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簡介寧縣輯寧樓,在陌生人眼中它和鐘鼓樓差不多,其實,它是寧州州衙正門

州衙是什麼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俗話說,天下衙門朝南開。朝南的衙門多,可有千年歷史的古衙卻不多。

寧縣輯寧樓,在陌生人眼中它和鐘鼓樓差不多,其實,它是寧州州衙正門。始建於922年。

這是隴上為數不多千年古衙遺存。它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1 群山環繞,綠水盪漾,一句詩詞中的古城

樓,在古代,絕對是不簡單的建築,更代表著一種精神。在岳陽樓,能領悟浩渺煙波中的先憂後樂;登鸛雀樓,能體會出更上一層樓開闊;到大觀樓,能感受出滇池八百里的風情。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在輯寧樓,將感受到什麼呢?輯寧樓在寧縣縣城,這是一座很耐人尋味的古建築。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秀色半城坡”。這就是寧縣縣城了。在西北,獲得如此評價的古城並不多。尤其是,黃土高原的古城,能獲如此評價,無疑是令人驚奇的。

一個冬日的早晨,我們驅車500多公里,尋訪隴上碩果僅存的千年州衙建築。寧縣,在歷史上人們更多地稱為寧州,在它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成為寧州的歷史有千年之久,而寧縣則不足百年。

順著高速,上了董志塬,走不遠就是和盛,從此處下高速,往前而行,過一座凌空飛架的大橋之後,就進了寧縣縣城。

縣城錯落有致地散落山間。過橋後,走不遠,一道大坡,就異常突兀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有些驚訝。弄不清,好好的街道,為何忽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寧縣的朋友賀柏林說,這就是寧縣縣城的奇特之處“一城秀色半城坡”。

城市形狀往往和選址密切相關。黃土高原上,城池的選址首先要考慮道路交通、水源的因素,其中水源是最為重要的條件,比如陝北的府州古城為確保水源,將城池修建在河邊,而隴東的慶州古城雖在山崗上,但卻專門修建了取水地道。寧州古城也不例外,這是一處四塬三水的交匯之地。寧州古城有早勝、春榮、南義、和盛四塬交匯於此,有馬蓮河、城北河、九龍河三條河流在此匯合。

“寧州古城有幾個特點,既是山城,也是水城,還是龍城。山城是因為古城四周群山環抱,東山隆秀,南山突兀,西山逶迤,北山則形如臥龜,將脖子伸到三水交匯之處飲水。”賀柏林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四面青山三面水的特點。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究竟是誰選擇在這裡建城。這是先民的自然選擇,早在夏末周人就在這裡發展農業,縣城邊的廟觜坪遺址就是他們留下的遺存。可以說,這座千年古城,其歷史之久遠,在隴上眾多古城中也是少見的。

2 灰磚,紅柱,飛簷,拱門,小城中的輯寧樓

好山,好水,好城,那麼地處古城核心位置的輯寧樓,將會是什麼樣子呢?

跟著賀柏林我們來到了輯寧樓。這是一處十字路口,四條道路形成一個盤旋路,車輛繞著輯寧樓而行。輯寧樓並不高,只有一層,紅色明柱長廊,在藍天白雲下,很優雅地展現它的身姿。說實話,這樣建築並不鮮見。我們曾看到過張掖、酒泉、隴西、武威、慶城、靖遠等地的鐘鼓樓或城樓,它們雄踞高臺之上,或者兩層,或者三層,高聳入雲,令人仰望,隱隱然帶著雄鎮八方的氣勢。同這些建築相比,顯然輯寧樓沒有這種氣勢,它有些小巧,只有一層,再加之地勢緣故,僅從外貌上看,讓我們尋訪有些失望。這種差距是由於它們不同的功用所造成的。鼓樓是用來計時、警戒的建築,故而要修建高聳,鼓聲才能響徹全城,才能居高望遠。城樓則是城市的守護者,雄壯高大,才能震懾敵人,經得住戰火。輯寧樓顯然不具備這些功用。

朋友們介紹說,輯寧樓是寧州舊州署的門樓,樓高25米,東西長23米、南北寬11。5米,整個建築大體分為兩部分,上部是樓,下部是磚石砌的墩臺。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穿過車流,我們經過門洞,左手就是樓臺階了,上去就是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了。這是一組面闊五間,高15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6米的建築。

