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簡介那為什麼後來曹魏攻打蜀漢的時候,劉禪選擇投降了呢

孫休為何殺孫綝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歷史上多少王朝歷經興衰,他們興起時像繁星般耀眼,滅亡時又好似流星劃過轉瞬即逝。留下了多少令人追思的印記。

你是否還記得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三國鼎立的局面?那會蜀漢群雄都各居要位,百姓安居樂業,士兵幹練、懂謀略,一片祥和有著向前發展的大好趨勢。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那為什麼後來曹魏攻打蜀漢的時候,劉禪選擇投降了呢?

這不僅讓我們很震驚,就連前線上的姜維都繃不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不要急,我們帶著疑問一起走進文章來尋找答案。

01

蜀漢背景

蜀漢以前的實力比較小,但是在五虎上將的助力下,干將們變得有衝勁、上下皆是一條心。

面對他國精兵強將時不管是能不能打得過,都會想著幹就完了,戰鬥實力大為提升,沒有興起任何戰爭。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這樣的戰鬥力對曹魏還有東吳都能造成威脅,

而且在劉備、曹操、孫權的掌管下還有了最為輝煌的時刻。

但是好景不長,後來隨著

孫權去世

,蜀漢便也走向了衰敗的道路,內部開始爭奪權力,朝政腐敗,各種隱患都暴露出來了。

而且姜維還不斷攻打魏國,本來國庫儲存就不多,這樣一來就虛空了。也讓曾經其他對立國家有了翻身。看到可趁之機,就有人開始謀劃戰爭了。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司馬昭的醜陋面目也不再遮掩了,迅速展開了進攻蜀漢的戰爭。

02

綿竹一戰,脊樑撂倒

為這一戰司馬昭做了充足的準備:集結了精兵強將來保證戰鬥效率,對外宣稱進攻吳國打消蜀國的警戒。

曹魏派出18萬大軍,兵分三路發起滅蜀之戰。而那時蜀國所有的兵力匯聚起來,也就只有10萬人左右。

而且大部分將士都已被派在城外。城內完全沒有可抵擋的餘力

這無疑加快了曹魏進攻到蜀漢境內的步伐。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這讓蜀漢的將士們措手不及,也只能硬拼。

在劍閣一帶的姜維藉助地形的優勢,擋住了鍾會率領的10萬曹魏大軍。但他卻不知,此時還有一波人馬由鄧艾率領直奔漢中腹地奔去。

面對突然襲來的鄧艾,劉禪只能派出那些子承父業的名將後人,即便過於青澀,戰鬥經驗不足。

但是城中現在已無可用之人,姜維還要抵抗鍾會的主力軍,根本沒辦法回城援助。倘若他們抵擋不住,那麼鄧艾大軍就真的長驅直入了。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作為將士的後人,他們為了完成父親曾經的遺願。像

諸葛瞻、張遵

一樣的青年,都願意為國而戰,哪怕流血犧牲都不曾有絲毫猶豫。

尚書郎黃崇給諸葛瞻提建議說要搶佔地形優勢,和他們打持久戰這樣對我軍才有利。但是諸葛瞻經驗尚淺,猶豫不決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也正因為這一猶豫讓

敵軍佔領了險要地勢。

諸葛瞻作為蜀國軍隊的先鋒,雖然率領的是御林軍,但是,這些士兵未曾在戰場上歷練,對戰經驗不足結果敗了。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如若當時他能堅守住綿竹,也會給蜀軍帶來轉機。但是面對

對方的挑釁

他還是

沒有堅守住。

這也是戰場上常用的激將法,鄧艾大軍深知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也是愛國之人,不可能投降。一旦背叛蜀漢,不僅自己會身敗名裂,也會影響父親的名聲。

鄧艾的將士開始放話只要諸葛瞻投降,就封他為王,

士可殺不可辱

。這對諸葛瞻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他認為自己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出擊,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

魯莽出戰

。正好中了曹魏的圈套。

主帥已衝鋒其餘人也只能跟上,黃崇、張遵都激勵士兵要與敵軍決一死戰,來守住漢中腹地,就這樣曹魏和蜀漢的綿竹之戰就爆發了。

雖然一開始的戰鬥讓鄧艾的大軍受了挫傷但他們並沒有撤退,還在繼續對戰。但是蜀漢終究不是曹魏的對手,最後結局是戰死沙場。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諸葛瞻、黃崇、張遵,都在這一戰中都失去了,朝廷根本沒有可用之才了。

03

無奈投降保百姓

綿竹之戰結束,鄧艾大軍便

兵臨城下。

面對艱難處境劉禪不知如何選擇。朝廷百官有建議逃往南中地區,也有人說應該東投孫吳,還有人說向魏國投降。

各種建議劉禪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考慮過後他採納了譙周的建議向魏投降。

劉禪作為一國之君,即便各方面能力有所不足。但是骨子裡的仁愛之心不曾改變,他深知這個國家已經走到盡頭了,不想再讓更多的人為了這個挽救不了的國家白白犧牲了。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投降是現在最好的選擇了,也是我們最後的歸宿。

因為戰鬥一旦再次打響,

軍隊還有百姓都不能懈怠。

但是那時關羽、張飛這樣有膽有謀的將領,還有那些名將的後人都不在了。面對國庫虛空、軍力衰弱人民又要跟著受苦的情況,劉禪作為一國之君不得不選擇投降。

就這樣,公元263年劉禪把

降表和玉璽都交給了鄧艾,

並且在魏國軍隊進城的時候,帶領朝廷百官到城門親自迎接,這也標誌著蜀國即將滅亡了。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走進城門的鄧艾,沒有像其他進攻者那樣使用暴力,而是以柔克剛,對百姓還有群臣都比較和善。曾經群臣的官職也沒撤下。

讓他們放下戒備之心後。他就把

矛頭指向了還在城外征戰的姜維,

怕其轉頭回城再攻打他們。

就想到了要劉禪下命令讓姜維也投降,並把現在城裡的情況告訴他,投降後也會像城中的人一樣有優待。就這樣一封命令要求他投降的書信到了姜維手裡。

難怪劉禪不戰而降,看綿竹之戰中,戰死多少蜀漢開國功勳的後代?

看到信上內容時他有些不敢相信,要崩潰了,國家就這樣拱手讓人了。但他卻只能按命令形式,與此同時

姜維向與他對戰的曹魏大軍鍾會投降了。

04

結語

蜀漢的結局早就有徵兆了,走向滅亡只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君王昏庸無能政治腐敗,國家將領紛紛痛失,財庫空虛,簡直不堪重負。

單靠劉禪和姜維也解救不了一個國家。加之有戰爭百姓就必然受傷,民不聊生。劉禪的舉措,一方面是在保住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百姓著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