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中醫聞診之嗅氣味—嘔吐物

簡介《景嶽全書·雜病謨·嘔吐》認為凡病嘔吐者,多以寒氣犯胃,故胃寒者十居八九,內熱者十止一二,而外感之嘔尤多寒邪

嘔吐物有酸臭味是什麼原因

嘔吐物來自於胃,是胃氣上逆所致。正常生理情況下胃以通降為順,只有胃氣下降,飲食物才得以執行。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便產生了嘔吐物。因此,嘔吐物可反映胃氣降濁方面的異常。臨床由於致病因素的不同,嘔吐物的氣味也不一樣,我們可根據嘔吐物的氣味,來進一步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

中醫聞診之嗅氣味—嘔吐物

①腥味

【聞診】嘔吐物清稀而其味腥無臭。

【臨床意義】此為胃寒所致,其中又有虛實之分。實寒多為外感風寒或暴食生冷,寒邪客於胃腸,厥逆上出而致嘔吐,嘔吐可先出清水,繼則為所食食物,必兼外感表證,或胃脘劇痛之實證。正如《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所說的太陽病必惡寒、體痛、嘔逆,即是指上焦氣壅而表實的嘔吐。《丹溪心法·嘔吐》說:“有寒氣鬱於胃口者。”亦是指客寒犯胃之嘔吐。《景嶽全書·雜病謨·嘔吐》認為凡病嘔吐者,多以寒氣犯胃,故胃寒者十居八九,內熱者十止一二,而外感之嘔尤多寒邪;並認為其證有三,一是飲食寒涼或性寒之物,一是陰寒之氣或水土寒溼犯胃,一是風寒外感,或傷寒或痎瘧,邪在少陽、陽明。虛寒多為胃陽不足,難以腐熟水谷,飲食清濁不分,以致胃失和降,上逆而嘔吐。此是脾胃虛寒或脾胃陽虛所致。

【治法】實寒者宜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方用蓿香正氣散加減;虛寒者宜健脾溫陽,降逆止嘔或健脾溫腎,降逆止嘔,方用附子理中丸或合金匱腎氣丸加減。

中醫聞診之嗅氣味—嘔吐物

②酸臭味

【聞診】嘔吐物稠濁,其氣酸臭。

【臨床意義】此為胃熱所致。多由熱盛而蒸腐水谷,加之火性炎上,以致胃氣上逆而吐物濁穢。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景嶽全書·雜病謨·嘔吐》認為既是中焦有火邪,必兼火證,吐勢必湧猛,其形氣聲色必壯;有火微者、火甚者,有暑熱犯胃者。《雜病源流犀燭·嘔吐噦源流》又說:“有食已暴吐,脈浮而洪者,此上焦火逆也,有下閉上嘔者,亦因火在上焦;有由下焦實熱,二便閉,氣逆嘔吐者,名曰走哺;……有由肝火出胃者;有由胃本經火盛者;……有由大病後,胃熱虛煩而嘔者……”

【治法】宜清熱止嘔,方用石膏竹茹湯加減。

中醫聞診之嗅氣味—嘔吐物

③酸腐味

【聞診】嘔吐物酸腐濁穢,同時夾雜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宿食)。

【臨床意義】此多為食滯胃脘所致。常因暴飲暴食,損傷脾胃,以致宿食不化。久則腐敗,故吐物酸腐而有完谷。如《雜病源流犀燭·嘔吐吵源流》指出,宿食滯於胃脘,常致吐酸;若食己心下痛,隱隱不可忍,吐出食物痛方止,病名為“食痺”。無論寒邪客胃,或肝勝於脾,或風痰擾於脾胃間,凡吐食者,俱為“食痺” 。

【治法】宜消食導滯佐以降逆止嘔,方用保和丸加減。

④腥臭味

【聞診】嘔吐物腥臭,或夾有膿血。

【臨床意義】此多為胃癰所致。《醫學入門》說:“胃脘痛因飲食七情火鬱,覆被外感寒氣所隔,使熱濁之氣填塞胃脘。”又《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認為,胃擁吐膿血,由飲食之毒、七情之火,熱聚胃口成癰。

【治法】早期宜通腑洩熱,行瘀散結,方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膿成則宜行瘀排膿,方用赤小豆薏苡仁湯加減。排膿後則宜補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中醫聞診之嗅氣味—嘔吐物

⑤糞便味

【聞診】嘔吐物有糞便味。

【臨床意義】嘔吐物帶有糞便味則提示可能為幽門梗阻、腹膜炎或為腸梗阻所致。

【治法】應根據臨床具體病證,選用相應的治法方藥。

總之,溼熱或熱邪致病,其嘔吐物多混濁而有臭穢難聞的氣味,寒邪或寒溼致病,其嘔吐物多清稀而無特殊的氣味。喜歡我的內容的朋友,歡迎關注哦,每天為您分享更多好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