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簡介2、誑語孫悟空將唐僧的寶貝袈裟抖摟出來,金池長老見寶物生邪心,竟毫無愧色地誆騙唐僧將袈裟借與他,這又犯了出家人的大戒

人的靈魂永恆嗎

文丨花欲燃吖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自從唐僧在大徒弟孫悟空的幫扶下,收了小白龍當坐騎後,

這趟西天取經之路就越來越熱鬧了。

在《西遊記》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中

,一件袈裟引發了一場人妖爭奪的荒唐大戲。

僅僅是一個身外之物,卻是對這群修行之人的最大諷刺,也暴露了如來佛祖處心積慮的要去取真經的真正原因。

實在是佛門子弟不爭氣。

諷刺其一:

金池長老活270歲,如他自己所言做了260年的和尚,也就參了260年的禪。能活到如此歲數的乃是人間少有的長壽之人,可他卻執迷於佛法的表象,在觀音院裡“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法真正地成為得道高僧。

他有極強的物慾和佔有慾,虛榮又邪祟滿心。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佛家真諦是一竅不通,反而是四大皆空該空的一個不空。

佛教有講五蘊皆空,即色、受、想、行、識。這裡色指有形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人要舍離一切執著心,破除

執,看空一切,才能進入到六根清淨的境界,六塵不染,禪心入定。

我們再看金池長老的出場:

頭上戴一頂毗盧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身上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一對僧鞋攢八寶,一根拄杖嵌雲星。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口不關風因齒落,腰駝背屈為筋攣。

珠光寶氣,富貴奢華,和僧眾形象完全悖離。

接來下金池長老一共做了三件事:

1、賣弄

院主道:“老爺才說袈裟是件寶貝,言實可笑。若說袈裟,似我等輩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論我師祖,在此處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來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時賣弄,便叫道人開庫房,頭陀抬櫃子,就抬出十二櫃,放在天井中,開了鎖,兩邊設下衣架,四圍牽了繩子,將袈裟一件件抖開掛起,請三藏觀看。果然是滿堂綺繡,四壁綾羅!

“袈裟”對於金池長老來說就是修行道路上的勳章

,就是幼兒園牆面上的小紅花,唯有這七八百件的袈裟和這金碧輝煌的禪院,能讓他對自己的修行有認知。

這就是執著於修行的表象。

這老和尚先是賣弄他的奇珍異寶,後是覬覦唐僧之物,更有攀比之嫌疑,他這260年的人間修行全然是枉費了,連佛法都沒能入門,也是可悲之人。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2、誑語

孫悟空將唐僧的寶貝袈裟抖摟出來,金池長老見寶物生邪心,竟毫無愧色地誆騙唐僧將袈裟借與他,這又犯了出家人的大戒。

那老和尚見了這般寶貝,果然動了奸心,走上前,對三藏跪下,眼中垂淚道:“我弟子真是沒緣!”三藏攙起道:“老院師有何話說?”他道:“老爺這件寶貝,方才展開,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豈不是無緣!”三藏教:“掌上燈來,讓你再看。”那老僧道:“爺爺的寶貝,已是光亮;再點了燈,一發晃眼,莫想看得仔細。”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爺若是寬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後房,細細的看一夜,明早送還老爺西去,不知尊意何如?

3、生邪

金池長老覬覦唐僧的袈裟,連哭帶嚎在房屋中自怨自艾。

這個現世寶嚎的滿院僧眾都睡不踏實,乾脆起來開解他。

廣智和尚見長老痴迷袈裟,獻上一條毒計,

“我們想幾個有力量的,拿了槍刀,開啟禪堂,將他殺了,把屍首埋在後園,只我一家知道,卻又謀了他的白馬、行囊,卻把那袈裟留下,以為傳家之寶,豈非子孫長久之計耶?”

