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簡介1905年,清政府在八里臺橋旁修建了“聶忠節公殉難處”紀念碑,並將八里臺橋改名叫聶公橋

八國聯軍將領是誰

03:54

天津有三個地方,是以同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在晚清,他帶領著800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他的事蹟還被記錄在《清史稿》裡。這位英雄就是愛國將領——清末將軍聶士成。那三個地方分別是聶公碑,聶公祠和聶公橋。

聶世成是安徽人,他雖然幼年喪父,但是他從小就是個仗義的青年,好打抱不平。26歲投身軍旅而且是戰功頗豐,屢受嘉獎。清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聶士成官居直隸提督兼武衛前軍總統,駐守蘆臺,衛戍津門。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1900年6月,八國聯軍從天津大沽口的海岸登陸,直逼天津,聶士成

帥領

清軍進行抵抗。開始,聶士成和義和團共同攻打租界,他們沿著馬場道一直打到了小營門。官兵們架起大炮猛轟,火力十分強勁,就連當時的洋人都說,聶世成的部隊是清政府最強的。

幾天後,八國聯軍派來的援軍趕到租界,開始反擊聶士成的軍隊。聶士成直

退到了八里臺。就在這時,在他們的背後又殺來50多個日本的騎兵。聶世成被迫退到當時的八里臺橋,就是今天的聶公橋。這時,聶世成的雙腿已經受傷,手下的宋佔標哭著求他趕緊撤退,但是聶世成卻面無懼色。

他對官兵說:“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這句話意思是,“今天就是殉國明志的日子,我要撤退就不是大丈夫!”聶世成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當時因為義和團的汙衊,他已經被清政府革職留任了,他就是想以死來證明自己的為國捐軀的志向。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話音未落,一發炮彈在其附近爆炸,聶士成腹部受重傷,隨後他又被擊中了頭部和胸部,壯烈殉國。

《清史稿》記載是這樣評價聶士成的:“聯軍之佔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龍江也,乘隙以進,唯壽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敵,誓以一死報耳。”後來,清政府追贈聶士成為太子少保,諡號忠節。1905年,清政府在八里臺橋旁修建了“聶忠節公殉難處”紀念碑,並將八里臺橋改名叫聶公橋。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紀念碑遭到了破壞。1983年在營建八里臺橋和衛津路拓寬時這才發現了殘碑,僅存“聶忠節公殉難處”七個字,第二年,天津市政府又重新復建了新的石碑。

2000年,是愛國將領聶士成為國捐軀的百年,天津市政府決定重修聶士成紀念碑,並在碑上建了一尊聶士成的銅像。

晚清是誰帶領“八佰”勇士抗擊八國聯軍,殉國後記入《清史稿》?

除了改名的聶公橋和聶公碑外,還有一座聶公祠,但是建國後聶公祠一度被工廠佔用。1959年聶公祠改為三條石博物館。但是遺憾的是,在1976年大地震中聶公祠被毀,至今也沒有進行重建。

相傳,聶士成壯烈犧牲後,敵軍為了表達對戰死的英雄的最大敬意,將聶士成的遺體用紅毯子包起來送了回來。

“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化作怒濤飛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在亂世中,總會出現像聶士成這樣為國家奮鬥犧牲的英雄。聶士成一位民族英雄,為了國家的安寧,他揮灑著一身的熱血,為國捐軀。他的精神必將影響著後來人。

本頁影片和文字為炫色天津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