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簡介不該錯的簡單題出錯——熟練度不夠平時會做考試出錯——基本概念不紮實審題出錯——閱讀習慣不好孩子的智力水平差異並不大,往往就是這些所謂的“粗心”錯,拉開了分數的差距

小孩粗心大意做錯題怎麼辦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文 | 米粒媽

前幾天假期,米粒媽終於有時間跟幾個閨蜜約了一次下午茶。大家百忙之中能有機會坐在一起,都打扮得相當精緻,讓米粒媽看到了老母親在難得的悠閒時光中,曇花一現的顏值高光時刻。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然而,一秒破功。

不知道誰提了一句期中考試的事,所有人的精緻感蕩然無存,搖身一變又變回了瘋狂老母本母。

閨蜜說他兒子這次期中考試居然只得了70多分,而且出錯的地方基本全都是不該出的粗心錯。如果是因為沒有理解概念,哪裡不會補哪裡就是了。但分數就擺在那裡,管你是不是粗心錯,反正是錯了。

就很窩火!

然後更加奇葩的事情出現了:閨蜜竟然從包裡一秒掏出了一張試卷(手動無奈臉)……

米粒媽直呼好傢伙!這大姐竟然隨身攜帶試卷,也是沒誰了!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閨蜜指著這道題說:“你看看,明明自己都已經圈出來了4個袋子,結果寫的時候居然寫了個5個。”(圖中錯處已經改正為4個了哈~)

閨蜜繼續說:“而且語文卷子上的‘北’全都給我寫成了‘兆’,豎不豎撇不撇的,直接算錯字。”

另一個閨蜜也附和道:“對對對,我兒子也是,房子的‘房’字出現兩次,第一次寫得明明對,第二次就把上面的‘點’給去掉了,你說他是會還是不會!”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我突然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也有個關於粗心的“童年陰影”。

我小時候,全是米粒姥姥管學習,米粒姥爺剛去外企,離家很遠,每天五六點離開家,九十點到家,週六日也經常加班,真的是披星戴月。他現在經常說,他才是第一代的996啊!

我記得我在小學低年級,學習一般,令人捉急。有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正好被米粒姥爺看見,有道題是因為我把58看成了85,還有幾道題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米粒姥爺當場發飆,咆哮著:真應該把你兩個眼珠子摳出來,交換個位置!看你再把58看成85!(我想說,米粒姥爺其實是第一代吼作業的人啊!)

這一度成為了米粒媽的童年陰影,讓我一想起來粗心,就下意識深呼吸幾次,生怕自己眼珠子不保……

米粒爸聽了,悠悠地說,你爸那麼儒雅的人,想不到當年居然能那樣!看來,我上禮拜吼了一次米粒也情有可原……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米粒也經常犯粗心錯,比如題目全都算對了,最後的“答:……”愣是把電風扇寫成電話。比如“釣魚”寫成了“鉤魚”。

但米粒媽在之前的文章《家長最高階的聰明:從不怕麻煩》中就說過,現在依然要說:“根本就沒有粗心這回事!”

很多看似粗心的錯處,其中都含著孩子的薄弱點。粗心其實就是學習能力欠缺的具體表現,別拿粗心安慰自己啦!

當然我們可以用“粗心”來安慰自己,但是分數不會看你是不是粗心,只會告訴你這道題錯了,就是要扣分。

米粒媽的建議是,

別被所謂的“粗心”給矇蔽了,找原因,一定有原因!

透過平時對米粒的觀察,我發現粗心有兩種。

一種是

習慣型粗心

,另一種是

漏洞型粗心

習慣型粗心

,就是確實因為丟三落四,經常漏看、漏寫導致的迷之丟分。

這種粗心是因為平時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了丟三落四的毛病。不僅會在考試中顯示出來,將來在日常生活中也將會越來越不嚴謹,工作和生活都會深受其害的。

漏洞型粗心

,就是難題會做,但簡單的題總是出錯。

這種情況下,家長特別容易被迷惑,認為他連更高難度的都會做,這個肯定只是粗心而已。

但其實卻是基礎概念沒有掌握牢固。

比如“北”寫成“兆”,看似只是筆劃不規範的問題,實質就是沒有掌握字形。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習慣訓練

孩子丟三落四把“鉤”畫成“圈”,“電扇”寫成“電話”,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心急造成的。

心裡毛毛躁躁,審題的時候漏看了關鍵詞,出現了錯誤其實一點也不冤。

要訓練仔細審題的習慣,首先需要訓練的就是仔細審題的能力。這需要用手指指讀題目,並且標記關鍵詞。

我們來看一下

學霸的審題標記法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光是看卷面就能感覺到這個孩子的心是沉得下來的,不慌不忙不毛躁。這本身就戰勝了絕大部分粗心大意的孩子。

差距往往就是這些小細節拉開的。

另外,米粒學校的老師會讓孩子們

複述題目

,我覺得這很重要。比如數學應用題,每個同學逐個複述,說錯幾個字都要重新說。

這看似教條,但實際上是在培養孩子嚴謹的邏輯性。

漏說就說明薄弱,只有都說到位了,才證明這道題的枝枝節節孩子確實都消化了,紮實了。

另外,

檢查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

這需要從頭到尾檢查單位名稱、計算過程等,必要的時候倒推驗算。

從頭檢查是什麼意思呢?

