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簡介膽汁酸代謝TBA:當肝臟對膽汁酸的攝取、分泌、轉運功能受損及發生其他可引起膽汁酸代謝改變的疾病時,血中膽汁酸濃度會明顯升高,並且其靈敏度及特異性較高

血清酶正常值是多少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腺體器官,具有物質代謝、生物轉化、分泌與排洩、合成凝血因子等重要功能。三大營養物質均在肝臟內代謝,肝臟也是多種維生素儲存和代謝的場所,參與激素滅活,膽紅素及膽汁酸代謝。本篇對肝臟代謝功能、酶學、凝血功能等相關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進行了彙總,供大家參考。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蛋白質代謝

除γ球蛋白由B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產生外,大多數血漿蛋白在肝臟合成。當肝臟廣泛受損時,這些血漿蛋白質合成減少。

1. STP、 ALB、GLB:

90%以上的血清總蛋白(STP)和白蛋白(ALB)由肝臟合成,因此,兩者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標。由於肝臟代償能力強,且白蛋白半衰期較長(約17-23天),因此肝臟損傷需達一定程度,經過一段時間後血清白蛋白水平才會有變化,因此血清白蛋白不是反映急性肝病的良好指標。

球蛋白(GLB)是多種蛋白質的混合物,部分由肝臟合成,實驗室檢查中GLB=STP-ALB,與機體免疫功能與血漿黏度密切相關。血清蛋白質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見表1。

表1 血清蛋白質指標的臨床意義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2. PA:

血清前白蛋白(PA)半衰期較其他血漿蛋白短(約2d),因此PA降低比白蛋白更早反映肝細胞損害,前白蛋白能夠作為早期診斷、判斷預後、療效觀察的實驗室敏感指標,但易受營養狀況及肝功能影響。

3. ChE:

膽鹼酯酶(ChE)由肝臟生成後分泌入血,反映肝實質合成蛋白的能力。慢性肝炎時該指標如持續降低預示疾病預後不良。ChE比白蛋白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變化,隨著病情好轉ChE數值迅速上升。但在營養不良、感染、貧血性疾病、有機磷中毒時ChE數值也會下降,應判別。

4. 血氨:

肝臟組織嚴重破壞,血氨升高進入腦組織導致細胞變性、腫脹及退行性變;血氨還可致興奮性、抑制性神經遞質失調,從而導致神經認知功能等障礙。血氨升高對肝性腦病診斷具有較高價值,但血氨正常的患者亦不能排除肝性腦病。

止血帶壓迫時間過長、採血後較長時間才檢測,高溫下運送血液標本,均可能引起血氨假性升高。因此,應在室溫下采靜脈血後立即低溫送檢,30min內完成測定,或離心後4℃冷藏,2h內完成檢測。

脂質代謝

肝臟是脂類代謝的中心,是各種脂類物質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場所。雖然未將血脂檢測異常作為肝臟疾病診斷指標,但是肝臟疾病與脂代謝密切相關,如脂肪肝。

1. CHOL:

人體幾乎所有組織均能合成膽固醇,但是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場所,肝臟受損嚴重時,血中總膽固醇(CHOL)降低;膽道梗阻時,膽汁反流,導致血中膽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2. TG:

肝臟合成但不貯存甘油三酯(TG),TG需要與載脂蛋白、磷脂、膽固醇組裝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入血轉運至肝外組織。營養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缺乏、蛋白質缺乏等,肝細胞合成VLDL障礙,導致甘油三酯在肝臟聚積,發生脂肪肝。

3. LP-X:

阻塞性脂蛋白X(LP-X)是膽汁淤積時出現在血液中異常的脂蛋白,正常血清檢查結果為陰性。膽道梗阻時,血中LP-X升高,是膽汁淤積敏感而特異的指標,此外其含量與膽汁淤積程度相關。

