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簡介在懷安有一種用布製作的紐扣,叫做桃疙瘩

布疙瘩紐扣叫什麼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在懷安有一種用布製作的紐扣,叫做桃疙瘩。

桃疙瘩和傳統的盤扣有一點區別,它更接近於生活,是大眾使用的簡單紐扣製作方法。在新中國成立前,小城市商鋪銷售紐扣的很少,農村更買不到紐扣。即使有些地方賣紐扣,但大多勞苦大眾也買不起。沒有紐扣,縫製衣服時需要的紐扣,大多數人都根據傳統方法制作紐扣,由於農事繁忙農村婦女雜事比較多,不能繁瑣的去盤花式紐扣。

懷安一帶的家庭婦女獨闢蹊徑,用碎布條子挽起了布疙瘩,因形狀像桃,俗稱“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桃疙瘩雖然簡單,但是對針線活得細緻要求很講究。

第一要求是挽桃疙瘩的布料要斜裁,把布斜紋裁剪,斜布紋剪出來的布條子有彈性,有彈性的布挽出來的桃疙瘩才會飽滿。

裁剪好布料後,第一道工序是挑扣門子,

就是用裁剪好的布條製作出一條條勻稱的圓形條,這種條被稱作扣門子。製作扣門子是個細活兒,之所以稱作挑,是因為在製做中,要左一針右一針來回鎖布,那走針的動作和一般的縫不樣,要一針一針地挑。挑扣門子講究針腳勻、吃力均,否則挑出來的扣門子會粗細不一,而用粗細不一的扣門子挽出來的桃疙瘩,就皺皺巴巴不象樣子。所以這是考驗女人做針線活兒好賴的關鍵。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第二道工序是,把一條挑好的扣門子,

剪成長短一致的幾段,然後左掏盤,互相搭配,裡勾外連,編成一個個大小相等,頭上的疙瘩狀似桃子的圓形,上下左右都非常對稱,“桃疙瘩”之名便由此而來。疙瘩後邊拽著條小尾巴,長短一樣,粗細一致,主要用於和衣襟相連。把挽好的“桃疙瘩”一針一線地縫在衣襟的右扇子上,一般衣服都縫五顆,一溜排開又像是爬在衣襟上的五條小蝌蚪,頗有點藝術色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其實從挑扣門子到挽桃疙磨就是一個藝術創造的過程,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桃疙瘩本就是一件件布制藝術品。

做扣鼻子相對來說就容易得多、按照挽好“桃疙瘩”的大小長短挑好的扣門子截成相應的小段,然後折成雙頭,在頭上留出一個與“桃疙瘩”大小基本一致的環狀圓孔,而後把後面的兩條尾巴縫在一起,與“桃疙瘩”相對應縫在左衣襟上,這樣就可以把“桃疙瘩”套在扣鼻子上,起到扣的作用。

桃疙瘩在懷安的使用一直延續到四五十年代。

那時候還沒有羽絨服太空服,每到冬天,媽媽奶奶們都會給孩子們做棉襖,在棉襖上還時常會用上桃疙瘩。

如今,除了一些民族服裝和特製的古裝以及起裝飾風格作用的上衣還可見“桃疙瘩”外,“桃疙瘩”早已被紐扣或拉鎖所代替。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桃疙瘩”已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但製作“桃疙瘩”這個民間的傳統技藝,還是應該有所記載的。

附:桃疙瘩的製作步驟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懷安有一種民間工藝叫“桃疙瘩”

田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