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天冷想起老澡堂,天津80後的洗澡記憶

簡介後來,人們生活改善了,可是天津人還是有愛在澡堂子洗的,一般被叫做“堂膩子”,這種人出溜進最燙的池子,貼著邊蹲下來,讓池水漫到脖頸處,扯開喉嚨喊兩嗓子,唱段京戲,這叫“遛嗓子”

天津河北浴池怎麼走

在郭德綱的相聲裡,雜耍、曲藝撂地兒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長期消費的人群。這個人群可不是進茶館、戲園的“豪客”,也不是有固定收入的民國中產,養活了北京天橋、天津南市、上海城隍廟、濟南青島諸多“明地兒”的“君子”,恰恰是那些過一天算一天的打零工窮苦人。

這些打零工的人很像如今的“三和大神”,每天都要去等活兒,可是也不找長期的工作,半天苦力活兒就拿工資。

郭:一人拿著兩塊錢往回走

張:當時給錢

郭:再有活都不去了

張:那為什麼呢

郭:這兩塊錢夠活著了

張:哦

郭:攥著錢往回走,找一小澡堂子洗澡

……

天冷想起老澡堂,天津80後的洗澡記憶

郭:跟這兒搓著喊夥計

張:怎麼著

郭:馬路對過,二葷鋪小飯館

張:恩,茶館帶飯館

郭:來一毛錢的酒

張:哦,一毛錢的

郭:一毛錢夠喝了,能給個四兩半斤兒的

張:得(dei三聲)

郭:要一個軟熘肉片要寬汁兒,來一碗白皮兒,要八兩,過去那稱跟現在不一樣

郭:洗完了出了池子沏上一壺高碎,飯菜也來了,喝著酒就著肉片,裡這黃瓜片跟木耳之類的,喝完了酒,端起碟子來,為什麼要寬汁兒啊,拌麵吃

張:汁拌麵

郭:倒到裡頭一和弄一吃,吃飽了這兒一喝茶,往鋪上一躺睡到兩點來鍾,出來,逛天橋

張:天橋溜達溜達

郭:這兒看看給二分,這兒看看給五分,逛一大圈兒。

這些人在南市等地成千上萬,不僅養活了撂地兒、茶園、戲園子的藝人,還養成了天津人的吃喝消費的基因。

比如吃麵、喝高碎、啃青蘿蔔、捧角兒,以及泡澡。

1920/30年代,天津衛有150萬人口,絕大多數人住平房,一年四季家裡沒法兒洗澡,洗浴業由此興旺起來。

那時泡大池子只需要1個銅元,也就是花一天工錢的1/100,就有一個暖和、乾淨的“臥榻”,這價效比就非常高了。

而澡堂裡的大池子也不簡單,水分兩種:一種高熱,下去之後渾身燙得通紅;另一種水溫恰到好處。後來還多了藥浴池、魚浴池之類的花活兒。

當然不是“乾洗”,大一點的澡堂子“有搓澡的、剃頭的、修腳的等各種行當,顧客不出澡堂就可以享受這些服務。泡完澡之後,人們還可以在裡面舒舒服服地睡一覺。”

等睡醒了,就可以在南市消費一番了。

後來,人們生活改善了,可是天津人還是有愛在澡堂子洗的,一般被叫做“堂膩子”,這種人出溜進最燙的池子,貼著邊蹲下來,讓池水漫到脖頸處,扯開喉嚨喊兩嗓子,唱段京戲,這叫“遛嗓子”。

馬三立大師曾在小段裡提過他的胖表弟,就必須每天燙熱水澡,不然渾身癢,結果被騙子的“祖傳藥方”騙了;侯寶林大師也提到過在澡堂裡“遛嗓子”很可能被京劇大師挖掘,從而上臺,但是要注意別喊出“池子裡王寶釧王先生有沒有”!

現在回想起來,1980年代的老澡堂子還有不少是24小時營業,白天洗澡,晚上兼做旅館。

舊時候生意好時,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如果趕上節假日,更是要排好一會兒的長隊。

一進門洞往往有擦鞋的小攤,進了二道門,就是賣澡票的視窗,洗什麼澡,另加其它服務全都要在這裡買票才行。

再向裡走就是賣毛巾、香皂、牙刷之類日用品的櫃檯,當然很多人是自帶。

在男女浴池的入口,都掛著一塊白布門簾,上印男池、女池二字。

挨著櫃檯一側是女浴池的入口,記得女浴池門口對面牆上有一面大鏡子,洗完出來的女人們在鏡前梳理或長或短的頭髮。那用梳子一下下仔細梳頭的樣子,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繼續向前走就是男浴池了。男浴池門口再往裡走是理髮的地方,剃頭、洗澡可謂一條龍服務。

有的澡堂子一樓緊頭有一個木製的樓梯,不很寬,走在上邊會有咚咚的聲音。從此上到二樓是一間間的小屋子,是洗盆塘的地方。洗盆塘就是用大浴缸洗澡,一人一屋,檔次自然高於一樓的大池子,是澡堂裡的雅間。

不過我沒有機會享受,只和大人在一樓的大池子裡“狗刨”。

澡堂大廳裡就是一個個綠皮火車式的隔斷,然後床下有大籮筐放衣服,床側有小櫃子似乎可以放值錢的玩意兒,不過得主動向夥計要鎖頭和鑰匙。

等洗澡一套活都折騰下來,躺回到小床鋪上。能看到有些大人會要一壺茶,一盤青蘿蔔,跟其他澡客聊幾句,再睡上幾個小時。還有些人讓“看箱的”幫著叫來飯菜,吃飽喝足,這裡就是熟客們的社交之地。

這一整套下來,才叫真正的“洗大澡”,當年作為小孩兒自然是無福消受了。

天冷想起老澡堂,天津80後的洗澡記憶

如今,天津老澡堂子基本歇業了,代之而起的事各種洗浴中心、水療城,我只看到和平還有幾家老澡堂還在營業,對其他區就不熟悉了,估計都會有一些吧。比如紅橋二號路上、河東建新路上,我記得都有老澡堂,就是不知道還開不開業。

而曾經的“華北第一池”玉清池在2010年南市拆遷改造中被保留了下來,之前被作為醫院“廢物利用”過,如今好像也不開門了,和馬路對面的欣樂糕點一起成為南市的一種紀念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