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孩子的飯兜

簡介那時書包也是飯兜,家長顧不上裝飯菜、餐具的傢什有何講究,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省下點大米,保障走讀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飯而不是地瓜土豆之類,如何爭取在孩子帶的鹹菜裡下點菜籽油

酒囊什麼什麼的成語

在北京城區,許多小學的學生,每天上學除了背上書包,還得帶個飯兜:提包樣方磚樣,形狀不一;灰的黑的粉的,顏色各異。說是飯兜,其實是餐具兜,裡面並無飯,通常是一個分成若干個格子的飯盒、一個湯碗、一個匙筷盒、一塊小桌墊,有的會將水壺也放裡邊。

孩子大多由父母或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接送,飯兜自然一概由他們拎著。早上快到校門口時,孩子說到了,把飯兜給我吧。提兜的總是說,不急不急。待走到校門口的家長止步線前,才將飯兜遞過去:“你自己拎了啊,兜裡有水,可別忘了喝。”而後,微笑著目送孩子走進校門。有的還會走到圍牆邊,踮起腳尖,透過柵欄的空隙往裡看,直到那個揹著雙肩書包、拎著飯兜的身影消失在視線裡。

下午放學時,校門前早站滿了人。一看到自家孩子的班級走出來,忙擠過人群,疾步到孩子面前,倏地將飯兜奪過來:“中午吃什麼?好吃不?吃飽沒有?……”有個小女孩,上學由父母接送,住在學校附近的爺爺,每天放學時總在校門口候著,不論晴天雨天,不論颳風下雪,不論嚴寒酷暑,雷打不動,只為一件事——把孫女的飯兜接過來,拿回自己家將餐具清洗乾淨。次日早上,爺爺又準時守候在校門口,笑眯眯地將飯兜交給孫女,順便和孫女說上兩句話。有人問小女孩,爺爺是為了給你洗餐具還是為了每天能見見你?小女孩笑答,我覺得都有吧。

清洗飯兜裡的餐具,是家長每天必做的功課。用流動水仔細清洗,爾後逐件攤開,北京氣候乾燥,很快就能晾乾,收起時見不到一丁點水珠或溼痕。裝餐具時先將飯盒置於兜底,再放上湯碗、匙筷盒,繼而放入摺疊整齊的小桌墊以及水壺——上午要喝水,中午用餐時先要鋪好小桌墊,將飯兜裡的東西擺放規整,能方便孩子取用。家長清洗時根據飯盒中的殘渣,可以大致推測午餐的菜品,或葷或素,或油膩或清淡,或大米或麵食,並以此為參考,按照營養均衡搭配、補齊短板的原則,為孩子做出下一頓飯菜。

都說北京大爺善侃,戶外石桌上打牌,公園裡遛鳥,三五個湊在一塊兒,京腔京調,坦率直白,風趣幽默,聊國家大事、皇城軼事、街坊傳聞,也有侃家事的時候。一次,聽到一個大爺聊起孫子:“我家兒媳疼我那孫子真是絕了,成天就琢磨怎麼把她兒子的生活和學習整好,樣樣都求個極致。就說孩子的飯兜吧,一會兒說餐具材料老化了,一會兒又說飯兜布料花色過時了,反正從裡到外,也不知換了幾趟,不待我瞅清楚啥樣又變了。”另一大爺接話:“折騰!您家整個飯包得費多少錢多少事啊!”“什麼飯包,待會兒還草包呢。怎麼說話的,您吶。”大爺大概是想起了“酒囊飯包”的成語,覺得對寶貝孫子的飯兜有些褻瀆。

想起改革開放前我在農村中學走讀,每天早上出門時將用一片舊布包起來的二三兩大米、一小玻璃瓶鹹菜、一雙竹筷塞進書包。走十幾里路到校後先進廚房,小心地將大米倒入小飯缽,置於蒸籠裡,然後才進教室自習。走讀生們的菜裝得並不很密實,菜汁滲進書包布料,於是常有腐敗的酸臭味瀰漫在教室裡。偶有同學帶的菜是酒糟醃蘿蔔或豬油兌醬油,香味陣陣,饞得大家直咽口水。那時書包也是飯兜,家長顧不上裝飯菜、餐具的傢什有何講究,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省下點大米,保障走讀的孩子午餐能吃上米飯而不是地瓜土豆之類,如何爭取在孩子帶的鹹菜裡下點菜籽油。

此時的北京,正是人間四月天,在“一樹一樹的花開”“新鮮初放芽的綠”的麗景中,看著、聽著、想著關於孩子飯兜的種種,心中不禁湧動著情感的波瀾,“是愛,是暖”,是感恩,是希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