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 由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1-09-06
簡介出手前的定位,落點的準確清晰,過程的損耗大小決定了拳路的高低,速度和力度決定了有效性,綜合判斷,時機的把控,擂臺尤其是拳擊更勝一籌,傳統拳一些優秀的拳種勝在破綻少和動靜一體的小輻度轉換,絕對力量是後者的不足,所謂的勁不是絕對力大而是力點穿透

大力拳套是哪裡的道具?

今天準備說一下動手的方式與拳路的優劣。拳是有好壞的,這點毋庸置疑,不要以為動手不行僅僅是人的問題,拳路的好壞決定了你出手方式的優劣,方式不對努力白廢,有些努力註定沒有結果。

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你可能不知道傳統的拳種多到你想象不到,但流傳下來還能得到認可,人們耳熟能詳的並不多。拋開熱武器的程序不論,廣泛交流是拳種消亡和改換的直接原因,經過實戰洗禮的拳才會有久長的生命力。這是自然的法,當然也有人為的例外。

不說那麼多,今天我們就對比一下拳路的優劣,不客意涉及具體拳種名稱,畢竟經過時間的加持,很多東西早就名不符實了。我們放棄擂臺、推手、對練、演示之類的界定,從最寬泛的廣意上說一說各路出手的優劣,是誰的東西自己判定。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徒手,不談一切器具,包括道具防護代替器物等。

一、出手方式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一點常被人忽略,實際上有的人一出手就註定了失敗。優秀者打顧一體,次者打顧結合,更次者不管不顧。

1。大掄

先說最差的,大掄,車輪掄,風車掄之類,普通人常用。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直線出拳打不出太大的力,就一般人而言,掄起胳膊打人是最常見的方式,很少有練家子這麼用,練家子的掄一般是掄小臂,掄大臂掄整個胳膊打人的都是普通人。軌跡大,力量猛,稍微一個磕碰就會被受傷。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還有一個圖沒找到,轉身反臂橫掄。

出手的講究是在失手(敗)基礎上的加持,講究是經驗帶來的。出手前的定位,落點的準確清晰,過程的損耗大小決定了拳路的高低,速度和力度決定了有效性,綜合判斷,時機的把控,擂臺尤其是拳擊更勝一籌,傳統拳一些優秀的拳種勝在破綻少和動靜一體的小輻度轉換,絕對力量是後者的不足,所謂的勁不是絕對力大而是力點穿透,可以產生穿透性傷害,聚力大,點位更清晰。大掄跟本就沒有力點,打的就是個架勢,勢大力小,容易被反制受傷。這個不用多說。

2、軸內窩挺起(直臂)

直臂也是一般人的毛病,總想放長擊遠。我們說一個招的好壞,主要看這個招用不上時或被反制時的後果。直臂承受不了太大的力,遇阻自己就受傷了,被反關節制後果更重,為拳家所不取。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這一點我不知道拳擊類怎麼解的,大概拳套緩衝了抵抗力了。像泰森那樣的重力一旦打實,沒有拳套保護很容易受傷。打頭側還好,如果打到頭骨或整身重量,比如帶著全身重量衝勢過來的胸口等能打實的地方,絕難逃過傷一千損八百的代價。就算肘部位能撐住,腕子也受不了。職業擂臺把力量強化到極致也註定摘不下拳套,摘下後實力頓失三分之一,如果被人用立肘架護,可以想象空拳擊打的後果。傳統拳為什麼撒手打人著人成拳?形意劈拳主要用小臂骨稜,而不是掌根之類。空手的拳擊也應該是打脖子而不是象擂臺上打頭。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3、打出後不收手或收得慢

出手後收回來,或者是身子追上來完成這一步,這是刻意練出來的一種能力。要保持這種習慣,隨時保持二次出擊的能力,還要能保證再次出擊的力度。一般煉拳擊的有良好的這種習慣,即使打不著也可以形成抱架防護。用於拳臺和對付一般人足夠,但對付更高的人就有致命缺陷,因為自己的回手正是別人出擊的時機,高手都是抓這個點來打人的。這種時機被抓住,被打的人可能來不及做任何反應,會被打實。當然以拳擊的速度,一般人抓不住時機,主要還是避不開對手的出擊所以談不上打回手。

形意拳輕出重收,強練這個能力,而且形意不空上,它不打拳擊那樣的點選,它帶引手,一引一上。抓形意的這個時機更難,形意的回手是帶打的,打它得帶著破勢,得迫得它再退,否則它會順杆往上爬。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高手的回手不是回手形成而是身子追上來完成,它的手就不回,在前進的勢中把身子遞上來完成蓄勢。但是要形成這種蓄勢就不能用拳擊一蹬轉跨遞肩這類的發力去式,必須用形意懷裡掏的背脊振盪發力,就是身形不動用步態催起身脊抖肩出勁,手臂自動回縮,就是有個兜勁,有個震顫。一個振顫完成放力和蓄力兩個過程。蓄髮一體,象子彈退膛一樣,打完就有了,打完就蓄上了,打完就能二次打。形竟之勁精妙莫過宋氏,技巧中的典範,為各門所取法吸收,內家互通互有取法,內外也有交合取法處,傳統拳術廣泛交流下互相學串,都知道去粗取精,精益求精,但所見大多碌碌不足道。靠步態完成發蓄乃是形意拳的特色,形意之妙全在一個步字。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平庸|不要把拳練俗了,練家子和普通人的動手方式不同?

這張含有對敵的意,能看出來

這一點,現代格鬥望塵莫及,但是說實話發蓄練成一體這樣的技藝不是輕易就能掌握的,練不到一定的程度形同雞肋。倒不是難練,難在難知,需要身知體會,這些東西在今天難得一見,而且缺乏實戰的加持。

今天就說這麼多吧,出手還沒有講完,關注後續吧。還有出身,出腿,出力,換力等等的內容。喜歡文章可以關注我關注後續。大藝出品,絕非凡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