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簡介先天勁之所以稱得上武學革命,主要原因在於他,從傳統武學所重視的丹田功法中解放出來,放棄固執單練丹田原則與死練拳架的傳統,不拘泥於丹田,並忘記丹田,直接從人體生理結構下手,不拐彎抹角,直指潛能,促使足掌與手指之間,構成一而非二的自然反應,其中

使足勁道怎麼讀

「來源: |武研 ID:wwwsytj」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10:29

未知來源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歷代武學只要提到「功夫」,幾乎千篇一律,以「丹田功法」為其根基。換句話說,要學一門武術,沒有透過丹田的訓練,想獲得「勁道」,似乎比登天還難,因此凡對武術一點點興趣的人,無不猛練各門各派的「丹田功法」,因此「丹田功法」,就變成傳統武術中,神秘而不可知的玄奧世界。亦即任何門派的入室子弟,必然有其師傅獨傳的「丹田功法」。然而如此辛苦走來的人,卻不能在短時間內,體悟到全身「整勁」是甚麼。更不幸的是五年、十年過去了,頂多是把所學的拳套比劃起來更熟練罷了,談不上「整勁」的功夫。

一般人鬥毆或比賽,勝負是決定於巧詐、蠻力、胖壓瘦,其所謂發勁僅是以力推人:使對方退後,自己也跟著向前衝出。如有人以這種推人方式,便認為是「整勁」,那麼如此再練十年,也體會不出把人連根拔起的「整勁」功夫是甚麼(不是前弓後箭步:身體、後足與地面成45度)。有人為了推手,苦練死推石磨,獲得的只是無根的蠻力;為「發勁」練「壓」「踩」功夫,結果因膝蓋加壓,造成難以彌補的運動傷害;為了練「扭力」,而擺臀扭腰傷害肢體而不自知。最可怕的是一路錯到底,終了功夫不但突破不成,卻把身體練垮(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不勝列舉),如此的功夫又有何用。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任何學術與技術要突飛猛進,必具備正確理論和可求證的方法,理論來自於思維與自然的常道(科學理論來自於自然界本然的道理,而經方法實驗以證之);方法是來自於實驗過程以應證理論的,不能實驗的理論只是空談。西方科學之所以見長,就是理與法兼備,故能超越前人:如牛頓物理學到相對論、進而到量子物理學,代代有「青出於藍」的學者。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思維偏差(違反自然之道)則理論不能建立,實驗方法不夠精確,也會使合理的理論難得佐證、或使自然界原有的道理髮現不到而失之交臂。

又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方法正確,在實驗過程亦可修正不當的假設,以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由此看來,理論與實驗方法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武學部分也是以科學為基礎,脫離科學絕對學不好武術的,今日武學要突破古之賢達先前的功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理論和方法齊頭並進,再經實驗以證明之,否則如何知道自己所學的是優是劣。不如此,那只有像走江湖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又如何能提升武學之水準呢?所謂水準當然不是比賽獲得多少冠軍為評論標準(據說比賽,會因地點不同,而依約定俗成產生名次),而是以同等體型、經相同時間訓練、所獲得「勁」的功力高低,並經科學儀器測試記錄比對,以資料做為証明,便可清楚明白那一種理論、方法是好的、優的。不必費口舌`之爭。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武術有層次進階,有人複雜的分成三段九階,但潘師常說:初級「從無到有」:「無」就是對身體架構不知如何整合,肢體與肢體之間離離落落;「有」就是經過整合後,自身的潛能開發,自然產生一種本能的反應「先天勁」──「有」,「有」就是「功」。先把「先天勁」──先練到手,才知道自己在練甚麼,否則比手畫腳,花樣百出又有甚用,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最好的註腳;最後階段是「從有練到無」。「有」:表示已開發自身的潛能,但意念太執著,一旦執著,反而阻礙身體的自然反應而不靈活,惟有使之養成習慣,有如吃、睡、行、走無所勉強。這種習慣成自然,手足之變化,無一是思考而後再求變化,這種迴歸自然既是「無」,正是老子所謂:「無為」。

「無」非空空,乃是「空中生妙有」,其妙盡在手與足之間,雖說手足兩點,實則一體也,一者整也,整者太極也,太極陰陽互動也,陽動陰不動非太極;陰動陽不動亦非太極也。應用於身體,又當如何才是正確的太極之道,一點也不得空談,從密度大小、動靜、內外、上下、左右,如何是符合真的太極法則,必須可印證的。因此所謂「勁」並非丹田運轉之功,而是借自地面的反彈而已。如從反面思考,別人加之於你身上的力量,如何使自身架構成為與地面反彈的媒介,這中間過程完完全全是身體骨骼間架之間「榫頭」密度與否的問題,與丹田又有何干?然而,數百年來,武術的書,無不以丹田當做反彈勁力的根,不知誤盡多少蒼生。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潘師一再強調:「先天勁與丹田無關,丹田用力,勁就斷了,要引出先天勁必須使丹田松淨,不松淨只是上身的肩臂力。因此先天勁,唯有從自己身上去找,師父口傳心授後,就是自己體悟,如果身體間架無一空隙,『勁』自然而生,否則丹田功法再好亦不能撼動他人一步。看各類動物之撲食或爭鬥,那用得丹田功夫,無一不是自身身體先天勁力的發揮,每一動作都是動物自身的本能而已。」潘師又說:「勁不上來,從每一關節上去找,找出自己的破綻、空隙,然後一一修正,每一基本動作,用心體悟,不可傻練,多看生理解剖圖,確實認明骨骼構造及肌腱伸張變化,再經科學又合理的方法,自我探尋,去除一些後天的慣性動作,逐漸恢復到生命的本能。

