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動用32人才能扳動船舵:俾斯麥號首航就出現的致命缺點!

簡介測試結果十分不理想,其原因在於俾斯麥號的三個推進器設計得過於集中,造成轉向力矩過小,在將船舵固定於正中位置後,俾斯麥號幾乎保持航向,哪怕使用最大功率船隻還是像在風中一樣飄忽不定

零式艦戰32熟練嗎

本文譯自馮。穆倫海姆-雷希貝格男爵(Brukard Freiherr von Müllenheim-Rechberg)的回憶錄《SchlachtSchiff Bismarck》。

在我看來,林德曼是一個極為稱職的海軍軍官和炮術專家,他切身實踐著俾斯麥那句名言patriae inserviendo consumor(我的全部都奉獻給祖國),不僅僅在口頭上,更在行動上。每當我們談起林德曼時,總是不由得表示出恭敬,他對工作的高度熱忱、對職責的絕對忠誠、近乎苦行僧似的勤奮態度永遠是我們的榜樣。林德曼還有著一顆博愛之心,對於基層水兵格外關心,他能記住某個人的相貌還有他的個人愛好。機械一等兵赫爾曼·卜迪希後來回憶道:「我在俾斯麥號上呆了一年,當值日官馬克斯·羅爾曼的助理。他的宿舍在住宿船阿蒂加斯將軍號上,我能在那兒碰見許多軍官,也因此認識了林德曼。如果一個水兵冒冒失失地擋了軍官的路,那麼十有八九會被訓斥一番。而只要「老頭子」上了船,不管大家有多麼激動,都會不由自主地保持安靜,儘管他袖子上有一堆環,隨便一個小兵還是能很快同林德曼熟悉起來。」

動用32人才能扳動船舵:俾斯麥號首航就出現的致命缺點!

▲林德曼正在檢閱儀仗隊,他身後是本書作者,身著副官禮服。

9月份俾斯麥號終於迎來了起錨的日子,前往東海進行試航和訓練。9月14號俾斯麥號先調了個頭,第二天便在駁船的簇擁下,冒著風暴和雷雨航向下易北河畔的布蘭克內瑟。平時有軍艦經過時,河岸上總是擠滿了揮手致意的人群,然而如今乃是戰爭時期,此番低調出航,岸邊連一個人也看不到。我們前一天晚上錨泊在布倫斯位元爾,第一次下錨的時候把我嚇了一大跳,粗重的鐵鏈快速向前滑動,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這聲音在艦艏和航海艦橋上聽得格外真切。船隻已經停穩,遠方的巡洋艦就像「在城市的那一邊」那樣遙遠。夜幕降臨後響起了一陣防空警報,「英國佬」又來了。探照燈的光柱來回遊走,俾斯麥號上的防空火力進入戒備,然而什麼都沒有發現。

動用32人才能扳動船舵:俾斯麥號首航就出現的致命缺點!

▲9月15日俾斯麥號駛離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進入了基爾運河,從進入運河起戰艦便進入了所謂「戰備密閉狀態」。讓我先解釋一下「最高密閉狀態」即「臨戰狀態」,此時戰艦將關閉所有水密門,密封通風口,船體被劃分出十八個水密隔艙,艦上的避彈所、艙室也各自密封。軍艦一旦進入最高密閉狀態就意味著馬上進入戰鬥等緊急情況。而「戰備密閉狀態」則允許開放聯絡通道,通風口也保持開啟,通常在危險海區航行時會採用這個級別。兩者之間還有一個「行軍密閉狀態」用於在具有潛在風險的海域航行。穿過基爾運河需時兩日,由於水道狹窄,因此需要特別小心,一點小的失誤就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17日晚抵達希爾港後,林德曼專門向全艦通報表揚了輪機艙的年輕官兵們。

動用32人才能扳動船舵:俾斯麥號首航就出現的致命缺點!

▲俾斯麥號在易北河航行。航行期間俾艦曾同拖船大西洋號發生碰撞,所幸沒有損傷。

按照計劃我們用了一週時間將火炮除錯完畢,然後28日前往匯合地點,在掃雷艇「破障者13號」的引導下前往阿爾克納(呂根島),之後單獨前往戈滕港。我要專門提一下破障者,破障者是德國海軍為了掃雷專門改建的一型輔助船,它專門負責清除普通掃雷艇無法處理的水雷,以保證大型艦艇在雷區的安全。離開戈縢港基地後,我們在但澤灣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各項測試,包括消磁系統、加減速及操縱性試驗,然後在23日進行了第一次高速試航。所有試驗結果都令人十分滿意,在海浪下僅有輕度橫搖和縱搖;舵機響應迅速,轉向時側傾十分柔和,尤其艦體轉向十分容易,低速時甚至不需要拖輪輔助就可操縱。

動用32人才能扳動船舵:俾斯麥號首航就出現的致命缺點!

