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簡介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民間每逢七夕,婦女都要做對月穿針線等遊戲,向織女乞求智巧,稱“乞巧”

七夕節在哪一天有什麼風俗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七夕節是星星的節日,是人類的童年,

古代夜裡沒有燈,看天上繁星滿天,

給人一種朦朧神秘的感覺,

古人對星星心存憧憬,因而產生了許多傳說。

又快要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

但你對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都瞭解嗎?

細細研究下七夕的由來和風俗,

其實蠻有意思的!

七夕別稱

雙七

:此月、此日皆為七,故也稱重七。

香日

: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

: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

: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

: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

: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

: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牛郎與織女的傳說讓七夕節多了一份浪漫,但這並不是節日的真正起因,“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對時間、對數字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當然,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先民們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想象為一位神仙,對人們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並且和人們的自身生活都有關聯”。

七夕節的習俗

一、穿針乞巧

民間每逢七夕,婦女都要做對月穿針線等遊戲,向織女乞求智巧,稱“乞巧”。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二、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間謂“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在這一天會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試順利。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三、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將蜘蛛裝於盒內或用碗覆蓋,並根據一定的標準來判斷是否乞得巧來,如有以是否結網為標準的,若結網就得巧;有以所結網絲多寡為標準的,網結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網結得是否有條理為標準的,有條理則謂得巧。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四、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五、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六、曬衣曬書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在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盛行。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七、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擀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八、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古時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樂”來供奉牛郎、織女,藉此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九、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十、拜織女

七夕拜織女,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七夕的由來與風俗!

【來源:梧州市生態環境局_政務動態】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