不是說要讓孩子從頭到尾沒有重點的瀏覽一遍,這樣並不能起到檢查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應付了事。

從頭檢查,是要從班級姓名學號就開始檢查,無形中養成一種嚴謹的行為習慣。

相信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答試卷忘寫名字的情況吧?其實這不也是粗心大意的一種嗎?

檢查完名字,再按照題號逐題檢查。

切記,不要跳題檢查!

很多孩子從小博覽群書,自認為閱讀能力很強,可以一目十行。既然題目都做完了,檢查的時候就更是粗略瀏覽,一眼帶過。

這樣是絕對不行的。按照題號,按順序檢查,透過反覆訓練把心沉下來,先把毛躁的閱讀習慣給改了,粗心大意的錯誤自然也就會跟著減少。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

越簡單越要檢查!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這道題簡單就略過。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覆盤

無論是哪種型別的錯,錯了終歸是錯了。

米粒的老師對他們的錯題覆盤有一個要求,特別經典。

那就是:

每道題分析錯誤原因,但不許寫“粗心”這個原因。

這簡直完美解釋了米粒媽想表達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粗心根本就不是理由!

所以針對錯題覆盤,除了老師要求的寫理由外

,我還會帶著米粒重新審一遍出錯的題,然後在卷子背面出一兩道同樣型別的題目,再讓他認真仔細地做一遍。

很多情況下,孩子明明平時會做,但考試的時候卻做錯了。

這種情況很可能根本不是粗心,而是平時那次做對他是蒙對的!

檢驗錯題是否確實會了的唯一方法,就是

覆盤

。透過相同型別題目的反覆考察確保孩子不是在蒙。

特別是應用題。現在小學數學的一個難點,就是“

多餘條件

”的概念。很多應用題都會故意放一個多餘條件來迷惑你,其實啥用沒有。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這就很考驗孩子的審題能力了。米粒媽還清楚地記得我的小學數學老師說過:“沒有一個條件是多餘的!”

現在可倒好,專門設計一個多餘條件。

這其實就是對孩子們嚴謹思維能力和審題能力的一種考驗好嗎!

只有認真看懂每個字,完全瞭解了題意,並且甄別出多餘條件的孩子,才能拿下這類題目。

簡直是“殺粗心”利器!

應用題出錯基本上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有讀懂題意。所以覆盤應用題,一定要反覆閱讀題目,

跟著題目把每句話都畫成圖,不要上來就寫算式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整理習慣也很重要

前段時間米粒的老師找到我,跟我說米粒學習態度有問題。

我都驚了!這怎麼可能?要說米粒錯題、考不好這倒是很正常,但態度方面他還是一向很端正的啊。

老師說,他兩次忘記帶作業本,如果一次沒帶可以理解,兩次不帶就有點不對了。

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丟三落四、毛毛躁躁已經在生活中體現出來了。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從那開始,我不僅要求米粒要檢查題目,而且還要保證

每天把作業跟記作業本上的記錄逐條核對,所有作業寫沒寫,所有書本有沒有裝回書包裡。

沒辦法,習慣只能一點點養成,要讓這個毛頭小子變細心,任重而道遠啊!

還有一定不能忽視的,那就是卷面。

有人說我兒子寫字就是狂,我兒子畫線從來不用尺!

米粒媽想說,這並不值得驕傲哈

大家經常只重視錯題,對於卷面整體書寫情況並不在意。這其實也不利於克服粗心。

這並不是說每個孩子都必須寫字漂亮,但必須工整。

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工整。

龍飛鳳舞的字跡並不能代表孩子粗狂的性格,反而恰恰表現著他的不嚴謹。比如“北”寫成“兆”就是典型的吃了虧。

再比如數學中的豎式,如果不用尺子,字跡也不工整,很容易對不齊,這樣在運算的時候就很容易序列,造成錯題。

所以工整的字跡也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在草稿紙上運算,還是在卷面上,都應該丁是丁、卯是卯。工整乾淨的卷面本身就會給老師一個先入為主的好印象。

更何況,它還對克服粗心有奇效呢。

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馬虎頻頻出錯,這還有救嗎?

最後,米粒媽給大家總結一下:

粗心並不是出錯的原因,而是結果!

不該錯的簡單題出錯——熟練度不夠

平時會做考試出錯——基本概念不紮實

審題出錯——閱讀習慣不好

孩子的智力水平差異並不大,往往就是這些所謂的“粗心”錯,拉開了分數的差距。

米粒媽在《家長最高階的聰明:從不怕麻煩》這篇文章中就說過,克服粗心可不能嫌麻煩!更不能看到是粗心錯,就放任不管了。

別再看到粗心錯就窩火啦!找原因彌補才是正解!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雞娃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