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簡介”隨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只見痛苦與歡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手拉著手遊向小舟,上了船,進入船艙

人生猶如不繫舟是什麼意思

人生在世,內心要對世界要有正確的認知,即所謂知正見。世間諸相都是無常難得久的,

所以,我們對於已失去的不要糾結,對於未得到也不要憧憬,只有如此不斷悔過、反省,將內心的惡業全部驅除,淡視是非名利,才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世間的人常常掙扎於七情六慾,對很多虛妄的、無意義的東西都難以放手,明知這些慾望困擾你卻不主動離去,反而對著這些虛妄的慾望大發光火,又何必呢?

一個人若要離開五欲,應該收攝自己的六情,關閉心意,妄想不生,這樣才能得到解脫。何必執著眼前的事相,而希望它不生呢?”

佛教經典中曾有“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一句,這是在形容修行成功的佛與阿羅漢的心,是說他們面對一切世間的境緣,心裡不產生任何執著。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不取於相”是指他們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一種事物;而“如如不動”是指他們心的平靜狀態,指他們面對一切事物,完全以隨緣與平靜的心態來應對,而不加是非判斷人生有悲歡離合,真正幸福的人生,並不等於圓滿的人生。

古往今來,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才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才是自然的。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白居易曾在《適意》一詩中這樣表達自己對自由生命的嚮往之情:“豈無平生志,拘牽不自由。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繫舟。”其實,人生實相,正如一隻飄搖的生命之舟,無所牽繫,卻各有承載。

一隻飄搖的生命之舟,從時空的長河中緩緩駛來。這是一隻剛做成的小舟,他不會說、不會笑、不會跳、不會鬧,也不會思考,他只是沉睡著,這時,從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小舟重複道:“我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卻沒有得到答案,只能默默前行。忽然,又傳來一個聲音:“等一等!我們想與你一同旅行,請載我們同去!”

隨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只見痛苦與歡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手拉著手遊向小舟,上了船,進入船艙。小舟頓時沉重了許多,艙中的氣氛也活躍了,哭聲和笑聲接連從舟中傳出來。

忽然,又一個喊聲傳來:“等一等,還有我們。”眾人尋聲望去,只見清醒與糊塗、路人與朋友雙雙攜手游來,也上了船。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走了一段,後面又傳來了呼喚聲:“等一等我……”這是死亡在呼喊小舟顯然不肯為死亡停駐,但無論如何,死亡依然緊緊地跟在它的後面,寸步不離。

這小舟正如同我們的生命之舟,滿載著痛苦與歡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在人生的得意與失意間破浪前行,同時又擺脫不了死亡的緊緊跟隨。

憑山臨海不繫舟,山水系不住生命之舟,個人的心願意志也系不住,它有著自我的軌跡,我們只能將其圓滿,卻不能徹底改變。若想在這茫茫旅途中獲得真實的幸福,唯有認清並接受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缺陷。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世間一切有生就有死,每個人終究要走向死亡。人們常說“人死如燈滅”,該熄滅的時候自然會熄滅,但是燈滅了,並不意味著什麼都沒有了,畢竟曾經的光仍在我們心中閃爍。

細想來,我們每天夜裡睡覺,不都是處在死亡的狀態中嗎?睡眠是一種假死狀態,只不過確知第二天早晨會醒過來,方能安心入睡罷了。

畢竟,誰都無法保證明天一定還活著,所以不妨將今天視為生命的最後一天,以尋死之心活著。人生猶如不繫舟,既然我們無法決定生老病死等世間諸相,那不如就以如如不動之姿面對它們,隨緣看,泰然處一世。

對已失去的不糾結,對未得到的不憧憬,方能坦然自在地活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