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湖北英山“雲霧茶”:產茶“優等生”向高階再進發

簡介徐柏雲以公司為基礎,團結一批茶葉種植大戶和加工廠共同組建了英山團黃貢茶專業合作社

雲霧茶好喝嗎

大別山名字來歷有不少說法。而其中較為爛漫的一個說法是“因李白而得名”。

1200多年前,詩仙李白遊歷四方,登上一座橫亙中原、綿延千里的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後感嘆:“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這座山由此得名“大別山”。

大別山南麓,出產一種名茶——英山雲霧茶,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它的品質具有明顯的香高、味醇、耐沖泡特點。2020年,“英山雲霧茶”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二批保護名錄。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位於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湖北東北部。其東北與安徽省嶽西、太湖、霍山、金寨四縣毗鄰,西南與湖北省羅田、浠水、蘄春三縣接壤,生態環境優良。這裡森林覆蓋率超過70%,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是城市的50-100倍,每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60天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

胡四斌董事長曾數次赴英山縣考察,這裡山水資源豐富,因海撥高、日照充分、雨量豐沛而盛產名優茶葉,是“中國茶葉之鄉”。英山茶葉質高味醇,總產量位於湖北前列,是“中國綠茶(名茶)之鄉”、“全國產茶重點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

英山產茶歷史悠久,歷久彌新傳為佳話。史料記載,唐朝天寶年間,“茶聖”陸羽來到大別山區,蒐集了不少當地產茶製茶的資料。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喜歡吟詩作賦、品茶論道的他常到大別山以茶會友。

由於獨特的生態環境,英山雲霧茶茶園大部分分佈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林區,雲霧繚繞,茶葉內涵豐富、有效成分顯著,據測定,水浸出物平均達40。7%以上,氨基酸含量平均在2。33%以上。

英山雲霧茶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無公害生態農業示範產品”、“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產品”、“湖北十佳文化旅遊名茶”、“湖北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20強”等稱號。

英山種茶產茶雖然有千年歷史,但在大部分時間裡都一直處於零散種植的狀態。新中國成立初期,英山全境的茶園面積不過1500畝。英山“茶好名不響”,曾經是外地人對英山茶的看法。一度許多外地茶商來英山“倒”茶:在英山市場買茶,拿回去換上自已的品牌包裝,就能賣個好價錢。

英山人經過反思後痛下決心:一定要有自已的品牌。他們給自已的茶產品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英山雲霧茶”,意自“高山雲霧出名茶”。

2001年,英山設立茶葉局,專事茶葉管理工作,之後又組建英山雲霧茶協會。在全縣實施“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標準、統一管理”。

2002年,湖北第一個茶葉地方標準在英山誕生,英山雲霧茶地方標準被省技術監督管理局批准。

2006年,英山制訂了英山雲霧茶操作規程,對生產、製作進一步細化、規範和引導。嚴格的標準化生產和質量認證制度開始在全縣推行。

茶葉已成為英山縣兩大特色產業之一。全縣茶園面積26。24萬畝,產量2。7萬噸,產值22。1億元。英山,堪稱產茶“優等生”。規模上去了,品質也上去了,唯有再向高階進發,方能提升品牌附加值。英山有這個底氣和實力,“雲霧茶”品類有這個底氣和實力。

事實上,有志之士們早已踏上征途,正艱難往高階進發!徐柏雲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徐柏雲,湖北團黃貢茶有限公司董事長,生長於英山、求學於英山,服務於英山。

中專生,曾幾何時,幾乎就是“天之驕子”的代名詞——尤其對於農村出身的子弟而言。據說當年,每個縣區只有前五十名以內的學霸,才有機會考上中專。上學轉非農業戶口,畢業之後包分工,成為編制內的成員,用人單位搶著要……自1992年教育改革之後,中專生漸漸失去昔日光芒,以致成為“歷史夾縫”中“失落一代”。

2021年夏,英山大山深處這個村落,窗外蒼山含翠,鳥兒在屋頂傳來撲閃的聲音。回顧往事時,徐柏雲身穿布衣,已波瀾不驚,偶爾頷首微笑。1990年,他從英山理工中專畢業,上世紀90年代下崗返鄉。

在那裡,一個從歷史夾縫中走過千年的它,即將與徐柏雲相遇。在這之前,他還要在“迷霧”中摸索一段時間:

剛回村時,村集體茶場無人承包,茶葉難賣,僅靠小販們不定期的收購鮮葉,價格便宜,茶農不願管理茶園、採摘茶葉。種茶、搞茶成了燙手的“山芋”。面對鄉親們求助的眼神,讀書人出身的他轉身從“書中尋找答案”。

這個村子名叫“英山縣楊柳灣鎮翻身灣村”,貌不驚人,卻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為這裡有英山雲霧茶的高階品類——團黃貢茶。

