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簡介苗族食俗的文化成為一種特點,一種特色,它與其他民族的食俗文化一起構成了我國龐大的食俗體系

銀頭飾是什麼民族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特色,苗族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中居於第四位。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苗族的歷史悠久,南越族原住居民與其有淵源,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信仰

作為一個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信仰,苗族也不例外, 苗族的信仰主要是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在遠古時期,苗族人們相信世間萬物都是有靈的,他們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原始社會還崇拜巫術,信鬼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信仰被漸漸改變,但儘管如此,在他們的社會中,傳統的祖先崇拜、靈魂觀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普遍的一些苗族人信仰祖先,他們認為祖先雖然去世,但是他們的靈魂依舊還在,她們會在逢年過節,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會供奉祭拜。“牯髒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是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

服飾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苗族的服飾可謂是獨具特色,苗族服飾一直使用的是傳統工藝技法,這些傳統技法的使用往往使得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苗族服飾有童裝、男裝和女裝之分,通常女裝的服飾較為豔麗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這也是苗族服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的原因。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苗族服飾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身上銀飾眾多,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食俗

苗族食俗就是苗族的食俗文化。從遠古時期開始,苗族就以農業為主,狩獵為輔,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就懂得了“飯菜過煮,得肉便燒”的飲食方法。從這點上看,苗族食俗文化也是十分深厚的。

它們有“穿在身上的史詩”,戴在頭上的銀飾,它就是我們的苗族

苗族的菜餚種類很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菜餚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菜系,因苗族喜食酸味菜餚。家中來客,除以雞、鴨、魚、肉等款待外,各種酸味菜餚亦不可少。酸味菜餚,名目繁多,主要有雞肉、酸湯菜、酸湯魚、酸面辣等。

苗族食俗的文化成為一種特點,一種特色,它與其他民族的食俗文化一起構成了我國龐大的食俗體系。苗族食俗是苗族文化的一種具體化的呈現,是我國飲食文明的一種獨特魅力。

民族不同,特色也不同,但不同民族特色並不衝突,反而是相得益彰的共同發展,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絢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