如此探討自己身上的『勁』,一方面很快的可以找到『勁』;另一方面,在運動過程,運動傷害也可減輕到最低,甚至於不會有一點點的傷害,因為那是『身上本來就有的,不是外來的。』」這正如禪宗教人開悟,所悟的,也是自己身上與生俱有的,非自外求。潘師常說:「這是你身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是一種潛能,從你自己身上找,簡單地說,是『找勁』,不是『練勁』,找到了就有,找不到就是練到死,也是白費工夫。」這一觀念豈不是打破了傳統武學的看法、做法嗎?的確,這是對武學史上的革命性的論說,也是習武者棒喝的警語。潘師的理論已獲得師兄弟們的證明,如臺大林教授,曾跟隨過七位太極拳老師,二十七年來未曾遇到強敵,然而以武會友之下,竟然一出手就被學不到兩年的彭師兄所控制而動彈不得,目前林教授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嚐到自己找到先天勁的樂趣,其本身彈人的威力,也令他不知所以然並讚歎道:「有史以來,從未有人發現的方法。」──真是破天荒的功法。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科學的革命在於能超越傳統、突破傳統的瓶頸,並完成前人遙不可及的境界。武學的革命的條件,又何嘗不是如此。先天勁之所以稱得上武學革命,主要原因在於他,從傳統武學所重視的丹田功法中解放出來,放棄固執單練丹田原則與死練拳架的傳統,不拘泥於丹田,並忘記丹田,直接從人體生理結構下手,不拐彎抹角,直指潛能,促使足掌與手指之間,構成一而非二的自然反應,其中間之過程完全透空,沒有丹田的媒介,完全打破傳統牢不可破的思維方式,而其勁道卻超越了傳統方法所訓練出來的功力,並把「三年小成,五年中成,十年大成」的傳統階段也縮短了。更感到神奇的是,把人連跟拔起,並不用前弓後箭步,只要輕輕一撥,對方即離地彈起。這種感受大概類似禪宗直指人心,開悟時那般,再作思量,都已不是。而其基礎理論:下手是調整生理架構;了手是迴歸生理自然潛能的反應。誠如老子所說:「道法自然」而已。

先天勁即潛能,雖是人人俱有,但不經師傅「口授心傳」與親自餵招,無論如何也學不到「先天勁」是甚麼?如何「找先天勁」,為了說明方便,潘師將之分為四個步驟──起、承、轉、合,但是在使用上,乃是「四合一」亦即細分為四;其用「一」而已,決不是二,因為它是人體自然的潛能反應。潘師的許多學生,經一年左右的指導,都已具備了相當威力的勁道,能在如此的短暫時間內,產生那麼巨大威力的效果,在各種武術門派中尚屬少見,如此功法,對武術的學術性及實用性,具有鼎革的貢獻,功不可滅,將來必留傳青史。

談武學已有的革命── 先天勁

先天勁最大特點(與其他武術大大的不同),發人時自己不向前傾、雙腳不彎曲、不前弓後箭、不用肩背力、身體不移位(一般武術功法是後腳蹬向前腳,身如牌位前移),接勁的人很難想像那震撼的威力。然而如此與生俱來的潛能是否人人能學得,不見得,因為很多人固守舊有的習性,無法忘懷原有的習慣,改變不了肢體的後天慣性──一般人的動作先動手,所以想把人發出時,也是以手臂、上身來推人居多,這種推法是「力」而非「勁」。

潘師常說:「必先倒掉原有杯子上的水,才能裝進新的東西。」的確,「虛」心的人,才能「滿」載而歸,學先天勁有其「理」──思維體系精密;有其「法」──動作迴歸元始潛能的步驟。它重「悟」、重「體會」、重「自我改善錯誤」、重「修正角度方向」、重「慢」、重「輕輕地」、重「中正」、重「『有』再回歸『無』」、重「反省」、重「自知」、等等。先天勁是「悟」功為主;「練」功為輔。「悟」是為了體會思維的正確;「練」是為了使之養成習慣,二者不可偏廢,因為武術不是「紙上談兵」吧!。最後總括一句話;「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悟』與『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