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血戰鄱陽湖(二)

簡介原來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全軍的人都看到自己跟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也是為了指揮的方便,把自己船的桅杆刷成了白色,這樣就與其他的有所區別,卻沒有想到現在成了 陳友諒選擇打擊的突破口了

明教怎麼把帽子戴上

朱元璋首先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

要完成這個計劃需要有人駕著小船衝到陳友諒的船隊中點火。

姑且不說雙方如此激烈的戰況下能不能活著接近陳友諒的船了,就算是真的能夠靠近他的船,如果在陳友諒的大船隊中放了火,那這些負責點火的人也是很難再跑出來的。

所以,這次雖然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但也是一個要命的任務。

知道可能會死,有很多人依然會選擇勇往直前,這並不是說明他們真的不怕死,而是因為他們只是可能會死,也就是說有可能不用死,一旦死不了,那就會是無盡的榮華富貴。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成本和收益問題,要想高收益,必須高成本。

知道一定會死,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勇往直前了,因為不管有多麼高的收益,付出的卻是生命,成本太高。

朱元璋要安排好這次任務就面臨著這樣的難題:用什麼樣的收益去打動人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拿著刀彼此硬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因為大家會想,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但也肯定會有人活下來,那我為什麼不會是活下來那一個呢。就是這樣的僥倖心理讓他們願意賭一把。

而朱元璋這次的任務是一條走向鬼門關的路。去則必死,這樣的人也會有,但是不會太多。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值得欽佩,但對於更多的不能做到的人,我們也要充分理解,因為這是人之常情。

朱元璋能解決這個問題,他總是有辦法的。

血戰鄱陽湖(二)

他下令把剛剛抓起來的那批因為擅自後退而將被殺頭計程車兵帶了過來。

朱元璋告訴他們,因為做了逃兵,他們是要被殺頭的。更糟糕的是他們不僅將會丟掉自己的性命,還會因為自己在戰場上一時的懦弱和膽怯而讓自己的名聲掃地,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妻兒,也將會因為他們的怯懦行為而被人指指點點,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但是朱元璋願意在他們死之前給他們一個扭轉這一切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組成一支敢死隊,去完成火燒陳友諒戰船的任務。這樣一來,他們就從逃兵變成了勇士,從死囚變成了英雄。

這樣的買賣你們做不做?

肯定會做。雖然代價也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收益卻完全不一樣了。

就這樣,人的問題解決了。

下一個問題是風。

有風才能最大化的發揮火的威力,而且還得保證風不要刮向你自己這邊來。

風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朱元璋肯定是解決不了的。雖然朱元璋確實很厲害,但是也真的還沒有到“多智而近妖”的程度,呼風喚雨這事,他是做不來的。

但是故事為了編的圓滿,也不能就這麼過去了,於是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傳說。

有的說是朱元璋雖然不能呼風喚雨,但是劉基可以啊,劉基就是新的諸葛亮啊。

還有的說,不是劉基幫著找的風,是兩個仙人乾的,他們一個叫作張中,一個叫作周顛。

傳說中,張中是個道士,頭上戴著個鐵皮帽子,綽號鐵冠道人。周顛是個和尚,成天瘋瘋癲癲的。

這兩個人在正史上可能名氣沒那麼大,但在武俠史上還是小有名氣的,在著名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明教五大散人中就分別有周顛和鐵冠道人張中。

當然,以上內容我是全部不信的,風這個東西,你說是它來了,你利用一下子也還可以理解,但是你要說借,那就有點太扯了。

你要是真借了的話,你還不還?你怎麼還?你拿什麼還?

你要說劉基或者張中、周顛能預測天氣,知道什麼時候來什麼風,這個事完全有可能的,你要說這些風是他們控制的,那我只能告訴大家,這是假的,千萬別信。

其實就是湊巧了,或者說當時正好碰上了。

總之風的問題最終也解決了。

於是在那天的黃昏,朱元璋的敢死隊駕著小船出發了,小船上沒有兵器,而是裝滿了硫磺和火藥。

藉著風勢,朱元璋的小船一下子就衝到了陳友諒的大船陣中,這個時候陳友諒還沒有反應過來,他沒有想到居然還真有人敢來送死。

朱元璋的敢死隊二話不說就點燃了船上的硫磺和火藥,一時間爆炸聲四起,火勢很快就蔓延開來了。

陳友諒一看自己很多船都燒起來了,立即下令組織滅火。

就在陳友諒的注意力轉移到滅火工作上的時候,常遇春帶著人馬殺了過來。

陳友諒一面組織滅火,還要一面組織迎敵防守,根本顧不過來,心煩意亂。他這一亂,手下的人就更亂了,於是很快自己的防線就被擊潰了。

眼見這種形勢一時難以扭轉,陳友諒只好下令撤退暫避。

陳友諒這一退,常遇春更是得理不饒人,追在陳友諒屁股後面就是一頓猛捶。好在 陳友諒的手下拼死護衛,甚至陳友諒的兩個親弟弟都親自上了前線,這才給陳友諒贏得了寶貴的撤退的時間。

