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簡介土家人祭祀儀式畢,擊大鼓,鳴大鑼,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擺手歌長達數萬行,氣勢雄渾壯闊,動人心魄,堪稱土家族民族史詩

被放蠱了怎麼解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歌舞,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而得名。土家族過“趕年”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舍巴日“舍巴”,意為“擺手”;“日”即“做”。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擺手舞是一種祈求幸福、酬報祖先的舞蹈。它表現了土家族人的生產、生活、戰爭、神話傳說等內容。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起源於遠古,盛行於明清。土家人祭祀儀式畢,擊大鼓,鳴大鑼,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擺手歌長達數萬行,氣勢雄渾壯闊,動人心魄,堪稱土家族民族史詩。擺手舞與西蘭卡普(土花鋪蓋)並稱為土家族藝術之花。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後漢書》稱擺手舞起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晉書樂志》認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離不開武器的,故為古代一種戰舞。巴人跟隨周武王伐紂,“歌舞以凌,殷兵大潰”;秦末劉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劉邦認為有巴渝舞之遺風;明嘉靖年間土司兵抗擊倭寇,大跳擺手舞,乘倭寇不備,大敗倭寇,立下了赫赫戰功。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後來,這種戰舞逐漸演變成土家祭祀活動,各土司轄地紛紛建擺手堂。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清代《永順府志》載:“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齊集, 鳴鑼擊鼓,跳舞唱歌,名曰擺手。”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清代“竹枝詞”盛讚擺手舞場面:擺手堂前豔會多,攜手聯訣緩行歌; 鼓鑼聲雜喃喃語,嫋嫋餘音嗬也嗬。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擺手舞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蹟為主要內容。土家人跳擺手舞講究時辰、場地和規模。擺手舞按其活動規模分為“大擺手”、“小擺手”兩種;按其舞蹈形式分為“單擺”、“雙擺”、“迴旋擺”等;按其舉行的時間分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少者數百,多則上萬,擺手時,以擊大鑼、鳴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壯觀,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踢踏擺手,翩翩進退,成雙成對,節奏鮮明生動。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大擺手活動規模龐大,以祭“八部大神”為主,表演人類起源、民族遷徙、抵禦外患和農事活動等;小擺手活動規模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漢和各地土王為主,表演部分農事活動。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土家族的大擺手活動非常熱鬧,在土司時期就被文人形容為:“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湖南龍山馬蹄寨的大擺手活動歷史悠久,規模龐大,遠近馳名,輻射面廣,上至鄂西、川東,下至永順、保靖、大庸、桑植,熱衷於擺手活動的土家人,以及客商小販、雜技藝人等界時紛至沓來,多達數萬人,遂成為湘、鄂、川、黔邊境文化、經濟交流的民族盛會。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大擺手是在擺手堂中舉行的。擺手堂正中央,供奉著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擺手堂大坪中間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的兩面龍旗迎風招展,旗杆頂端的一隻白鶴振翅欲飛。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大擺手活動按三年兩擺的傳統習俗,於正月初九至十一日舉行。界時,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組成擺手“排”,每“排”為一支擺手隊伍,各“排”人數不等,均設有擺手隊、祭祀隊、旗隊、樂隊、披甲隊、炮仗隊。小擺手,是土家族居住區普遍盛行的一種文化習俗活動,流行於酉水流域。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過去,凡百戶之鄉,皆建有擺手堂,有的還建有排樓、戲臺等。來鳳舍米湖、大河等地現有擺手堂遺蹟。舞時,男女齊集擺手堂前的土壩,擊鼓鳴鑼擺手。其特點是擺同邊手,躬腰屈膝,以身體的扭動帶動手的甩動。

放蠱、落花洞女成不解之謎,湘西土家族的擺手舞更神秘

表演內容為“拖野雞尾巴”、“跳蛤蟆”、“木鷹閃翅”、“犀牛望月”等狩獵動作和“砍火渣”、“挖土”、“燒灰積肥”、“種苞谷”、“薅草”、“插秧”、“割谷”、“織布”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