“天下衙門朝南開。”作為州衙的正門,自然也是向南的。推門而入,大廳內幾位年輕人正在忙碌,看得出來,他們正在組織一次展覽。這裡是“印象寧縣”展館,獨具匠心地展現了寧縣歷史脈絡和今日成就。在大廳裡,我們發現輯寧樓又分為上下兩層,左手有窄窄的樓梯,可以上去,是個類似閣樓狀的建築,上面空空如也,沒有什麼東西了。

出門向四周眺望,也沒有居高望遠的感覺。回頭看,樓上還繪有《公劉拓荒》、《秦宣太后誘殺義渠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狄仁傑騎青牛斬九龍》等故事,講述著它曾經有過的不同尋常來歷。除了輯寧樓外,寧縣還有個輯寧坊,這也是州衙的建築。這是三連木坊,依舊南北方向,正面是匾額“梁公舊治”;後面則題有“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普普通通的輯寧樓,究竟有啥不同尋常的來歷呢?輯寧樓是後梁時期,梁末帝龍德二年(922年),寧州刺史牛知業修復寧州署衙時修建。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了。儘管其中經歷了不斷重建,但其格局沒有什麼變化。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這樣說來,輯寧樓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千年古衙的遺存。事實果真如此嗎?有什麼證據呢?

3 牛公碑,一塊石碑,記載的千年前修建往事

證據是寧縣文化館內的一塊石碑。它就是當地人所說的牛公碑。這位牛公是何許人呢?牛公名叫牛知業,這塊碑就是因他而立。牛公碑立於公元922年,這年是後梁末帝龍德二年。

牛公碑記錄了一場大戰。此時,朱溫已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梁,然而天下並不太平。相反在經過長期的戰亂後,藩鎮割據更加嚴重了。在陝甘交界處,佔據鳳翔的李茂貞政權,同後梁多次發生戰爭,一度攻佔了寧州。寧州是守衛長安的前哨,故而龍德元年牛知業奉命收復寧州。

牛知業是隴西人,出生官宦之家,其父就是朝廷重臣。他本人更是文武兼備,多次率軍出征。牛知業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身份率禁軍收復了寧州。此時,寧州城池破敗不堪,人口稀少,百姓不是逃匿,就是死於亂軍。而民間資財,也揮霍一空。這位牛公自己出資,利用農閒時節,動員百姓修復城池。寧州州衙也就在這時新建。

寧縣輯寧樓:一塊石碑背後的千年州衙

我們從輯寧樓下來,就去了文化館院內尋找牛公碑。文化館距離輯寧樓不遠,進門入眼古樹森森,左前方是金代的貞元銅鐘,鍾亭之前就是牛公碑了。這塊碑高2。2米,寬1。1米,碑額上書“刺史牛公建修衙之記”。碑文記載了修建城牆和公署新建衙門的全過程。開頭說,寧州是蒙恬收復三十六郡之一,接下來說了牛公的種種事蹟。說到收復寧州時,用了比較誇張的筆法,說瞬息之間收復寧州。隨後,數月之間將寧州城牆修好,垣若長雲。在新子州之南,修建門臺之高觀,為顰鼔吹角之所,又修建了下馬門、中衙門、戟門、大廳、小廳等等附屬建築。然後是庫房諸曹等附屬部門。最為難得,牛公是自己掏錢完成這些公益事業的。這是寧州古衙最早興建的證據。

到清末,寧州州衙有正堂五間,二堂、三堂各三間,堂東是幕廳、堂西則是府庫,堂前有東西廂房六間,分別居住知州和同知。通道中為戒石亭、最前為儀門、在前為大門(輯寧樓),上設定鼓角,州一級的機構中還有州判、吏目,有佈政分司、按察分司等等機構。有人說,修建的門臺之高觀,就是輯寧樓的前身了。

不過也有人說,千年間,輯寧樓興廢不斷,早就不是當時風貌了。也有人認為,州衙的大體格局延續了下來,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千年古衙,留給人們的是幾多迷霧,幾多遺憾。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