▲俾斯麥前部炮塔一瞥,B炮塔後面是露天的航海艦橋和裝甲包裹的司令塔。

值得注意的是推進器操縱的測試,推進器操縱指的是在船舵損壞後,透過調整兩側推進器推力的辦法來控制航向的方法。測試結果十分不理想,其原因在於俾斯麥號的三個推進器設計得過於集中,造成轉向力矩過小,在將船舵固定於正中位置後,俾斯麥號幾乎保持航向,哪怕使用最大功率船隻還是像在風中一樣飄忽不定。當時船上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個缺陷在未來的意義。最後測試了機械操縱失效後的人力操舵,人力操舵室位於15cm副炮後方II號區域的上層平臺甲板,總共需要32人才能扳動船舵。由於高速航行造成的回正力矩過大,使用人力操舵時航速最高不能超過20節。

最令人難忘的環節便是高速測試。這個鋼鐵巨人以最大功率全速航行,兩道巨大的艏波向後延伸,艦體執行十分平穩,但露天甲板上還是能感受到振動。振動有多強呢?這當然和所處的位置有關,如果在住艙裡,那麼你就必須把桌上的碗碟固定好,以免掉到地上。振動不光發生在最高航速,在某些特定速率都會有共振產生。我在巡洋艦柯尼斯堡號上曾遇到過共振將艦上光學裝置震壞導致火控系統失靈的意外,當時為了消除共振不得不改變航速。不過我在俾斯麥號上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加速和高速試驗一直持續到了11月,期間記錄到最高航速為30。8節,比設計航速還要高!它帶給船員們的欣喜和驕傲,一直持續到後來的大西洋作戰中,更強化了成為船員們對這艘強大戰艦的無限信任。

在這些天的試航與訓練中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返航時有一天海浪很大,俾斯麥號的船舵突然發生了故障,就在停船修理期間,我們發現不遠處的海中有一艘小漁船,它被漁獲塞得滿滿當當,幾乎快沉到水裡了。漁船上的人看到我們便用喇叭喊:「能借我們避避風嗎?收成太好我們是在裝不下了。」林德曼下令照他們說的辦,把這條小漁船護送回了戈縢港,第二天我們的選單上多了一道鮮魚!

這次出海期間艦員們還進行了緊張地訓練,熟悉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置。諸如密閉艙室,緊急集合,撲滅火災之類的日常訓練,讓年輕水兵們熟悉了裝備,適應了海上生活。隔斷中彈部位火源,使用水喉滅火;向標定的位置扔救生圈拯救落水者;亦或是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船員們管這種日復一日的訓練叫做「過堂」,所有人都必須牢記自己的崗位和職責,一直練到閉著眼都能熟練操作為止。進行損管訓練時,大約1600名非當值的艦員先在後甲板集合,警報器一發出訊號,如「突·突·突·突·突」(表示關閉水密門),艦員們立刻奔向各自的指定位置,動作之麻利,全無慌亂與推搡。三步並兩步衝進下層甲板,找到電門把手,合上開關,向右撤離,動作一氣呵成。經過反覆訓練,只要命令一下,五分鐘內所有艙室都能依條令準備完畢。

當然,動作麻利雖然是好事,但是當你從一條沒走過的升降口往下跳之前,最好還是先看清楚路。赫爾曼·卜迪希和他的兩個同志負責維護電氣裝置。他們的工作地點在IX號區下層平臺甲板的配電房,那兒全是各種儀表和測量裝置,用來顯示艦上各處的用電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負載和電力分配。這三個人穿著工作服,看起來毫不起眼,突然卜迪希在後艙發現了一條平時不怎麼用的升降口,他們圖省事,掀開艙蓋咚咚兩下就跳下去了。卜迪希的腰上掛著沉重的工具,跳下去的時候似乎撞到了什麼軟軟的東西,也沒在意就走了。當他們氣喘吁吁地回去向長官維爾納·紹克上尉報告時,紹克二話不說命令他們三個:「立刻去隊長那報到!」他們來到隊長的房間,隊長鼻青臉腫,正冷冷地瞪著他們:「你們好啊先生們,」隊長直截了當地說:「你們穿的都差不多,我差點就抓不著你們了!你們腰上那些鐵傢伙把可我的臉砸得夠嗆,算我倒黴,下次給我注意點!滾吧!」從此以後這三個人每次下樓梯前都要先喊一聲,以免他們隊長再站在下面。

本文作者:fairywing1(編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