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簡介春秋時期大夫世家大族族羽翼日漸豐滿,下層民眾開始參與政治活動,春秋後期大夫養士蓄賢,禍亂家政進入春秋以來,禮樂制度和等級制度不斷遭到破壞,政權下移之風愈演愈烈,春秋中期以後,卿權逐漸興起並穩固,卿大夫往往把控國政,架空諸侯,如晉國的趙氏、範

生活上什麼唇亡齒寒

前言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由於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很難像公卿、大夫一樣頻繁參政,給予他們的參政機會少之又少,因而其參政現象較為特殊。從數量上來看,大約四分之三的春秋時期下層士民,參與政治活動的現象出現於春秋中後期。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春秋時期大夫

世家大族族羽翼日漸豐滿,下層民眾開始參與政治活動,春秋後期大夫養士蓄賢,禍亂家政

進入春秋以來,禮樂制度和等級制度不斷遭到破壞,政權下移之風愈演愈烈,春秋中期以後,卿權逐漸興起並穩固,卿大夫往往把控國政,架空諸侯,如晉國的趙氏、範氏、中行氏等,魯國的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齊國的陳氏,等等。

隨著的世家大族的羽翼日漸豐滿,家臣、家兵也日益壯大,且這些黨眾多為以士為代表的下層民眾,這就為大夫以下階層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社會環境。

如晉靈公謀殺大夫趙盾時,湧現出一批死士如鉏麑、提彌明、靈輒餓,他們或為力士,或為家臣,或為曾經窮困潦倒的無名之輩,最終在晉靈公發動的政變中,捨身搭救出趙盾,此後趙氏家族在晉國的地位更加穩固。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晉靈公

到了春秋後期,為了維護政治地位和滿足擴張需求,大夫養士蓄賢之風興起,如趙簡子就以招賢納士而聞名,而蓄養的家臣政治地位日漸抬高,為家主出謀劃策、處理內外事務,羽翼豐滿後野心膨脹,竟犯上作亂,背叛家主,禍亂家政。總之,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參與政治活動的現象,集中體現在春秋中後期,且他們在政治活動中的表現,也較之以往更加突出。

公卿近侍是貴族們日常起居最

倚賴

的人,因此有機會參與政治活動,文獻記載中便有眾多案例

公卿近侍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與上層貴族接觸,他們的身份雖然卑賤,地位近乎奴僕,但往往掌通內外,與公卿朝夕相伴,是貴族們日常起居最

倚賴

的人,因而有更多機會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

如齊桓公時的雍巫,以

擅於

烹飪美食而聞名,為博得桓公寵幸,竟然“蒸其子首而進之”,雍巫也因此獲得桓公信賴,得以相伴左右並參與朝政。又如極度獲得齊靈公寵信的寺人夙沙衛,不僅代表靈公出使政治活動,連靈公外出參戰也要隨行,因而有更多機會在靈公面前發表對政事的意見。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齊桓公時的雍巫

再如豎牛,在成為叔孫氏家宰之前,豎牛不過是叔孫穆子身邊的小臣“豎”,因有寵而逐漸掌握家政,在陷害、排擠穆子的兩個嫡子孟丙、仲壬的過程中,豎牛充分發揮了其作為穆子貼身近侍的優勢,透過假傳和偽造穆子旨意,而離間穆子與嫡子的關係,並使雙方矇在鼓裡,最終驅逐掉二人。

此外,寺人貂、寺人披、寺人惠牆伊戾、寺人柳、豎頭須、豎侯獳、豎渾良夫等皆為文獻中出現的參與政治活動的公卿近侍,介於文獻記載有限尚有如此之多,可以想見這些被記載的寺人、豎等也許只是整個春秋時期,公卿近侍參與政治活動的冰山一隅。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公卿近侍