膽紅素代謝

1. TBIL 、DBIL、IBIL:

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源於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後血紅蛋白衍化生成。肝臟在膽紅素代謝中有攝取、轉化、排洩作用。在肝內經過葡萄糖醛酸化的為直接(結合)膽紅素(DBIL),未經肝臟葡萄糖醛酸化的為間接(非結合)膽紅素(IBIL),二者之和為總膽紅素(TBIL)。膽紅素代謝在體內過程見圖1。臨床上常用膽紅素水平判斷黃疸型別,見表2。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圖1 膽紅素代謝過程

表2 根據膽紅素水平判斷黃疸型別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2. 尿膽紅素:

DBIL為水溶性可透過腎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現,IBIL不能在尿中出現。正常人尿膽紅素試驗陰性,若陽性提示血中結合膽紅素增加,可協助膽紅素判斷黃疸型別。注意鹼中毒對試驗陽性的影響。

3. 尿膽原:

膽紅素腸肝迴圈過程僅有少量尿膽原入血經腎臟排出。尿膽原增加需考慮紅細胞破壞增加、腸梗阻等。注意進食及尿液酸鹼性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膽汁酸代謝

TBA:

當肝臟對膽汁酸的攝取、分泌、轉運功能受損及發生其他可引起膽汁酸代謝改變的疾病時,血中膽汁酸濃度會明顯升高,並且其靈敏度及特異性較高。

如,發生急性肝炎時,血清總膽汁酸(TBA)濃度急劇升高,且與其他臨床檢驗指標相比,膽汁酸水平恢復至正常程序比較緩慢;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復期,餐後血清TBA水平是一個最靈敏的檢測指標,如果餐後血清TBA濃度持續升高,說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轉化;此外,血清TBA檢測也是檢測慢性肝炎肝損傷、膽汁淤積,早期診斷肝硬化、中毒性肝病的一個敏感指標。

血清酶及同工酶檢查

1. ALT、AST:

谷丙轉氨酶(ALT),主要存在於肝臟,其次在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主要存在於非線粒體。穀草轉氨酶(AST),主要在心肌,其次在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組織中,主要存在於線粒體中。ALT半衰期47h,AST半衰期17h,ALT靈敏度較AST高。血清ALT、AST升高,見於以上組織受損。但是,轉氨酶升高的程度與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無關。

臨床上用AST/ALT比值判定病程、嚴重程度,評估預後,如比值增加(正常值1。15),肝細胞損傷越嚴重。大多數慢性肝損傷(>6個月)患者AST/ALT≤1。15,肝硬化、肝癌時比值增加,且與纖維化程度相關。但慢性酒精性肝炎除外,若有飲酒史,血清AST/ALT>2,則考慮診斷為酒精性肝炎。

2. ALP:

血清中的大部分鹼性磷酸酶(ALP)來自肝臟和骨骼。ALP增高生理情況見於骨生長、妊娠、成長、成熟和脂肪餐後分泌等。病理情況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性疾病、骨骼疾病如成骨細胞瘤、骨折癒合等,營養不良、胃十二指腸損傷等。總 ALP水平檢測對肝臟疾病診斷的特異度較差,需要對ALP進行透過酶分型測定,或結合其他肝功能標記物進行分析。

3. GGT:

血清中大部分γ-谷氨醯轉移酶(GGT)主要來自肝膽系統,分佈於肝細胞毛細膽管一側和整個膽管系統,當肝內合成亢進或膽汁排出受阻時,血清中GGT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若GGT持續升高提示病變活動或病情惡化。

4. LDH:

乳酸脫氫酶(LDH)的臨床檢測意義在於同工酶,肺含LDH3較多,心肌損傷LDH1、LDH2升高;肝臟實質性損傷LDH5升高,LDH5>LDH4,膽管梗阻未累及肝細胞時LDH5<LDH4。且腫瘤生長速度與LDH增高程度有一定關係。

凝血功能檢查

1. 凝血因子:

除凝血因子IV為Ca+外,其餘凝血因子均為蛋白質。大部分凝血因子、凝血抑制因子在肝臟中合成。維生素K依賴因子(II、VII、IX、X)半衰期短(如VII半衰期1。5-6h),肝功能受損早期,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顯著降低,因此凝血因子比白蛋白更早反映肝細胞損害。但注意凝血因子VII與纖維蛋白原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升高與組織壞死及炎症反應等因素有關。

