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簡介自傷行為在青少年比較多見,可理解的原因是青少年的心理處於發展過程中,容易衝動和情緒化,加之管理壓力和情緒的能力有限,不會使用適當的方式自我消化和宣洩負面情緒,因而採取NSSI行為

自傷是什麼心理

在我們日常兒童心理衛生門診中,醫生遇到越來越多傷害自己身體的孩子,有的孩子劃傷自己的手臂,有的孩子用手指摳破自己的面板,累累傷痕觸目驚心。不少家長因此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1。 何為自傷?

從醫學角度來看,自傷是不含自殺意圖且不會導致死亡的行為、當事人故意且直接地對自身造成損傷的且不被社會接納、認可的行為。

準確的專業稱謂是“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國內外學者也稱之為自殘或是蓄意自傷。

有一些間接的、傷害自身健康的行為,如濫用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暴食行為、魯莽和高風險行為等,這些行為不直接傷害身體,但明顯會給自身造成傷害。現在關於間接自傷行為的定義還不明確,但一般不納入非自殺性自傷(NSSI)之列。

自傷的方式很多,在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為用刀割,其次為用力抓傷,此外還有擊打自己、燒灼、在身體上雕刻、尖銳物品扎、拽頭髮等行為。

NSSI與自殺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大多數研究提醒 NSSI有很高的自殺風險,發生過NSSI的青少年70% 以上曾經或現在有自殺觀念,有NSSI的青少年在隨訪的一年期間有10。9%的人至少有過一次自殺未遂行為。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2。 自傷的情況多嗎?

研究顯示,NSSI在青少年中最為常見,12-14歲是高峰期。在青少年中的發生比例為7。5%-46。5%;其中美國中學生中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檢出率為21。4%。國內調查顯示青少年NSSI行為的檢出率為5%~20%。在對義大利、荷蘭和美國的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有吸菸、頻繁吸食大麻等間接自傷行為的青少年更可能實施NSSI行為。

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和地區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檢出率的差異很大,這可能是由於研究者選擇的調查工具、篩選標準有所不同,再加上調查物件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所致。

3。 自我傷害的原因何在?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自傷行為在青少年比較多見,可理解的原因是青少年的心理處於發展過程中,容易衝動和情緒化,加之管理壓力和情緒的能力有限,不會使用適當的方式自我消化和宣洩負面情緒,因而採取NSSI行為。

研究顯示,青少年自我傷害有以下3方面常見原因:

1。調整負性情緒:透過自傷來緩解個人的煩躁、焦慮、痛苦等不適的心理體驗,釋放壓力。很多自傷行為的青少年事後回憶說,自傷的時候不會感覺到疼痛,甚至有“爽”的感覺,透過這種感覺來對抗無法克服的煩躁痛苦心境;

2。影響人際關係:自傷引起別人的注意、改變不友好的人際關係或情境,得到幫助或支援;

3。自我懲罰:部分自責或低自尊的青少年,容易把自我傷害作為自我懲罰和自我毀損的方式。

4。 如何幹預和預防NSSI?

自傷可能是生活中隱蔽的日常行為,是所謂“殘酷青春”的一部分,未必達到臨床干預的程度。所以,對於有NSSI的青少年,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NSSI常發生於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是情緒障礙。北美的研究顯示,88%的青少年焦慮障礙患者和68%的心境障礙患者具有NSSI行為;而發生NSSI行為的青少年50%是抑鬱症,超過25%的NSSI行為青少年患有廣泛性焦慮症。所以,對於達到臨床程度的NSSI,要透過專業人員判斷其精神狀態,是否達到臨床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和程度,視情況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如何預防NSSI行為呢?

宏觀方面來講,創造和諧友善的家庭、學校、社群環境非常重要,全社會要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意識。

對於個體而言,提升自我的心理調節能力毫無疑問是有益的。

有研究發現,“書呆子”和“運動健將”發生NSSI的情況比較少,究其原因,保持一個有目標的行為以及專注的愛好可以使生活更有意義,增加心理健康感;而有氧運動有助於刺激體內的β內啡肽的分泌,緩解不良的情緒,並降低自傷的頻率。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為了儘早地評估此類心理行為等精神問題,並及時有效的干預,提高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增設青少年心理衛生特色專科門診。

心理衛生門診時間:

特需門診:週六全天

專家門診:週一上午、週二下午

特色專科:週三下午

【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馬希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從事精神衛生、心理健康臨床及研究工作20餘年,熟練掌握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診治。並多次參與國自然及其他科技研究專案,參與發表文章10餘篇。

專注於精神衛生、心身疾病、睡眠障礙及心理治療二十餘年,在兒童及青少年情緒障礙、睡眠紊亂、行為及精神異常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提供個體化的心理行為評估,藥物干預、個體心理治療及家庭治療。

原標題:《【父母必知】關注兒童心理衛生——“青少年自傷”之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