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探索AI:人工智慧其實是個哲學問題

簡介雖然以人類目前人工智慧水平來說,現存的機器人並未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人類和危險等概念,但是,人類與機器未來發展如何

人工智慧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科幻小說家艾薩克· 阿西莫夫在他與機器人相關的作品中,為機器人設定行為準則,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三定律不僅在科幻小說中大放異彩,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三定律基礎上,發展建立新興學科“機械倫理學”,旨在研究人類和機械之間的關係。

雖然以人類目前人工智慧水平來說,現存的機器人並未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人類和危險等概念,但是,人類與機器未來發展如何?其背後所蘊藏的倫理問題,隨科技進步逐漸呈現。

第三期《筱靜觀察》,筱靜對話資訊化與數字化經濟研究智庫創始人劉志毅、BAIC物聯網價值公鏈創始人談毅、HCR慧辰資訊CEO趙龍三位業界大咖,深度剖析—人工智慧的邊界,究竟在哪?

探索AI:人工智慧其實是個哲學問題

(左起:葉筱靜、劉志毅、談毅、趙龍)

01

人工智慧是什麼

關鍵詞:智慧增強、智慧架構、自動演算法

人工智慧這個名詞對於人們並不陌生,似乎人們每天把這幾個字掛在嘴邊,成了衡量“未來人”的一個重要標準,那麼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給出答案。

劉志毅從“智慧增強、智慧架構、自動演算法”三個角度定義人工智慧,

他認為這三個概念加一起就是人工智慧。

智慧增強,就是基於人類本身某種特定能力進行增強,市面多數人工智慧應用都處在這一範疇內;智慧架構,是指在人類原本的生態中,加入智慧要素。例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的概念;自動演算法,則是機器不再依靠人工程式設計,而是透過深度學習,自己找到合適的演算法實現功能。

談毅從實踐角度給出自己的理解:“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人工智慧的理解多為強人工智慧,也稱作‘超級人工智慧’。在這一定義下,機器具備了人的智商以及和人很接近的情商。

而目前,人類正在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

人工智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專業的行業和特殊領域。”

趙龍總結:“人工智慧,很簡單,就是(機器)像人一樣工作,像人一樣思考,最後要比人要更厲害。”

當我們定義了人工智慧之後,才能真正開始討論人工智慧特點。人類對於未知的探索,既充滿好奇,又充滿恐懼。電影裡AI機器人顛覆人類的故事頻頻發生,背後隱含著人類的擔心。本期節目,葉筱靜與三位嘉賓,開啟了一場頭腦風暴之旅,共同討論了以下幾方面的議題:

圖靈測試是否有意義?

未來的人機關係將會以何種方式呈現?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可能產生哪些問題?

02

圖靈測試是否有意義

關鍵詞:30%

5月9日,谷歌的IO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助手”一定程度上算作第一個透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谷歌助手打破了圖靈提出的30%分辨標準,達到50%的人無法辨別是和機器對話。

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預言了創造出具有真正智慧的機器的可能性。由於注意到“智慧”這一概念難以確切定義,他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圖靈測試的內容,簡而言之,透過盲測的方式,讓人類分辨對方身份,有超過30%的人認為分不清誰是機器人的時候,證明機器透過圖靈測試。

由於目前人類的人工智慧,還處在弱人工智慧階段——機器是完全是由人類來定義的。圖靈測試的的意義在於檢驗。

當發展到強人工智慧階段,圖靈測試就成為了一個明顯的悖論:當機器真的可以自主地去思考、進行判斷的時候,它可以決定是否透過這個測試,那時,人類就沒有辦法去鑑別它是否具備人工智慧了。

03

未來的人機關係

關鍵詞:

賽博格化、應用場景、新興人類

“機器人三定律討論的人機關係,放在實踐中去討論是很困難的。”劉志毅給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討論人機關係,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道德倫理原則,但社會倫理是不一樣的,因此並不存在一個通用性。其次,道德倫理究竟能不能轉化為邏輯和數學問題放在計算機當中,並不能確定。”

那麼人與機器可能平等嗎?