陳友諒總算是跑了出來,可是他的兩個弟弟都死在了戰場上。

常遇春追了一陣後就下令回去了,他雖然以勇猛著稱,但也不是沒腦子。他知道自己的船小,趁著敵人的慌亂,加上自己的勇猛能砍殺一陣子,但如果敵人回過勁來,自己的這點實力還是抵擋不了的。

這就是第二天的戰鬥。

各有勝負,但還是誰都滅不了誰。

當天晚上,陳友諒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總結兩天來戰鬥的經驗教訓。

陳友諒覺得這樣打下去,雙方不停的消耗,時間久了對於自己一方是十分不利的。

因為自己是傾國遠道而來,所帶的糧食物資並不是很多,時間一長自己肯定吃不消。現在朱元璋又封鎖了長江水路,後勤補給的供應十分困難。

另外,即便是能夠打通這條補給線,但現在離自己的大本營太遠,補給線拉的過長,風險太大。

而自己這邊所有的劣勢都是朱元璋方面的優勢。因此持久戰於己不利,而於朱元璋有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速戰速決。

要想速戰速決單純靠手下將士的拼殺肯定是不可能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斬首行動”。直接幹掉朱元璋,讓他們群龍無首,一旦沒了領頭人,那就相當於是一群烏合之眾,對付起來肯定比現在輕鬆多了。

而這套戰術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張定邊曾經用過,其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因為那是張定邊一時的突發奇想,沒有制定相對完善的配合計劃,導致最終功虧一簣。

這次,陳友諒決定就用這個辦法。於是他下令,明天的戰鬥不要繼續跟朱元璋手下計程車兵糾纏了,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只打一艘船,一艘桅杆是白色的船。

白色桅杆的船就是朱元璋的指揮艦。

原來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全軍的人都看到自己跟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也是為了指揮的方便,把自己船的桅杆刷成了白色,這樣就與其他的有所區別,卻沒有想到現在成了 陳友諒選擇打擊的突破口了。

第三天天一亮,陳友諒就率先動手了。

他帶著自己的船隊直奔朱元璋而來,並下令,今天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白桅杆的船,其餘的都可以不打,只追著這一艘打,直到把這艘船徹底消滅。

可是等到靠近朱元璋的船隊後,陳友諒和他手下的將士都傻了眼,因為他們已經無從下手了,雖然他們一眼就看見了白色桅杆的船,但是這樣的船卻不是一艘,而是幾百艘。

朱元璋全部的戰船都變成了白色桅杆。

陳友諒一下子就有點洩氣了。自己好不容易搞出了個自以為高明的戰術,誰知道居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原來啊就在陳友諒開會商議對策的時候,朱元璋也正在主持召開軍事會議。他們的議題也是如何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會議比較一致的結論和陳友諒做出的判斷一樣,陳友諒想要速戰速決,而朱元璋想要打持久戰。

朱元璋明白按照現在的形勢,想一下子把陳友諒悶死是不可能的,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持久戰,跟他互相消耗。

持久戰對朱元璋來說是有利的,畢竟他的身後還有應天、洪都這些大城市做支撐,比起陳友諒來自己這邊的後勤保障肯定是佔優勢的。

只要不停的耗下去,陳友諒早晚有一天會垮掉的。

就在會議正開著的時候,突然外面進來了一個朱元璋的貼身侍衛,直接來到了朱元璋的身邊,輕聲耳語幾句。

朱元璋聽完侍衛的話後,立即宣佈休會,並命令手下各營的將軍回去以後立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所有的船隻的桅杆全部刷成白色。

將軍們一聽這個命令就有點懵了。

這都什麼時候了,居然還要搞這些面子工程,那桅杆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那能怎麼樣,難道白色桅杆的船就肯定能打勝仗啊!

但是將軍們也都是知道朱元璋同志的脾氣的,雖然心裡想不通,但是命令還是要執行的。於是在回營後立即組織人對桅杆進行了粉刷。

朱元璋當然不會沒事找事做無用功,他的命令肯定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不僅軍事工作做得好,情報工作做的也非常好,甚至於連陳友諒高級別軍事會議的會議內容他都能夠搞得到。

就在陳友諒部署第二天要奇襲朱元璋指揮艦的同時,這個訊息也透過秘密渠道傳遞出來了,而且以極快的速度就傳遞到朱元璋那裡了。

於是才有了朱元璋停止開會,緊急部署的那一幕。

有些洩氣的陳友諒既然已經來了,也不能就此退去啊,而且他如果現在退回去,以朱元璋的機敏肯定會抓住機會對他一頓猛揍,於是就只能硬著頭皮攻了上去。

朱元璋這次是有準備的防禦戰,相對來說比較從容,雖然戰況慘烈,死傷比較嚴重,但是局面基本處於可控的狀態。

就這麼打了一上午,雙方就是一點點的死磕,彼此都是毫無進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