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簡介結合出土地點和“銅老虎”上面的銘文,戴先生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枚虎符屬於戰國時代,是秦國的秦惠君授予杜縣將領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一件非常有文物和歷史價值的稀世珍寶

調兵遣將的兵符稱為什麼

#文史那些年# 20世紀70年代初期,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館的考古專家戴應新先生接待了一位名字叫楊東峰的少年。這個少年從自己的衣兜裡掏出一個拳頭大小、動物形狀的東西,顏色黑乎乎的,上面彷彿還隱約有些字跡。他告訴戴先生這是自己兩年前從地裡挖出來的,想知道這個東西的來歷。

戴應新先生在桌面上攤開一方手絹,將楊東峰拿來的東西放在上面,開始認真研究它的形狀和上面的文字。經過一番審視和鑑別之後,戴先生初步斷定,眼前這個似乎不起眼的小東西是一枚十分罕見的戰國虎符。戴先生為此激動不已,並請楊東峰詳細講述一下這枚虎符的發現過程。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地裡挖出個“銅老虎”

楊東峰說自己是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人。兩年前的一天,他在村西田野裡平整土地的時候,無意中用鐵鍁挖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金屬疙瘩。當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後,露出了一件動物形狀的銅質器物,有頭有尾有腿,樣子像貓又像虎。於是楊東峰就把它放在衣服口袋裡帶回了家,想拿去當廢銅賣。但廢品收購站的人說這東西太輕,值不了幾個錢。楊東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隨手扔在了自家院中的窗臺上。

這個不起眼的小銅塊成了家裡孩子們的玩具。上面的泥土弄乾淨之後可以看出,這是一隻老虎的形象,昂首擺尾,栩栩如生。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這隻“銅老虎”整天被孩子們拿來做遊戲。磨得久了,“銅老虎”青黑色的身體上漸漸顯出了金黃色的文字。可是文字的樣子像鳥爪一樣,非常奇特,誰也看不懂。正是這些神秘的文字引起了楊東峰強烈的好奇心。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隻小小的“銅老虎”說不定是一件有來頭的東西,所以才來到了碑林博物館,想找個專家問問清楚。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戴應新先生聽了楊東峰的講述之後,連聲說道:“太好了,太幸運了,幸虧你沒把它當廢銅賣掉。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啊!”他還請楊東峰領路到北沈家橋村現場檢視,以具體瞭解出土的情況。

結合出土地點和“銅老虎”上面的銘文,戴先生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枚虎符屬於戰國時代,是秦國的秦惠君授予杜縣將領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一件非常有文物和歷史價值的稀世珍寶。

“銅老虎”的不凡身世

少年楊東峰發現的這枚虎符是秦惠君授予杜縣將領的,因此被稱為“杜虎符”。它全長9。5釐米,高4。4釐米,厚0。7釐米。符身上從虎頸至虎腿有錯金(在金屬器物上用黃金鑲嵌出文字或花紋)銘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這段銘文的意思是說:調遣軍隊的兵符,右半邊在國君手中,左半邊在杜縣。凡是用兵50人以上,必須與君主保管的右半虎符扣合,才能夠出兵。但如果遇到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這枚虎符的發現,驗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問題。一是透過對虎符上文字的研究,確認該虎符為戰國時期秦國杜縣的軍事首領所有,客觀地印證了秦國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國封地(今西安市東南)設杜縣的歷史。據研究,杜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設立的縣。二是這枚虎符客觀而真實地反映了戰國時期調兵遣將制度的歷史。調動軍隊時,必須由君主派出的使臣與地方長官會合,將兩半虎符相合,方能調兵。杜虎符以實物的方式有力驗證了歷史記載的真實性。

