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簡介——鮑勃·布萊克(1985年)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消除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在傅立葉的空想烏托邦“法郎吉”之中,勞動完全適合於人的情慾,成為遊戲一樣的活動,人們隨意更換工作,從事喜歡的事情

維爾絡針劑的作用是什麼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書記員巴特爾比》

作者:(美)赫爾曼·梅爾維爾

繪圖:(法)斯特凡納·普

譯者:張淮海

版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8年7月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保爾·拉法格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傅立葉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王爾德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竊·格瓦拉,一位神似第三世界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小偷。

“懶漢”之聲 拒絕工作意味著什麼?

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

“勞動最光榮”、“勞工神聖”都曾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在一個工作社會,如何透過工作獲得自我實現感和價值感對於個體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今天的工作,是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和情感勞動交織的狀態。然而,對於“勞動”價值的肯定,實際上是一個較為晚近的概念。

當人們面臨工作的意義感危機時,總會有反對勞動、拒絕工作的呼聲出現。而在歷史上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形象的表達,以及今天網路文化符號之中,都湧動著一種成為“做懶漢”的慾望。“懶漢之聲”儘管不乏精英主義色彩,但這背後是對於烏托邦的呼喚:廢除(我們所知的)工作,“工作”不應當成為其目的本身,而應當充分釋放工作的潛能與創造力。

西方古代哲學家和立法者

在奴隸制社會下,勞動是低賤的

西方古代哲學家儘管在思想理念上千差萬別,但對於勞動的態度卻頗有一致:在資本主義誕生之前的階級社會,勞動無疑是卑微且尊嚴感欠奉的苦熬。柏拉圖的《共和國》指出,自由人擁有閒暇,可以從事較高階的活動,而受僱用的無名小卒從事較低階的、無法擺脫的勞動。

我不能斷定,希臘人是不是因為受了埃及人的影響,才輕視勞動的。因我發現,色雷斯人、西錫人、波斯人、呂底亞人也同樣地輕視勞動。總之,在大多數半開化的民族中間,學手藝的人,甚至包括他們的子女,都被視作最下等的公民……所有的希臘人,特別是斯巴達人,都是按這一原則培養的。 ——《希羅多德全集》第2卷

誰出賣勞動,誰就是出賣他自己,使自己淪為奴隸。 ——西塞羅《論權利》第1卷

文學形象:巴特爾比

不幹了,華爾街的罷工先驅?

梅爾維爾(《白鯨》的作者)的短篇小說經典《書記員巴特爾比》,塑造了一位“拒絕工作”的抄寫員形象,這位華爾街某律所的抄寫員奇異、孤僻、緘默,他十分勤奮,但拒絕做抄寫本職之外的工作。後來,他宣佈自己徹底停止抄寫,最終被解僱,入獄絕食而亡。

巴特爾比“拒絕工作”的宣言和行動,受到西方學院批判理論的青睞。比如德勒茲稱之為“原人Original”——一個必須孤身獨處於社會規則之外的人,阿甘本也認為巴特爾比的消極拒絕,本身是一種極大的力量。在華爾街運動期間,巴特爾比的形象甚至走出學院,進入了公共討論,成為一種政治符號。運動的參與者聲稱自己就是梅爾維爾筆下的法律抄寫員巴特爾比——以絕對的消極抵抗向華爾街說“我寧願不”。如同但漢松指出,這位十九世紀華爾街自殺式抄寫員,此時被詮釋為資本主義制度最可怕的“恐怖主義者”。

“手抄稿,手抄稿,”我急忙說,“我要校對它們。給你。”——我將第四份檔案遞給他。

“我寧願不做。”他說著,便輕輕退回到屏風後面。

……

“你為什麼不願意做?”

