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欣賞”育人成就學子 “研究”創新享譽江城

  •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2-08-22
簡介在這一階段,常青一中以建立“研究型學校”為統領,透過培育研究型學校文化、培養精研尚思的教師隊伍、構建研究型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型學習課堂、開展研究型實踐活動的“五位一體”統籌,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變革,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

青桐計劃是幹什麼的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對武漢的由衷美譽。知往鑑今,回顧歷史。辛亥革命形成的首義文化鑄就了武漢人“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在這片歷史厚重、文化深厚、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熱土上,演繹著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孕育著一代代勤勞智慧的江城人。

1996年,改革的春雷在神州大地上隆隆滾過,一座國家級別規範性大型生活社群——常青花園,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落成。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常青一中”)作為它的一項重要生活配套工程隨之建成,從此開啟了打造普通高中特色品牌的創新發展之路,積累了“以‘欣賞’育人成就學子,以‘研究’創新享譽江城”的成功秘訣和辦學經驗。

歷程

常青一中從2001年2月成立起,就開始了不辱使命的奮鬥歷程。

春風化雨,春華秋實。常青一中的20年曆程,是一條發展之路、創新之路、成功之路,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1年至2006年,為常青一中的誕生起步階段。

建校之初,在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學校領導帶領全體教職工,迎難而上,克服師資不足、生源單一、校舍狹小等困難,從個性發展、求實創新入手,緊跟教育改革步伐,轉變教育觀念,克難攻堅。學校在短短的5年間,完成了比照重點、市級示範高中的建設,開辦英語特色班,倡導“小班化互動式”教學,被評為武漢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武漢市“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先進單位。

第二個階段是2007年至2012年,為常青一中的創業發展階段。

學校領導班子開始了對欣賞型德育模式的拓展與研究,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砥礪前行,奮力攀登,實現了學校的發展新跨越。

在此期間,學校承辦全國“欣賞型德育模式的拓展與深化研究”成果推介會,為“欣賞”理念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並作為武漢市首批有效德育建設工程試點學校進入了實踐研究。2012年,學校被評估認定為武漢市體育、藝術特色高中,正式成為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攻關課題“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研究”實驗學校,並與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簽訂“歌德課堂”專案協議,引進德語課程,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武漢市知名學校,並確定了建立省級示範高中的目標。

第三個階段是2013年至2015年,為常青一中的探索培基階段。

2013年2月18日,常青一中新校園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寬敞、現代、優美、人文,成為武漢市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自此,常青一中登上“開往春天的地鐵”,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這一階段,學校確立了“欣賞為美,自主發展”的教育理念,依照“高品質、實驗性、現代化”的辦學目標,在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效德育工程實施等領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為武漢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日益提升。

全面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催生教師發展動力,全員聘用制管理改革獲武漢市教育改革創新提名獎,媒體報道了學校的改革經驗。

全面構建“6+1+1”課程體系,開展課程多樣化和學生培養模式多樣化的實驗研究。課改成果受邀在“武漢市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發展論壇”上報告交流,學校被評為“武漢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學校”。

全面推進有效德育深入實施,欣賞型教育碩果累累。學校被評為武漢市“十二五”中小學校有效德育建設工程先進單位,《中國德育》雜誌刊文報道了學校的德育實施經驗與成果。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構築“詩意棲居”育人環境。學校把握異地搬遷和高中課程改革的新機遇,營造具有詩意與人文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被評為武漢市首批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

經過不斷努力,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日益提高,個性發展凸顯特色;學校連年獲評“江漢區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立功(優勝)單位”;自主課程實驗為學生髮展搭建多元平臺,科學、文化、體育、藝術人才輩出,學生成才呈現出“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新格局;人事制度與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啟用辦學活力,學校進入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2015年,學校被正式認定為湖北省示範高中。

第四個階段是2016年至今,為常青一中的特色發展階段。

2016年,學校首次提出“常青夢”(用3到5年時間,建設省內有示範效應的優質高中)的奮鬥目標。在這一階段,常青一中以建立“研究型學校”為統領,透過培育研究型學校文化、培養精研尚思的教師隊伍、構建研究型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型學習課堂、開展研究型實踐活動的“五位一體”統籌,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變革,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學校的研究型特色日益彰顯。