虎符與兵權

虎符,也叫兵符,是古代兵權的象徵,也是調遣軍隊所使用的憑證。由於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常有“飛虎軍”、“虎將軍”等稱呼,所以人們就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上面刻有說明的文字,作為調兵遣將用的兵符。因為虎符用於軍事行動,需要保持謹慎嚴密,所以大多做得比較小巧,以便於隱藏。目前出土的虎符的長度大多不到10釐米。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虎符是由左右兩半組成,一般右半邊存於朝廷,左半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虎符素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個地方有一個專門的虎符,不能混用,也不能一符多用,這樣就能夠充分保證君主對於地方軍隊的控制權。要調動軍隊時,君主將右半邊交給使者,使者拿右半邊虎符與帶兵將帥手中的左半邊扣合,左右配合完整就表示命令驗證可信,才有權調動軍隊。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材質、刻銘方式等也有很多變化。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青銅製成,上面刻有銘文,以說明用兵的地區、範圍、許可權等。最初,虎符上的銘文位於符的左右兩側,兩側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讀。

信陵君竅符救越

虎符是兵權的象徵和調動軍隊的有效憑證,在古代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在戰爭中出奇制勝,軍事家們圍繞著虎符各施計謀,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史記》中記載的“竊符救趙”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戰國時期,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先是打敗了趙國的長平軍,又出兵包圍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平原君(趙惠文王的弟弟)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她多次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國求救。魏王派晉鄙將軍帶領十萬大軍去援救趙國,但是因為害怕秦國報復,卻讓晉鄙率領軍隊在鄴城安營紮寨,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著觀望雙方的態度。

魏軍按兵不動,信陵君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當時有一個隱士侯嬴是大梁夷門的守門人。他向信陵君獻計說:“調遣晉鄙的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而現在如姬最受魏王的寵幸,能夠有機會進出魏王的臥室,把兵符偷出來。我聽說三年前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她一直想找人為父報仇,但都沒能如願,最後是您派門客幫她報了仇。如姬非常感激您,只要有機會報答您,她赴湯蹈火都在所不辭。只要拿到虎符,奪過晉鄙的軍權,就可以向北援救趙國,向西打退秦軍,可謂一舉兩得啊!”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信陵君聽從了他的計策,去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想方設法偷到了魏王的兵符,並把它交給了信陵君。信陵君帶著壯士朱亥來到鄴城後,拿出虎符,假傳魏王的命令,命晉鄙領兵救趙。久經沙場的晉鄙合上兵符,仍然半信半疑,想違抗命令。這時,朱亥舉起手中的大鐵錘,一錘打死了晉鄙。信陵君掌管了晉鄙的軍隊,立刻挑選了8萬精兵,進攻秦軍,解了邯鄲之圍,保全了趙國。

虎符的發展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材質、刻銘方式等也有很多變化。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青銅製成,上面刻有銘文,以說明用兵的地區、範圍、許可權等。最初,虎符上的銘文位於符的左右兩側,兩側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讀。比如前面提到的“杜虎符”,出土時雖然只有左邊一半,但它上面的銘文無論是文字還是表意都非常完整,由此可以推斷,虎符右半邊的文字與此相同。

從漢朝開始至隋朝之前,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即虎符的銘文刻於虎脊之上,騎於中縫,只有合符之後,方可通讀。1989年在陝西咸陽秦都區灃西鄉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漢代銅質虎符,虎符長5。8釐米,錯銀、篆書,在虎符的脊背處有銘文8字:“與齊郡太守為虎符”。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後來,兵符的形狀有所變化,不再是老虎的形狀。隋朝時兵符改為麟符,也就是做成麒麟的形狀。唐朝則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時則用虎頭牌,後世則慢慢演變為普通的銅牌了。威風凜凜的虎符慢慢在歷史的煙塵中消失了蹤跡,成為傳說中一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東西。

如今,這隻傳奇的“銅老虎”收藏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市南郊)中。儘管它只有一個拳頭大小,遊人們甚至需要透過放大鏡進行觀賞,但是它那生動傳神的造型、精妙絕倫的錯金工藝以及悠久傳奇的歷史仍然讓人感嘆不已。它從遙遠的戰國時代一路走來,經歷了漫長的2500餘年的歷程,在它的身上不知道記載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如今它就靜靜地躺在那裡,彷彿在回味著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