衛所兵制和府兵制差不多,用朱元璋自己的話說,就是國家養兵百萬,不費國家錢糧。後來土地兼併,衛所兵制破產,各個衛所形同虛設。明朝中後期也就事實上就是以募兵制為主,職業軍隊。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是兵民二合一。也是就八旗兵

,八旗兵是在入關前的兵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用八種不同顏色的旗幟進行編制的武裝,而八旗兵採取世襲制,年齡16歲以上的八旗子弟人盡為兵。統一全國後,又成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又成立綠營兵,用來配合八旗兵來形成國家軍隊,清朝軍隊是世襲的,綠營也為世襲制,世代為兵。

這樣國家雖然確保了兵源,但軍隊的戰鬥力不高。鴉片戰爭以後,國家軍隊體系破產。現代兵役制度逐漸形成。

中國曆朝採取怎樣的徵兵制度,對封建時代軍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兵役制度,就是府兵制募兵制兩種,兩者互換和時常結合,兵役制度的變化和國家財政時常是捆綁在一起的。國家財政充足軍隊就強,財政枯竭軍隊戰鬥力就差,和現在有點像。募兵與徵兵相結合。還牽涉到如何處理軍權的問題,軍隊權力大,雖然戰鬥力高,但容易造反,而 削弱將領權力,雖鞏固了皇權,但軍隊戰鬥力差。但這是封建時代死結無解。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