談毅認為,如果有一天人工智慧和人類建立平等契約關係、交易關係,這是人類和人工智慧共存的一個條件。

未來的人機關係,可能是機器人、人機結合、非人形的智慧機器、或人機互聯的。各種形態也許都存在,但在不同領域進行不同的應用。

在弱人工智慧階段,機器完全由人定義,是需要人來制定契約。當發展到更高階的階段時,機器不受人的控制,這個時候也許需要協商來制定規則。

關於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未來形態,從理性主義來看,人工智慧可以單獨成為一個智慧生命體,有自由意志,矽基生命即將產生。從人文主義思想來看,人和機器不同程度的結合,有個專業詞——賽博格化,即:有機體和電子不同程度的結合,將人進行增強。

在這個問題上,不同領域專家有不同看法。

劉志毅認為:“我個人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所以我更相信是透過增強人類,實現人機結合,賽博格化可能是更強大的趨勢。因為理性主義思想有個前提,就是需要讓機器有獨立意識和自由意志,那首先必須要研究好人類本身的自由意志。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無論從哲學還是科學角度來講,都沒有得到解決。”

談毅則稱:“我比較偏向自由主義。從這麼多年來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講,我不認為技術是一個線性發展的結果,它是一種積累到突破,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新的突破。在這個邏輯裡,我希望參與其中,把資料來源做好,人工智慧的應用去使用這些資料。再去看到底什麼樣的人工智慧應用誕生。”

趙龍認為:人工智慧的形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應用場景。

趙龍分析,“在一些傳統的行業,人工智慧應用的基礎很淺,甚至更傳統的像勞保行業,我在參與過勞保行業的人工智慧探索後發現,它連基礎都沒有,這個時候,是需要建立資料的階段。從發展的角度講,我覺得一定不能忽略人工智慧的進化作用。跟人類一樣,這是一個維度,這一代機器現在是透過人來做,這個事情還可控。一旦機器和機器可以繁衍的時候,迭代就會非常之快。一旦到了這個階段,機器掌握了話語權,它一定會讓自己越來越美的,就跟我們人類社會一樣。”

主持人筱靜認為,“在現在弱人工智慧階段,人工智慧可能是機器人的形態會多一些。將來我希望是人和機器的結合。我覺得最完美的,是人和機器的結合體,成為一種新興的人類。我很期待人工智慧的發展,能夠讓人類能夠超越肉身的極限,讓人類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04

人工智慧可能產生的問題

關鍵詞:

社會歧視、所有權

當智慧增強,使得整個社會的效率提升,效率提升了以後,實際上會帶來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很多人、很多工作被自動化了,人們沒辦法繼續從事低端的、可自動化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在無形當中,會使社會歧視增大。

“整個社會靠著智慧聯絡起來以後,人類必然會制定一些規則,這個規則必然是少部分人制定的。在這個情況下,這些規則原來可能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共識,一些想法。它變成一些社會當中的固定規則以後,智慧給它加強,歧視可能就會被擴大。”劉志毅分析。

人工智慧毫無疑問是生產力提升的一次重大突破。生產力的突破,還能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生產力關係的適應。

例如,工業革命帶來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發展,它是圍繞著一個生產關係的改變。當有一天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替代人類去進行勞動,替代工廠進行生產,替代生產裝置工作的時候,

人工智慧裝置生產出來的產品到底歸誰所有?

歸這個人工智慧的裝置的擁有者?還是歸AI機器人自己所有?這個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談毅認為,生產力關係的改變,從現在開始要做一次重新定義。

“我們現在研究區塊鏈之後,發現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恰巧帶來生產力關係的改變。也就是說,人工智慧在做生產力的提升,區塊鏈在做生產力關係的改變,改變成共享經濟的模式。我們有一個觀念叫消費投資論,這個是由計劃鏈能實現的。透過這個所謂的token代表的價值,消費者消費了人工智慧的產品,那就擁有了這個人工智慧產品背後所代表的利益,從而重新分配了社會財富。

我對於未來的判斷,就是在人工智慧時代,生產力關係會伴隨著區塊鏈有一次重大的突破。”

05

人工智慧的邊界

當AI在諸多方面代替人類變成一種可預測的未來時,AI取代論讓人們恐慌。人們對生命的定義,影響了我們對人工智慧本身的判斷。而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很可能是人類進入更高維度的一個探索。

主持人筱靜認為,如果現在對人類的定義,是有血有肉。有一天可能生物列印技術,也可以造出符合這個標準的機器。但是人類的思想、情感、意志,才是人工智慧的邊界。

我們不應該恐懼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