自唐貞觀元年(公元626年)開始,團黃貢茶因其“色澄碧而清冽,味馥郁而沁芳”成歷代朝廷貢茶。據史料記載,團黃貢茶自唐開始即為三大貢茶之一。

茶聖陸羽《茶經》對出產於英山的團黃貢茶讚譽有加。在《英山縣誌》、《六安州志》中均可見記載佐證。歷史上,湖北“團黃”、“蘄門”和安徽的“黃芽”並稱“淮南三茗”(唐代鄂東屬淮南節度)。

一本斑駁泛黃的古籍《弗告堂集·龍井茶歌》(清代·於若瀛)攤開,清晰可見這樣的記載:……團黃貢茶為茶之標杆,媲美南方“龍井”。茶人茶界有“北有團黃·南有龍井”之說。

在團黃貢茶略顯簡陋的資料室,翻開《湖北通志》卷二十二“輿地志·物產”中可見記載:唐代李肇在《國補史》中說,“蘄州有……團黃”;王觀國《學林新編》中說“蘄門團黃有一旗一槍之號,言一葉一芽也”;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記載“蘄門團黃茶之極品也”……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之美者,蘄州之團黃”。北宋才子歐陽修詩中說“共約試春芽,槍旗幾時綠”。宋代文豪蘇東坡任黃州團練副史時,曾護送團黃貢茶進京敬獻朝廷,對其豔羨不已。

為什麼說團黃貢茶是從歷史“夾縫”中走來?

湖北英山“雲霧茶”:產茶“優等生”向高階再進發

曾平起平坐的龍井早已奇貨可居,在茶葉品類中處於領軍之尊。而安徽黃芽也是聲名鵲起。其企業也已上市。唯獨團黃貢茶依然冷清、寂寥而徘徊……

說不清是團黃貢茶成就了他,還是他成就了團黃貢茶。

2003年,英山第十三屆茶葉節。徐柏雲選送的茶葉獲獎。

2004年,英山縣第十四屆茶葉節。現場製作名優茶擂臺賽上,徐柏雲力壓群雄,成為該縣雲霧茶首個“茶王”。

2005年,徐柏雲組建英山縣翻身灣茶業有限公司,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1000平方米無公害標準化製茶車間、60多臺(套)加工機械裝置、2條國內先進清潔化生產線兩條、1臺微波殺青乾燥機……日產幹茶能力達到2000多公斤。

徐柏雲以公司為基礎,團結一批茶葉種植大戶和加工廠共同組建了英山團黃貢茶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與茶農簽訂協議,實現訂單式種植。

秉承“好茶是種出來”理念,合作社實現了“十二統一”: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種植技術、統一採摘標準、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加工工藝、統一高檔品牌、統一產品標準、統一產品包裝、統一物流運送、統一市場開拓、統一產品宣傳。統一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使茶葉有序、高品質進入市場,提高了企業、農戶效益。此舉讓社員產品不愁銷,公司加工不愁原料供應,消費者不愁食品安全。

如今公司佔地面積增至約12800平方米,擁有7000平方米標準化生產車間,配備國內一流清潔化茶葉生產流水線3條,固定資產總額850萬元,年產值超2000萬元。

2017年,湖北省政府認定“團黃貢茶”傳統制作工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徐柏雲系團黃貢茶製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

在美國世界茶業博覽會上,全球40多個國家的400餘家參展企業,團黃貢茶有一席之地,併成功獲得洋訂單。

如今,公司是“英山雲霧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獲准使用企業,獲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企業等榮譽稱號。產品先後獲“鄂茶杯”、“陸羽杯”金獎,獲湖北省茶葉學會優質獎。

湖北英山“雲霧茶”:產茶“優等生”向高階再進發

21世紀品牌戰略定位專家認為,團黃貢茶需要更多力量為它賦能,以迴歸其在歷史上應有位置。它是英山高階雲霧茶的傑出代表。假以時日,它一定能如龍井那般璀璨奪目,如安徽黃芽那樣蒸蒸日上。

除了徐柏雲和團黃貢茶,還有許多領頭人和核心企業在推動英山雲霧茶贏得更大市場份額。

2006年底,由浙江茶商投資2000多萬元的中國大別山茶葉市場正式營業。

2007年初,英山綠屏、天蕊、嘉禾三家茶葉有限公司聯手組建湖北綠屏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優勢互補,成為“英山雲霧茶”品牌的龍頭企業之一。此後又有志順茶業、富華茶業、新英茶業等數十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透過聯合、兼併,形成了諸多專業生產加工“龍頭”。

黃岡市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推進英山雲霧茶等特色地理標誌產品做大做強,打造大別山腹地茶葉經濟帶、英山雲霧茶產業區等特色茶葉優勢區。

發展茶產業,不僅讓翻身灣“翻了身”,也讓英山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湖北省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茶產業已經成為英山鄉村振興的第一支柱產業和15萬茶農脫貧致富的當家產業。2017年,英山雲霧茶入選全國“商標富農和運用地標精準扶貧”十大案例。

“一早能摘一斤油,一天能賺一身綢,一月能掙一頭牛,一年能做一棟樓。”正在向高階突圍的英山雲霧茶產茶區,流傳的歌謠,或許就是茶農今日幸福生活的最好寫照,亦是對未來最美好的憧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