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2021年,IPO之王:高瓴32個IPO搶當狀元,某些美元基金顆粒無收吊車尾

簡介而且,毅達資本在上半年助推6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是所有機構科創板IPO數量中位列第一

瑞慈基金什麼時候上市

2021年,PE/VC投資和退出的全新開始。

高瓴資本以32家企業IPO的好成績位列榜首,深創投、紅杉中國以23家IPO並列第二;其次是毅達資本、達晨創投IPO數量分別為18家和16家。

相比去年,386家中企實現IPO上市,在機構中,排名第一的是紅杉中國收穫IPO數量為24家,高瓴和深創投並列第二,收穫IPO數量均為22家。今年,前三甲不僅仍未出三家機構之左,且數量增加明顯。

這一年,全球2388家企業IPO上市,成為近20年來最活躍的一年。其中,657家中國企業上市。科創板、創業板IPO企業共358家。這些企業背後涉及超過390家投資機構,VC/PE機構滲透率為73。6%,除市場化PE/VC外,還包括國有創投機構、產業基金、上市公司旗下創投基金、券商直投和險資旗下股權投資平臺等。

整體來看,很多明星IPO專案中幾乎都能看到高瓴、紅杉的身影。

比如6月上市的納微科技,開盤暴漲1273。98%,總市值超過443億元,成為科創板史上最牛新股。招股書披露,2019年12月,高瓴益恆、紅杉智盛等機構以22。8元/股的價格在其上市前“突襲入股”,分別持有4。06%、2。36%的股份,兩隻基金浮盈近4倍。

再比如登陸納斯達克的細胞療法公司Lyell Immunopharma,高瓴紅杉皆投資其中;中國第四家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物流企業“滿幫貨運”,高瓴和紅杉都是自2015年就開始投資,後續都多輪加註,紅杉在其IPO前持股7。2%,高瓴也持股近4%。

深創投今年收穫23家IPO,尤其是隨著11月12日,“FPGA第一股”安路科技在上交所云敲鐘,正式登陸科創板。深創投也迎來其成立以來的第200個IPO。

另外,就科創板IPO企業數量排行來看,深創投11家、毅達資本8家,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名,高瓴和紅杉則分別只有1和2家IPO企業。一定程度上,這與A股註冊制利好不無關係。

今年的“黑馬”當屬毅達資本,18家企業IPO,且多數集中在江蘇一帶,比如博眾精工、邁信林來自蘇州;盛航股份來自南京;恆輝安防來自南通;華綠生物來自宿遷;浩通科技來自徐州。從細分領域看,主要屬於先進製造、生物科技、物流運輸與新材料領域。這幾個“硬”賽道深度契合毅達資本長期關注的產業方向——清潔技術、先進製造、新材料等。

而且,毅達資本在上半年助推6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是所有機構科創板IPO數量中位列第一。在本土VC機構中脫穎而出。

截至2021年11月,全球以IPO和直接上市方式退出的總額達到8371。5億美元,透過特殊目的收購(SPCA)方式上市的總額達到1668。8億美元。由PE/VC支援的公司佔到78%。

這些上市中企專案的退出賬面回報率回升明顯。僅11月,PE/VC退出賬面回報達350億,行業退出回報率7。61倍。部分估值高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貢獻了較高的退出回報。

都說2020年上PEVC的退出大元年。根據中基協資料統計,2020年全年人民幣VC/PE基金退出總額為7505。19億元,同比增長35。94%。其中,透過境內證券市場退出的總額為1775。51億元,佔比23。66%,同比增長126。97%。而504家持股上市公司超過5%股份的VC/PE,退出總額達1572。82億元,佔A股退出總金額的88。58%。

需要指出的是,賬面回報並不具備實際意義,具體投資收益還要根據退出時二級市場的價格來判斷。某投資人告訴融中財經“現在大家喊IPO喊得很歡,但更多的是口頭上的退出,真正的退出還得等到鎖定期之後。”

破發率創新高,A股逐漸代替港股和美股

這一年,資本市場可謂精彩紛呈。

“電信三巨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迴歸A股接連重新整理年內IPO首發規模、中國移動合計棄購金額7。56億元創歷史紀錄、新股禾邁股份發行價直衝557。8元創歷史記錄。

中國電信,在問詢階段就有超2000家投資者參與詢價,創下近年來大型主機板IPO專案數量之最。據戰略配售結果,中國電信共引入20家戰略投資者,既有國家電網、國家能源、國投集團、一汽集團、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等大型中央企業,也有中國誠通、中國國新、中非基金、積體電路基金等產業基金,還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深圳、成都等地的地方產業基金,以及東方明珠、華為、安恆資訊、深信服、B站在內的知名網際網路及民營企業。

根據鎖定期安排,除東方明珠、華為、安恆資訊、深信服、嗶哩嗶哩所持股份為36個月的鎖定期以外,其餘戰配物件所持股份均為12個月鎖定期。

京東物流,在上市前,僅於2018年2月完成一輪25億美元融資,當時的投資機構包含招商局資本、高瓴資本、騰訊投資、紅杉資本等。彼時京東物流估值為134億美元。如果按照上市後京東物流的市值達到2641億港元(約340億美元)。2018年參與融資的PE巨頭們,短短三年時間將淨賺30多億美元。

