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簡介桐城秋石製作技藝,經過層層選拔和嚴格稽核,2010年7月,被正式確定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根友同時被授為該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煉秋石是什麼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認識秋石

據《桐城民俗風情》一書介紹,秋石,是桐城傳統的地方藥物名產。因其味鹹別有特色,不僅具有藥物功能,而且對患忌用食鹽的腎炎病者,可用它來代替食鹽,深受廣大百姓乃至海外僑胞的歡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專案詞條解釋,秋石(Prepared Salt),是一種藥物的名稱,別名:秋丹石、秋冰,屬鈣化合物類。主治虛勞羸瘦、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等症狀。

桐城生產秋石的歷史悠久。清姚興泉所著的《龍眠雜憶》就有“成秋石即名丹”的記載。桐城的鹹秋石是由人中白和食鹽加工而成。採用傳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主要工序為燒鹽、熬霜、鍛霜。煉成的秋石形狀如盆形,故又名盆秋石,結晶體色白而質堅,味鹹無毒。主要氯化納,還含有硫酸鹽、鉀、鈣等元素。

據《中藥大辭內》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藥物書紹,秋石的主要功用是滋陰降火,明目清心,清熱血、強筋骨虛利尿;對高溫作業、流汗過多而形成的脫水者,可去暑解熱心安神;對骨蒸勞熱、咽喉腫痛以及虛損痰火均具有一定療效。

桐城是全國秋石主要生產地。但20世紀初產量很少,只家個體作坊生產。建國後,當地政府迅速組建秋石廠並不斷生產規模,秋石產量逐年有了提高,以至全國均在桐城訂銷售量40萬斤左右,成為全國獨家經營產品。由於60年代秋工人流向外地,江西等地也紛紛搞起秋石生產,桐城銷售量大幅度下降,以至後來只有一家秋石廠生產秋石了。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秋石製作技藝

相傳,秋石的提煉,始於公元前二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東漢煉丹家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有“淮南煉秋石”的記載,唐代《道藏·大丹記》等丹書也進行了論述,北宋沈括在《蘇沈良方》中,詳盡記錄了秋石陰陽二煉法的程式要訣。

桐城秋石製作技藝,經過層層選拔和嚴格稽核,2010年7月,被正式確定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根友同時被授為該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界有不同的理解和文字表述。大體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完整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或者具有某項特殊技能的人員;二是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者。也就是,傳承人擔負著“傳”與“承”雙重任務。一般而言,完整掌握了某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人,方可稱為傳承人。

作為秋石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方根友便隨父兄學習秋石製作技藝,長期的耳濡目染,他熟知並全面掌握了秋石的工藝流程及製作技能,燒鹽、熬霜、鍛霜等。每道工序,每個細節,反覆揣摩,力求精益求精。

要使這些非遺傳承下去,是一項極其繁瑣、枯燥且清苦的工作。為此,當年三十而立的方根友,放棄了矢志多年的作家夢。曾在《安徽日報》、《安慶日報》上發表過文字作品,方根友說,我必須捨棄。他踐行了自己的信念。決意之後,他身體力行,將自身所學及操作規範、技術要領傳授給其他技術人員,並多次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研究、探討,使其熟練掌握秋石製作技藝。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十年傳承不尋常

非遺最重要的特性在於它的活態性,即有人參與。為使秋石的製作技藝不至失傳,自2003年開始,他便致力於該技藝的傳承與推廣。隨著時間推移,非遺多處於瀕危狀態,一旦絕跡將無法復原。十年辛苦不尋常。方根友說,現如今秋石瀕危,如果我不做,就像諸葛亮的木牛木馬,只有其名沒有其物了,實乃桐城人、後人的遺憾。他決意要堅持下去,讓秋石成為桐城的一張名片,讓這一傳統技藝繼續閃爍光芒。

桐城秋石廠與孔城老街一衣帶水,如今,桐城秋石也有了自己的品牌,長生堂。為讓更多的人瞭解秋石,熟識秋石,他曾走遍大江南北。想當年,在桐城鄉下,秋石作為常備常用的防中暑藥物,稱得上家喻戶曉,素有“定心慌”之說。但近些年隨著農村勞動強度的減弱,和高溫作業的頻次減少,秋石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秋石製作技藝的傳承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秋石的消費人群逐漸減少,市場總體呈緩慢下行趨勢;另一方面,秋石靠手工製作,純體力活,且處高溫工作環境,年輕人多不願接受,現有生產人員年齡結構偏大,最小者也已年過四十,秋石傳承後繼乏人。這一寶貴中華傳統技藝,面臨即將失傳的危機。方根友適時地擔負起這一使命,這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為自己安於清貧的選擇堅持到底。時過境遷,當年的秋石廠一直靠微利經營的方式,勉強維持運營。方根友回憶說,每天,他通常早出晚歸,和技工們打成一片。身先士卒,言傳身教。還經常自己帶車出去採購原材料、送貨,確保秋石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不出一絲紕漏。

好產品,必須有好的銷售渠道。為使秋石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在大量走訪土特產與醫藥保健品銷售終端後,方根友決定,將傳統粗包裝,改為精製小袋紙盒包裝。2003年,他又成功申請註冊了“長生堂”牌商標,並於2004年設立秋石廠網站。多措並舉,秋石的銷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為加大秋石的宣傳力度,他多次參加全國中藥材商品交易會,擴大對外交流;對內,加強工人素質培養,監督生產流程,嚴把產品質量關。功夫不負有心人,秋石製作技藝相繼成功入選了桐城市、安慶市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方根友本人也成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

方根友還有一個更痴心執著的想法。目前,他正在籌劃將秋石製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相關工作,爭取使秋石這一寶貴的傳統醫藥能得到更高層次的保護,獲得更長遠持久的發展。

看桐城 | 秋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 任重道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