2018年,為徹底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形態,學校將工作重點轉向教學改革深水區——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打造“STR”教學模式。經過兩年多的改革與實踐,常青一中的課堂教學生態煥然一新,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常青現象”引發熱議。2020年7月,學校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示範校。2020年9月,《教育家》雜誌專題報道了常青一中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2021年8月,《長江日報》專版刊登文章,從謀劃到實施,詳細介紹了常青一中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在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浪潮中,常青一中始終秉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紮根在武漢市基礎教育改革的前列。

如今,常青一中作為新晉湖北省示範高中,已成長為首批武漢市特色高中、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示範校,一舉成為武漢知名教育品牌。

淬鍊

常青一中的崛起之路,從學校的管理、制度、文化開始,是在各屆領導班子團結奮進的精神指導下由實踐走出的。這也是一所學校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精神核心,具有獨特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引領性。

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支部建在年級。

常青一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形成了黨旗引航、榜樣引領、服務中心、全員共進的新時代黨建工作新氣象,把黨支部建在年級,黨員教師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常青一中黨員佔全校教職工總數的53%,黨總支下設3個支部,分別建在3個年級。包括校級領導在內的行政幹部下沉到各個黨支部,形成“黨支部書記主抓德育,年級組長主抓教學”的工作制度和“一個支部一個特色,一個支部一個品牌”的生動局面,有力推動了學校優質發展。

二是打造格調高雅、大氣開放的“常青文化”。

學校經過多年積澱,形成了以“欣賞”為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治學思想。“欣賞”的核心是堅持“欣賞為美,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欣賞”的思想是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給每一名學生人生出彩的機會。學校秉承“追求卓越,個性常青”的校訓,培育“各美其美,美善相諧”的校風,營造“切問篤學,立德雅行”的學風,涵養“精研尚思,德美育人”的教風,確立了培養“品行高雅、身心健康、素質全面、特長鮮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形成了“美麗常青、活力常青、個性常青”的辦學特色。

三是常青教師精研尚思、勇攀高峰。

教師是常青一中長盛不衰的根本保證,更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學校創新人事制度改革,激發辦學活力。探索崗位設定、全員聘用和績效工資3項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實施以“按需設崗,雙向選擇,逐級聘任,績效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崗位聘用改革,妥善處理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強化了教師的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催生了教師的發展內驅力。

學校助力教師專業成長。實行“青桐計劃”,進行師徒結對,以老帶新;成立“名師工作室”,幫助青年教師實現更大的專業發展。2019年起,學校梳理名師資源,形成了三大系列(分別由市學科帶頭人,市十佳、市百優班主任和博士領銜)9個名師工作室。

學校重視班主任的骨幹作用。優先評聘,增強班主任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重視班主任的業務能力培養,以課題為引領,在實踐中反思,在評教中改進,不斷提升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制定《班主任專業發展與培養意見》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發揮市級名班主任的示範引領作用,促進骨幹班主任成長為優秀班主任。

建設一支精英化的教師隊伍,是常青一中矢志不渝的追求;打造一支尚師德、精教學、善科研、樂奉獻的學習型、專業型、智慧型、創新型的優質教師隊伍,是常青一中的發展目標。

20年間,常青一中培養了一大批名師。截至2021年,教師隊伍中有高階教師50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30人,市、區十佳班主任和優秀班主任32人,省、市、區骨幹教師佔比62%。這支隊伍為學校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創新

什麼是教育創新?常青一中給出的答案是:“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20年間,基於“欣賞”理念的日益成熟,學校以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基,取得了欣賞德育模式、“6+1+1”課程體系、“STR”課堂教學模式、多元成才模式、國際理解教育等創新教育教學成果,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欣賞德育模式。

借鑑審美的精神,追求道德教育的價值引導與道德主體的自主建構,在自由的欣賞過程中完成統一;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體驗,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主動性。

這個模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透過對主題德育活動的序列化組織和審美化改造,實現德育與美育相結合,美善相諧;透過校團委、年級學生會、班級學習小組等三級學生自主管理組織,規範學生的校園生活,響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立德雅行;透過生涯規劃和研學旅行,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完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知行合一。多層次多渠道的德育工作,使欣賞德育真正體現了“自主育德、自主建構、自主發展”。