2. PT:

凝血酶原時間(PT)反應凝血因子II、V、VII、X含量,靈敏度差,但能判斷肝病預後。PT是急性肝損傷預後的最重要的預測指標,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如果血清總膽紅素>257umol/L,PT延長4s以上,預示嚴重肝損傷的發生,應警惕肝衰竭的發生。若PT延長在20s以上,預示病人具有死亡的高度風險。慢性肝炎患者PT一般正常,PT延長提示肝硬化失代償可能。

3. APTT:

嚴重肝病時,凝血因子IX、X、XI、XII合成減少,致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又為監測肝素治療的首選指標。

此外,肝病患者可表現為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如,酒精和肝炎病毒可抑制骨髓巨核細胞生成;DIC時血小板消耗增加。

膽汁淤積患者,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障礙,相關凝血因子不能被啟用,可引起凝血障礙。

攝取與排洩檢測

1. 靛青綠滯留率試驗(ICGR):

肝血流量減少、肝細胞數量減少、膽道梗阻,ICG清除率K值降低。血中ICG滯留率R升高。反映肝臟儲備功能,對肝臟手術切除方案有指導意義。

2. 利多卡因代謝試驗:

利多卡因經肝臟代謝成單乙基甘氨醯二苯MEGX,測定MEGX濃度反映肝貯備功能,並可預測肝移植後移植肝存活狀況。

肝纖維化指標檢查

MAO、PH、PⅢP、CⅣ:

單胺氧化酶MAO可加速膠原纖維交聯,脯氨醯羥化酶PH是膠原纖維合成酶,Ⅲ型前膠原氨基末端肽(PⅢP)為前膠原受肽酶分割產物,常用MAO、PH、PⅢP活性來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此外Ⅳ型膠原(CⅣ)為基膜降解形成,可作為反映膠原降解指標,可用肝硬化早期診斷,還可預測干擾素、抗病型肝炎病毒抗體療效,如認為血清CⅣ>250ug/ml,干擾素治療無效。

肝臟腫瘤指標檢查

1. AFP:

甲胎蛋白(AFP)目前最常用於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生化檢驗指標,正常人血清AFP<25ng/ml,一般將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閾值定為300ng/ml。肝癌經手術徹底切除或有效化療後,血清AFP可在1-2個月內迅速降至正常。若出現AFP復升,多提示肝癌復發。

2. AFU:

α-L-巖藻糖苷酶(AFU)對肝癌診斷陽性率在80%,特異性在70%,有學者認為AFU可作為HCC切除前評估預後的指標,並且在早期肝癌病例中AFU血清濃度值與腫瘤大小相關。

3. GT:

研究證實γ-谷氨醯轉移酶(GT)診斷HCC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高,尤其對小肝癌或AFP表達陰性的患者有明確的鑑別診斷意義。

此外,癌胚抗原及糖類抗原、高爾基體糖蛋白73(GP73)、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3GPC3)、血清蛋白凝血酶原(DCP)均為臨床上常用的腫瘤標記物,進行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在診斷原發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萬學紅, 盧雪峰。 診斷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肝硬化肝性腦病診療指南[J]。 實用肝臟病雜誌,2018,21(6):999-1014。

[3]Yang Z, Ye P, Xu Q, et al。 Elevation of serum GGT and LDH levels, together with higher BCLC staging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verall survival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Discovery Medicine, 2015, 19(107):409。

[4]WangK,GuoW,etal。 Alpha-1-fucosidase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llowing hepatectomy: a large-scale, long-term study。[J]Br Cancer。 2014,110(7):1811-1819。

[5] Zhou L, Liu J, Luo F。 Serum tumor 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8):1175-1181。

[6]張國華。 膽汁酸的代謝及其測定的臨床意義[C]。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論文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2005:323-337。

一文彙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丨臨床必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