“我寧願不做。” ——赫爾曼·梅爾維爾 《書記員巴特爾比》(1853年)

工人運動活動家:保爾·拉法格 無政府主義者:鮑勃·布萊克

關鍵在於懶惰權,而非工作權

一個主張“懶漢權”的馬克思主義者,似乎很容易被當做痴人說夢,異端邪說。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就是如此,他最受歡迎的著作《懶惰權》是1883年在監獄中寫的。在這部著作中,他荒誕而誇張地呼籲工人應當懶惰、閒逸,認為“勞動的解放”最後落腳的應該是懶惰權而非工作權。他也是最先研究這一問題的人。

拉法格不認為柏拉圖等古代哲學家的說法是宣揚奴隸制,因為當時的生產力十分原始和低階,從事手工勞動的人無法同時又履行士兵和公民的職責。因此哲學家和立法者不得不在英雄的共和國裡容忍奴隸的存在。反過來這也意味著,如果艱苦的工作如此美好,它早就被有錢人據為己有了。

工作幾乎是世界上所有痛苦的根源。不過這的確意味著要創造出一種以遊戲為基礎的新的生活方式;換言之,一種嬉戲性的玩樂、共棲,甚至是藝術。只有肉體和精神將不再被弄得疲憊不堪,人們才能開始具有懶惰的美德。無政府主義者鮑勃·布萊克(Bob Black)所寫的《取消工作》(Abolition of Work),也是與之類似的反工作倫理宣言。

啊,懶惰,你是藝術和崇高美德的母親,但願你能成為消除人類苦難的鎮痛劑!——保爾·拉法格(1860年)

任何你能想出名字的罪惡基本上都源自於工作,或源自於為了工作而塑造的世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做。——鮑勃·布萊克(1985年)

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

消除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在傅立葉的空想烏托邦“法郎吉”之中,勞動完全適合於人的情慾,成為遊戲一樣的活動,人們隨意更換工作,從事喜歡的事情。他認為如果在孩提時代就能夠透過在屠宰場幹活來放縱自己的嗜血本能的話,暴君尼祿也會成為好人。喜歡在土堆裡摸爬滾打的小孩可以組成“小人隊”去清理廁所、倒垃圾,表現好的孩子還可以得到獎章。利用創造力,人們儘可能地將最不受歡迎的苦差事變成遊戲。

在傅立葉看來,充分的協作勞動將會帶來這樣的結果:四個月亮將朗照地球的夜空,冰雪將從兩極消融,海水不再是鹹的,飛禽走獸都聽從人的調遣。這一切描繪出這樣一種勞動,它絕不是剝削自然,而是把自然的造物,把蟄伏在她孕育之中的潛力解放出來。 ——本雅明《歷史哲學論綱》(1940年)

小說家:王爾德

實行機器奴隸制,把藝術留給人

王爾德有句名言:一張沒有烏托邦的世界地圖根本不值得一看。這句話出自他唯一的政論文《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靈魂》,這位放蕩不羈的懶漢在這篇文章中得出的結論與馬克思的想法很接近:讓工作實現自動化,以便人們都有時間來發展自我。

王爾德認為,除非有奴隸在做醜陋的、可怕的和無趣的工作,否則文化和沉思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毫不留情地吐槽:“刮東風的時節裡,在一個泥濘的十字路口掃八小時的馬路是一種令人作嘔的職業。帶著精神、道德或肉體上的尊嚴感去清掃這個路口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滿懷喜悅地去清掃它則是駭人聽聞的。人是為了做那些比打掃灰塵更好的事而被創造出來的。所有那種型別的工作都應該有一個機器去完成。”他的理想是對機器的殖民,對人類的解放。

我不得不說,現在人們寫作並談論了大量有關分體力勞動之尊嚴的胡話。體力勞動根本沒有什麼必然的尊嚴,大部分體力勞動絕對是可恥的。——王爾德《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靈魂》(1891年)

網路文化符號:竊·格瓦拉、三和大神

現代工作倫理的脫軌者

在職場指南之外,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以流氓無產者形象出現的“脫軌者”。廣西南寧的一位偷車賊在被捕後聲稱 “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則呈現了深圳郊外的龍華新區一處大型職業介紹所“三和人才市場”。這些好吃懶做、不求上進的懶漢,與進城務工人員吃苦耐勞的形象構成了極大反差,但卻作為青年亞文化的符號成為網友話語狂歡、自我吐槽的素材。

不過,我們很難說竊·格瓦拉、三和大神的“懶惰”有什麼先鋒意義,因為缺乏真正的解放性。

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 ——竊·格瓦拉(2016年)

兄弟別去,這是黑廠,我們去上網。 ——三和大神(2018年)

撰文整理/新京報記者 董牧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