“6+1+1”課程體系。“

6”是按照學科安排的國家核心課程,兩個“1”是安排學科拓展課程和自主學習課程。

國家核心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學科拓展課程主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自主學習課程主要是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自主性、探究性學習,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與探究的過程中夯實文化基礎。

“STR”課堂教學模式。

此教學模式旨在強化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提高實效,陣地在課堂。高效課堂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嘗試應用”三大要素,從2019年起,學校開始推行“STR”課堂教學模式,建設高效課堂。

“STR”中的“S”和“T”分別代表學生(Student)和教師(Teacher)兩大課堂主體;“R”既代表課堂的研究(Research)特色,也代表學校資料中心為課堂教學提供的資源(Resource)支撐。“STR”課堂教學模式包含5個環節:自主學習(質疑存難)—小組合作(互教互學)—展示交流(答疑解難)—嘗試應用(形成技能)—達標檢測(總結反饋)。

任務驅動教研。

構建“問題驅動,課例跟進,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教科研模式,形成了國家、省、市、校四級課題研究格局,為常青一中成為“研究型學校”提供了有力支撐。

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應使學生“會學”,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透過科研教研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實效和高效,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建校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科研成果一項、市級教科研成果5項。其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與指導研究”“普通高中‘少教多學’有效策略研究”“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研究”榮獲武漢市優秀教科研成果獎。32名教師的個人課題獲市級教科研成果獎。圍繞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教師在公開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論文獲獎400餘篇。

多元成才模式。

學校堅持“欣賞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辦學,針對學生特質開展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為學生搭建了多元成才的立交橋。

20年來,大批畢業生被國內知名高校錄取。2017年,學校確立了“美術規模化發展、傳媒特色化發展”的辦學目標,大批藝術生被國內外知名藝術高校錄取。

國際理解教育。

2015年9月至12月,學校承辦了武漢市政府部門主辦的國際友城中學生來武漢交流專案,進一步深化和緊密了武漢市在青少年領域與國際友城的關係,使友城青少年深入體驗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武漢獨特的風土人情,培養了友好交往後備力量,擴大了武漢的海外影響,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城市形象。

學校先後與德國雷馬根中學、韓國清州高中、英國哈利伍德學院、德國PSP預科學院、德國羅伯特科赫學校、澳大利亞聖詹姆斯學院結為國際姊妹學校,開發國際課程,開展國際互訪。學校的國際理解教育,開闊了師生的國際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胸懷。2019年學校被評為武漢市首批國際理解教育示範學校。

成就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常青一中的誕生、發展、創新、崛起,猶如一道絢麗的彩虹,在江城河畔閃爍著七彩光芒,裝點了多姿多彩的武漢教育。

常青一中的欣賞型德育實踐連續獲批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至“十三五”課題立項專案,課題研究成果豐碩,出版專著《教育因欣賞而美麗》。學生厚植家國情懷、立德雅行,切問篤學、全面成長,贏得良好的社會口碑;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10多名教師成長為市級名優班主任。

常青一中一直走在武漢基礎教育改革的前列。2013年,學校在武漢市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發展的程序中,堅持“教育因欣賞而美麗”的育人理念,積極探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自主課程體系,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教師專業發展成果斐然。學校教師兩人入選省級教材委員會專家庫,5人入選市級學科中心組,多人參編地方課程教材;有120人次在全國省市優質課評選、說課比賽和技能競賽中獲獎,其中一人獲武漢市教師五項技能競賽冠軍,一人獲評武漢市職業技能大賽技術能手、3人獲二等獎;有700餘人次在各級各類論文、微課等評比活動中獲獎,其中有100餘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

學校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主動探索適合自己的辦學機制,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從“普通高中”起步走過市級示範高中、省級示範高中、國家示範校的輝煌歷程,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2017年,國家教育部門有關領導來校指導,給予學校充分的肯定。學校先後獲得“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武漢五一勞動獎狀”“武漢市群眾滿意中小學”“武漢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學校”“武漢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武漢市中小學有效德育建設工程先進單位”“武漢四星級智慧校園”等榮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時代潮頭的常青一中,正在江城大地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江曉生 敖景祥 鄭敏 徐鋒 諶述濤)

《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15日第7版

作者:江曉生 敖景祥 鄭敏 徐鋒 諶述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