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孩子不知道的清明節風俗

簡介清明節除了家庭祭祖以外,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為了這一場莊嚴的儀式,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要提前排列好隊形,在學校的操場裡練習好幾天,我們練習怎麼走路,怎麼喊口號,怎麼敬禮,怎麼出旗,怎麼舉彩旗,怎麼搖鮮花,練的過程又苦又累,可我

刺蝟怎麼會滾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阿子一邊玩著玩具,一邊哩哩啦啦的揹著今天在幼兒園學的古詩《清明》。

“媽媽,清明節是什麼?我們是不是放三天?”

不等我回答,小阿子又繼續低頭在那兒玩玩具了。

我一時間陷入沉思,“清明節是什麼”,我該怎樣回答孩子這個問題呢?“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它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百度上這樣的回答顯然不是孩子聽得懂的答案。於是我在想,或許現身說法能讓孩子離民俗更近一些吧!

小阿子,媽媽小時候的清明節總是這樣過的:

說是清明節,但我們過這一節日並不在清明節當天過,我們總是在清明節前一週的某一天,依著大人們在老黃曆上翻下的適宜祭祀的日子向老師請一上午假,跟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家裡的所有宗親一起去墳地祭祖。

清明祭祀這一天的早上,奶奶會提前用五顏六色的彩紙疊剪好幾串像拉花一樣的小彩旗,把他們一一縫在颳了皮的白色楊樹枝條上,給我們這個大家族裡的所有小孩發一個,一般都是誰年齡最大,誰拿的彩旗最長,誰年齡最小,誰拿的彩旗最短。拿上彩旗後,我們會一起擠在小叔叔的三輪車上等大人們準備妥當,再一起出發去墓地。

大人們準備的東西通常有瓦罐,餅乾,小麵包,花捲,涼麵,刺蝟饅頭,白酒,冥幣,紙元寶,貢香,鐵鍬等,其中瓦罐裡有一罐肉,去了墳地要把裡面的乾肉片扔灑在墳墓四周,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野狗等動物偷吃墳墓裡的貢品,驚擾了祖先的安靜;餅乾,小麵包之類買下的小零食是年輕的媳婦們準備的祭奠祖先的時興貢品;刺蝟饅頭是滾墳頭用的,要從墳墓的最下方一直滾到最頂端才可,這個儀式每年都有,但我卻從來不知道他的寓意是什麼;還有涼麵,涼麵的起源可能跟寒食節的習俗有關,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想要封賞在危難之際幫助自己的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經隱居山林,晉文公便在山裡放火,卻造成介子推死亡,晉文公將事發之日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子推的忠誠,以表追思之意,我想奶奶上墳準備涼麵的用意應該也是為了表達追思之意吧;帶上鐵鍬一來是因為去墳地的路上多荊棘,可以用它鏟荊棘,而來是可以用它剷除墳頭的雜草,用新土填整齊遭到風沙腐蝕的墳頭。

待大人們準備好這些東西后,我們一大家子上上下下幾十號人都跟著爺爺出發了,墳頭就在村邊的柿子河裡,叫柿子河並不是因為那兒真的有一條河,而是因為那裡有很多柿子樹,像一片寬廣的柿子樹河流一般。搖搖晃晃顛簸一路後,我們到達柿子河入口了,因為路陡坡多,荊棘叢生,所有人必須下車步行,去墳地對於大人們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但對我們這幫小孩來說可一點也不是那樣,與他們沉重的表情相反,我們這幫小孩子十分的開心,我們手裡拿著小彩旗,一路跳跳唱唱,遇見荊棘草比賽誰能跳過去,看見開著花兒的杏樹枝一定要摘下一兩朵來當頭飾,遇見去年留下的野酸棗,非要採摘下來放嘴裡嚼一嚼……

走不了幾步,就到了我家的墳頭了,早去的大伯、小叔和爸爸已經拿著鐵鍬除草,平整墳頭了,家裡最年長的爺爺雙膝跪地,兩手持香,對著一面墓碑默默的顫抖,我們所有的人也跟著跪在地上,低下頭沉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一刻的大人們像是中了魔咒似的一下子眼裡都浸滿了淚水,就連我們孩子當中稍年長一些的哥哥姐姐們也默不作聲了,而我們幾個小不點討論最多的就是誰剛才哭了,誰沒哭,誰偷偷笑的事情。

按照當地的風俗,出嫁了的姑娘清明節不能再跟著孃家人一起上墳了,除非家裡當年有新去世的人。那一年是誰去世了我不記得了,但有一年年姑姑跟我們一起上墳了,上墳時姑姑哭的撕心裂肺的,小時候我不懂姑姑為什麼要哭的那麼厲害,但等我長大結婚後我也明白了,這裡麵包含了太多,我倒希望你永遠也不懂。

在行完祭祖儀式後,所有的貢品除了灑在地上的,其他的都會拿回去給大家分著吃,一說到分食物,我們這幫小孩最積極了,我們搶著泡麵、餅乾、水果、酸奶……一路邊吃邊聊的往回走,與來時的荒涼不同,回的時候,漫山漫谷的柿子河裡已經插滿了五彩繽紛的小旗,好像這一天,所有埋葬在柿子河裡的祖先們都因為後人的銘記和緬懷變得都十分開心似的。

沒有了來時的荊棘,只剩下前途的平坦,有位哲人說,我們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搞清楚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清明節除了家庭祭祖以外,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為了這一場莊嚴的儀式,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要提前排列好隊形,在學校的操場裡練習好幾天,我們練習怎麼走路,怎麼喊口號,怎麼敬禮,怎麼出旗,怎麼舉彩旗,怎麼搖鮮花,練的過程又苦又累,可我們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掉隊,大家都把能參加掃墓儀式當做無上的光榮,出發的這一天,我們穿著藍色的校服,繫著鮮豔的紅領巾,舉著迎風飄揚的彩旗,搖著五彩繽紛的花束,踏著整齊的步伐,喊著嘹亮的口號,走過大街小巷,穿過整個村莊,越過道路兩旁的麥田,步行五里的鄉間小路,最終來到烈士陵園,烈士陵園裡先是主持人致辭,然後是敬獻花圈,全體默哀,領導講話,少先隊員代表發言,最後是所有的同學瞻仰烈士墓。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彷彿在這一刻我們所有的小孩子一下子都跟著國家成長了幾歲。因為在學校排練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每次少先隊代表講話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學生都在默默的跟他們一起背誦發言的內容,想想當時,真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是一群不懂發言的內容的小孩子,卻偏偏把背誦的紅色革命基因的種子深深的埋在了血液裡,我想這種感覺你以後也會明白的吧!

記憶總是隨著晚風飄散,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清明節是什麼呢?清明節是家族祭祀,是踏青郊遊,是國家記憶,是民族情懷,是文化傳承!小阿子呀,你快樂的奔跑吧!你任意的撒歡兒打滾吧!你腳下的這片土地終將會融進你的血液,與你一起長大,成為你畢生最厚實的懷抱與驕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