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 由 新時代民族文化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2-09-06
簡介從史籍記載挖掘人象共處所形成的中國傳統象文化大象在中國大陸地區生存歷史悠久,與我國先民的生產和生活聯絡緊密

馴象的家族有什麼

作者:王立榮

大象是伴隨著中華文明史一起走來的動物,與我們祖先的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如今卻偏居於中國西南部和緬甸接壤的幾個孤立保護區

生活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的

“斷鼻家族”野象群,離開故地一路向北遷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網上“雲觀”也啟示我對中國傳統象文化的梳理與思考。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從史籍記載挖掘人象共處所形成的中國傳統象文化

大象在中國大陸地區生存歷史悠久,與我國先民的生產和生活聯絡

緊密

。在人象相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創造了種種與象有關的文化形態,稱之為中國象文化。

考古證明: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野生亞洲象的分佈範圍,最北邊到達了北緯

40°附近,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都有大量的野生大象。夏、商、周時期,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湖北等地均有野生大象的分佈。

河南殷墟

1400號大墓附近,發現一頭大象的骸骨,河南武官村發現一頭系銅鈴鐺的大象骸骨。

河南簡稱

“豫”,《說文解字》裡有“豫,象之大者”的說法。“豫”字,還有一種解讀是一個人後面牽了一頭大象,解釋為“牽象之地”。

當時的中原地區野生大象的資源十分的豐富,所以,商周時期的騎兵曾經使用過大象作為坐騎,《呂氏春秋》記載:

“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漢書

·武帝紀》:“元狩二年

南越獻馴象。

”《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六年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譯獻犀牛、大象。”記載了東漢

雲南

哀牢國的部族上貢大象和象牙的史實

,同時

記載哀牢國的物產,將孔雀、猩猩與大象並舉

《三國志》:

“時孫權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

《北齊書

·文宣帝紀》:“乙丑,梁湘州刺史王琳獻馴象。”

唐代樊綽的《蠻書

》記載

雲南產象

《宋史

·職官志四》:“養象所,掌調御馴象。”養象所

宋代太僕寺所屬掌豢養馴象的機構。元代的《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雲南產象

記載。

《明實錄》

“洪武十八年太平十萬山,象出殘害莊稼,出動官兵二萬驅捕。次年,立馴象衛於郡”。李時珍曰:

象出交廣雲南及西域諸國,野象多至成群,番人皆畜以服重,酋長則飾而乘之。

《明史

·土司傳》記載:“洪武十五年改元江府。十七年,土官那直來朝貢象,以那直為元江知府,賜襲衣冠帶。”

《徐霞客遊記》記載:崇禎十一年,徐霞客到了貴州,在距盤江鐵索橋不遠處的驛道上,遇到來自雲南的貢象隊伍,貢象兩大兩小,共四頭。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屈大均《洗象行》:

“玉河六月河水長,朝廷舊典賜洗象。”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

“六月

宣武門看洗象,西湖賞荷。

”明清時北京習俗,每年六月初伏在護城河內為宮廷所養的象洗澡

稱為

洗象。

中國象

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挖掘傳統文化中與象有關的文化資源,對揭示動物與人相依共存的關係,提高動物保護及自然生態平衡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的理念,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研究象文化中蘊含著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象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古往今來,我國先民與各種各樣的動物同存共生,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動物文化。而與象有關的文化獨具特色,是動物文化中的傑出代表。

中國象文化以不同形式表現在生產、生活、宗教崇拜、文化崇拜等方面,並對人們的思維習慣、風俗與藝術產生重要影響。同時象文化不斷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豐富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大象在中國古代一般

以瑞獸的身份出現,

用途,除了上貢、戰爭、耕地外還有朝禮。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上貢到京城

的大象

,常被用於古代最盛大的朝廷禮儀,比如在儀仗隊中馱寶,或用於皇帝所乘之象車,一場典禮最多時要用到六頭大象。這些大象到了京城後,由專門的機構象房飼養、看護,但很難再繁育後代,一旦病死、老死之後,就得靠南方土司或藩屬國進貢。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古代

大臣上朝用的

“笏板”最高階的材質是象牙,象笏是高官厚祿的象徵,《北史·李穆傳》:“穆子孫雖在襁褓,悉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當時無比。”

象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不斷繼承和發揚,而在現代化的程序中,象文化理念一直被人們忽略,從而造成大象物種瀕危,生態失衡

研究象文化,

探討大象、自然、人類的相互關係,自然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對大象瀕危的影響,為大象保護提供理論依據;研究大象的馴化,為動物的馴化找理論基礎。圍繞大象進行的文化創造及象文化與早期圖騰崇拜

的關係研究,探討其與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之間

的共生性。

象文化產生的根源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形式

象文化對

民間

風俗習慣

滲透,發掘象文化中蘊含著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對於人類社會助教化、興人倫、移風易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野象“斷鼻家族”北漂啟示之三:挖掘研究傳統象文化

此外,

象文化在裝飾、雕刻及園林觀賞

方面也有其重要意義。

裝飾和雕刻主要源於象文化崇拜,

由於

象牙雕刻歷史悠久,對這一傳統藝術,在大象瀕危的今天,應慎重看待,

僅僅限於研究,

不要讓象牙成為殺死大象的兇手。大象也是園林觀賞中重要的一種動物,其中象文化表現形式多樣,透過象文化所蘊藏的資訊,使人與大象相知相依,融於大自然而彼此不分,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

注:原創文章轉載須註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