科創板上,2021年上市公司160家,佔整體A股上市公司的31%,平均每月上市數量達13。3家。上市首日大都表現亮眼,106家公司漲幅均超100%,31家漲幅超過50%。其中,漲幅最大的為納微科技,高達1273%,其次為科德數控和復旦微電,漲幅分別為853%和797%。首日破發的共8家,包括成大生物、迪哲醫藥、南模生物、百濟神州等。

但剔除上市首日巨大漲幅後,科創板個股跌多漲少。其中漲幅超過100%有28只,而今年4月下旬上市的華恆生物漲幅最大為269。3%。就融資額看,百濟神州以221。6億遙遙領先,僅次於2020年中芯國際532。3億融資,成為科創板開通以來第二大IPO。此外和輝光電、時代電氣、大全能源和禾邁股份融資規模也較大,均在50億以上。

港股方面,94家公司首發上市,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35%。其中,前十大IPO中有3家獨角獸企業,7家來自中概股迴歸,其中,新浪於3月宣佈完成私有化,微博於12月8日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兩家造車新勢力中概股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還以雙重主要上市方式在香港上市。

總的來說,2021年香港上市的新股表現喜憂參半,50%首日破發。四季度以來,港交所部分專案IPO推遲,上市節奏大幅放緩。從賺錢效應來看,背靠高瓴資本的牙齒矯正領域企業“時代天使”成為今年港股最賺錢新股,市值高達420億元;其次為諾輝健康。

美股方面,全年42只中概股赴美上市,單家募資規模超過10億美元有4家,滴滴以44億美元居首。首日漲幅超過100%的企業多達10家,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製藥和網際網路領域。而下半年,僅4家企業赴美上市,赴美熱潮明顯降溫。

值得注意的,美股2021年上市新股中的破發比例高達47%。在美上市剛剛6個月的滴滴已宣佈啟動退市,並準備轉移至香港上市,而百度、微博、Bilibili等公司在此前已經到港股二次上市。

截至2021年12月5日,共有33家美國上市中概股符合回港二次上市新規,拼多多、騰訊音樂、微博、唯品會、富途控股、愛奇藝、泛華金控等公司位列其中。

另外,香港設立全新SPAC上市機制,並於2022 年1 月1 日生效。SPAC 上市模式為擬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上市路徑,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對於擬上市公司的吸引力。預計2022年,部分計劃赴美上市的公司可能轉向香港,而已在美上市的公司也將逐步退出,或考慮在中國香港或內地市場二次上市。

無疑,隨著科創板註冊制的落地和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正式實施,科創板掛牌、註冊制改革、北交所上線等多重措施的推出,A股正逐漸代替港股和美股。

硬科技投資大豐收,美元基金難受

從去年開始,中國企業掀起一波赴美上市潮,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即將到期的美元基金急於把專案推上市,以便儘快清算回籠資金。直至2021上半年美股IPO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9%。

如今,在各項政策變化和宏觀經濟環境下,赴美IPO“熄火”,對於不少美元基金而言,很多被投企業必須要找到其他更現實的融資渠道。而投資策略也必然要投調整到更加聚焦中國政府政策支援的方向和產業,比如醫療健康、硬科技,或者一些剛需、高頻、高毛利率的消費專案等。

2021年657只新股上市,VC/PE滲透率達74%。就A股來看,524家公司首發上市或掛牌融資,包括創業板199家、主機板121家、科創板162家和北交所41家。上市企業中主要以科技股為主。最多的是計算機通訊和電子裝置製造業,合計有62家;其次是專用裝置製造業,54家企業上市;剩餘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分別有37家、35家企業上市。

尤其下半年,北交所開市,41家企業透過新三板精選層登陸A股,IPO數量佔全年總數的7。88%。北交所的成立使得中小企業新增了上市途徑,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等一級市場投資者而言,增加了PE/VC退出渠道。

“投資硬科技的機構越來越多。但由於基金存續期限制,一隻基金很難支援一個專案從天使輪到IPO上市的完整發展階段,尤其科技類專案,這中間必然會經歷股權轉讓。”

某人民幣基金合夥人告訴融中財經,“這也是為什麼市場上會存在天使基金、成長期基金等不同階段的基金。大家的專業化分工不同,這也正是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逐漸成熟,從初級階段走向專業化分工階段的必然過程。”

整體而言,2021年IPO發行數量整體數量保持穩定狀態,但是公司上市並不一定就會賺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見A股市場的上市和併購重組將高質量、高標準地積極加速推進,資本市場也會更加支援“卡脖子”技術的突破和商業落地的企業,對於那些沒有真正實現技術突破和真實商業需求滿足的專案來說,即使上市,市場也會加速分化淘汰。

編輯:卓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