整個春秋時期,絕大多數下層士民都並非長期參政,也幾乎沒有政治話語權

春秋時期,作為在人口數量比重上佔絕對優勢的下層士民,其參政現象並非主流形態,而是夾雜在貴族階層掌政中,零星出現的一時、一事性偶然參政。如前文所述謀殺新君子般的圉人犖、施計救出曹共伯的豎侯獳、智退秦軍的鄭國商人弦高、為範宣子攻打欒氏解燃眉之急的斐豹、當面諷諫周大夫尹固的周郊婦人,等等,均如曇花一現,事件發生後史書再無其蹤影。

整個春秋時期,絕大多數參政的下層士民都並非長期參政,這是由於社會制度所限,沒有過多的環境和機會允許他們參政。春秋時期仍然沿襲前代以來的井田制度,土地被分給貴族階層,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下層士民對土地的佔有微乎其微。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鄭國商人弦高

因而也幾乎沒有政治話語權,這就使得這些看似“見縫插針”的偶然參政行為,在大夫以上階層掌權的春秋社會里顯得十分引人注目。春秋社會的政治權力掌握在大夫以上階層的手裡,能夠擁有政治特權甚至進行政治決策,是他們區別於下層民眾的顯著標志,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便是明證。

也正因如此,下層民眾的參政原因,並非像貴族階層一樣由於職責和特權所在,參政方式也不固定於完成行政任務和上朝議政,他們的參政原因更加私人化,所採取的方式也因人、

因事而異

,因此不可避免會造成原因及方式的複雜多樣。

原因中既有出於維護禮法道義的,又有因私怨而伺機報復的,方式也有

上諫

、刺殺、叛亂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參政的一個顯著特點即是參政原因、方式的複雜多樣。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春秋時期大夫

下層階級

春秋時期國人參政聲勢更為浩大,以負面、消極性結果居多,甚至造成了易儲、弒君、政變等混亂局面

春秋時期下層民眾參政不僅依靠個體,也往往依靠群體力量,最突出的即是國人參政,他們通常以輿論譴責的方式抨擊時政。國人以群體力量參政,聲勢更為浩大,有時比個體參政更能引起統治者注意,且影響範圍廣泛,成為社會輿論的主體,因此常常可以作為統治者施政利弊的風向標。

從參政結果來看,以負面、消極性結果居多。參政者或因私慾膨脹而參政,或因個人恩怨而參政,或恃寵作亂,或施計報復,又或發動叛亂,總之對政局產生了不良影響,有些甚至造成了易儲、弒君、政變等混亂局面。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優施

劇照

如優施讒言陷害太子申生,引發晉獻公易儲風波,一度造成晉國內亂,五世不安,直到文公即位晉國的發展才迎來轉機。又如雍巫、寺人貂禍亂朝政,干預齊桓公立嗣,最終桓公四子爭相代立,齊霸漸衰。再如春秋後期的豎牛之亂、侯犯之叛,在短時期內均造成家政相當程度的混亂。

驪姬之亂後,幾經波折,流亡在外多年的文公最終回國繼位,開啟了晉國的霸權時代;而大夫家臣犯上作亂的行為,也正是春秋晚期士階層崛起的表現之一,他們以禍亂家政、割據叛變等極端的方式,向統治階層提出挑戰。因而大夫以下階層的參政結果雖以負面、消極居多,但在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春秋歷史的發展。

總結

總之,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的現象,是春秋之前未曾出現過的。史前的參政現象是在原始民主制下產生的,與階級社會下的參政有著本質區別。

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大量參政,但並非長期參政,幾乎沒有話語權

驪姬

亂政

原始社會,血緣關係是參政的基礎,而先秦社會是階級社會,參政的基礎是等級。身處大夫以下階層即最低等級的這一群體,沒有參政的權力,而他們卻在春秋時期極力尋找空間和機遇參與政治,這意味著等級制度的根基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鬆動並逐步遭到瓦解。

到了戰國,士及以下階層終於衝出藩籬,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並扮演著主要角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和前進的重要力量,他們的身份、地位也都與春秋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與春秋時期大夫以下階層參政,有著必然的歷史聯絡。

參考內容來源:《戰國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