觀音院中大談殺人越貨,這究竟是禪院還是山寨,竟讓人一時恍惚了起來。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再反觀這老和尚的態度更是

細思極恐

,他非但沒有表示驚恐或對徒弟的提議有些微的反抗,反而是心安理得地接納,滿心歡喜地應承了下來。

由此可見,他之前的那七八百件袈裟,未嘗不是這般草菅人命奪來的。

諷刺其二:

作為唐僧取經路上遇到的第一隻正式的妖,熊羆精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同凡響。

一個妖怪的山洞和觀音禪院毗鄰而居,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

其次,他雖身為妖,卻又出場極為雅緻。

黑風洞“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熊羆精兩個好友一個是凌虛子一門心思煉丹的狼精,一個是白衣秀士乃是蛇精,三人談經論道,

“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煉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

,竟沒有傷人命的記載。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在西天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凡是奔著東土大唐高僧而來的妖怪,沒有一個是不想吃唐僧肉的,要麼貪長生,要貪圖唐長老色相,唯獨這熊羆精直接略過了唐長老,一門心思奔著袈裟使勁。

而他之所以要奪袈裟,恰恰是因為他一心向佛,並且要舉辦“佛衣會”。

他在金池長老門下聽佛法,受了那不成器的長老誘導,也執迷於袈裟的表相,但熊羆精只是一個誤入歧途,拜錯了山頭的妖怪,他其心向善,和佛門的金池長老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佛門中人放火燒殺掠奪,而黑風洞的妖怪卻在半夜驚醒要救火。

不期火起之時,驚動了一山獸怪。這觀音院正南二十里遠近,有座黑風山,山中有一個黑風洞,洞中有一個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見那窗門透亮,只道是天明。起來看時,卻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裡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

這也契合了

菩薩對悟空的話:“

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

人和妖,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在乎其本相。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諷刺其三:

孫悟空被菩提祖師趕出師門之時,菩提祖師曾言:“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起因是孫悟空得菩提祖師真傳,學了七十二變化,正賣弄給師兄弟們看,菩提告誡他人前賣弄惹是非,容易闖下塌天大禍。

悟空謹遵教誨後被逐出師門。

誰料五百年後的這一天,恰恰是因為孫悟空的賣弄而惹出了一樁人命官司。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

唐僧所言和菩提祖師如出一轍,可孫悟空卻執意將那寶貝袈裟抖落出來,與那金池長老斗富。

可見,這五百年並沒有將猴子的性格打磨圓滑,他也沒有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就為他後來和唐僧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諷刺其四:

在上一篇我們聊過唐僧這個人物,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有悲有喜,有怒有怨,他踏上取經之路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徘徊於佛法之門,始終不得其法

。所以,他時而“得道”,時而“不得道”。

這一件錦瀾袈裟就把唐僧的“不得道”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僧在火災後醒來,得知事情原委後,竟沒有為人命而惋惜,反而第一時間擔憂那寶貝袈裟,更是為它威脅悟空。

三藏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兒傷損,我只把那話兒念動念動,你就是死了!”

和金池長老一般,佛門禪寺,喊打喊殺。

一個“恨”字,將唐僧視那袈裟如寶貝的心境表露無疑。

袈裟也讓唐僧著了相。

金池長老做的三件事,透露了他那800件袈裟的來處,真心狠手辣

孫悟空去尋熊羆精索要袈裟之際,唐僧更是有仗勢欺人,狐假虎威之嫌。

三藏道:“列位請起,不須恨了。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只要尋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題。

為了尋得袈裟,唐僧打著孫悟空性子不好的幌子,竟對寺院僧眾威逼恐嚇,實在不是出家人所為。

如此種種,正如我前幾篇西遊所說:南贍部洲的民眾以東土大唐為代表,信仰道教,毀謗佛法,人人都不潛心禮佛,自然也就沒有什麼香火可言。而大唐所剩無幾的佛家僧眾更是修行不夠,六根難淨,只得佛法皮毛,因此在這群都不怎麼“專業”的僧眾中推崇出來的唐三藏,也不過是仗著自己是金蟬子轉世,要為前世聽經的瞌睡自我贖罪,才被選中成為了這取經大業的專案經理,並非是三藏同志有多麼的德高望重。

作者就透過這一件小小的袈裟,將眾人的短處一一揭露在讀者面前,從而與後文師徒取經歸來後的變化形成巨大的反差,成為了弘揚佛法的最有說服力的“買家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