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胡翌霖:從三聚氰胺到論文查重,毫無意義的檢測攻防戰

簡介當然查重技術也會進一步改進,比如增加了語義識別功能,以加測更高階的剽竊行為,但只要這個檢測技術始終是論文的撰寫者也容易運用的,那麼撰寫者永遠都可以先透過“自測”精心調整,以便矇混過關

三聚氰胺用什麼方法檢測

胡翌霖:從三聚氰胺到論文查重,毫無意義的檢測攻防戰

(本文作者胡翌霖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助理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最近翟天臨事件,讓“知網”及其查重技術火了一番,網友們自發幫翟天臨的論文進行查重檢測,發現重複比高達40%,導致翟的學霸人設崩塌。

我並不關心翟天臨的人設危機,倒是想蹭個熱點,談一談我對論文查重技術的看法。

查重技術已經流行了好些年了,我一直都持有批評和警惕的態度,但無可奈何的是,這一技術還是日益流行起來。上個學期,清華大學也開始試行為每個老師提供課程作業查重服務,作為開課教師,我自己也試用了一番,愈加對這一流行趨勢感到憂慮。

關鍵在於,對某一種技術的評估,有兩種尺度,一是區域性的、當下的尺度,二是全域性的、長遠的尺度。

在區域性的尺度上,我們可以評估技術的效用,比如說,甲技術的目的是乙,那麼我們先來看乙這個目的是否是我們的需求,再來看使用甲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乙。在這裡,我們可以說查重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抓出抄襲,我們確實需要抓抄襲,而查重確實也能幫助我們抓到抄襲。如此看來,我們似乎應當肯定查重技術是有效的。

但區域性的目的和長遠的影響是兩碼事。當人們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某一技術時,整個社會的文化偏向和組織結構都可能發生變化。例如,對單個的騎士而言,火槍能加強他的力量,但對於整個騎士階層而言,火槍的流行卻敲響了喪鐘。

比如對於翟天臨這個個例來說,查重技術當然有助於迅速判定他的抄襲來源,但在這次事件中我們也看到,查重技術已經多麼普及,許多吃瓜群眾閒著沒事點點按鈕,很容易就能開始一次次的查重,成本極低。

當隨便一個大學生都知道怎麼樣查重的時候,查重技術的全域性後果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我並不想危言聳聽,但最恰當的例子,就是前些年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為什麼會被加進奶粉裡?這種化學品既不能增加牛奶的口感,又不能增加其顏值,怎麼會有人想到往奶粉里加這種東西呢?答案很簡單:為了應付蛋白質檢驗。奶農在向奶站交付牛奶時,為了保證牛奶裡不摻水,奶站利用了一套先進的技術,去檢測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三聚氰胺”沒有別的好處,唯一的用處就是混過這一蛋白質檢測環節,讓摻水的行為不被發現。

我們發現,蛋白質檢驗技術最初顯然是有效的,然而一旦所有的奶農也都理解了這一環節,千方百計想要“混過”這一環節時,這一技術的效果就變了味。原本是為了檢查摻水,最終卻使得牛奶中非但摻水,更摻上了毒。

論文查重技術也是一樣,當每一個普通大學生都能夠理解甚至能夠隨意試用這一檢驗技術時,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混過查重”成了每個大學生的必備技能,連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都曾經堂而皇之地普及“查重自測”的知識和工具。到了檢測技術如此公開化時候,我們就該重新評估這一技術的效果了。

“查重自測”是一個荒唐的概念,就好比說對奶農普及“蛋白質自測”的方法。但是蛋白質測試的目的難道不是發現摻水嗎?而我自己送來的牛奶,究竟摻沒摻水難道我自己不清楚嗎?如果我明知道沒摻水,又何須自測呢?如果我明知道摻水了,還要進行所謂“自測”,那麼自測的目的難道不僅僅是為了想辦法混過檢測嗎?

論文是自己寫的,究竟抄沒抄,難道還需要別人透過什麼先進的軟體告訴我我才知道嗎?那麼推廣所謂“查重自測”的知識有什麼意義呢?豈不就是公然教大家如何想方設法“混過”查重檢測嗎?

“不摻水”本身是對奶農的基本要求,但一旦把這個要求置換為“透過蛋白質檢測”,意味就完全不同了。即便在最初,“不摻水”基本上能夠等同於“透過蛋白質檢測”,但終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這一檢測不是全能的上帝做的,人類的技術總有漏洞可循,那麼既摻水又能透過檢測的辦法就早晚能夠被找出來。

“查重自測”的存在和便利,必定會激勵人們去尋求既抄襲又透過查重的辦法,這是人性使然。

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現在還有許多人使用剪刀漿糊的最低階的抄襲手法,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採取了新辦法,也就是所謂的“洗稿”。比如說,抄襲之後翻譯成外文再翻譯回來,比如說同義詞替換,等等。當然查重技術也會進一步改進,比如增加了語義識別功能,以加測更高階的剽竊行為,但只要這個檢測技術始終是論文的撰寫者也容易運用的,那麼撰寫者永遠都可以先透過“自測”精心調整,以便矇混過關。

於是,論文查重僅僅在最初有可能促進評審者更快更準地抓到抄襲,而隨著這門技術的普及,最終的結果是,抄襲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矇混,而評審者也需要費更多的精神去識別高階的洗稿技巧。

我們或許可以寄希望於,因為抄襲者想要矇混的門檻提高了,必須花費的時間成本增加了,因而可以減少許多抄襲行為。但結果註定是,那些因為怕麻煩而放棄抄襲的人,仍然會因為怕麻煩而不可能費很多心血去撰寫高質量的論文,最後我們得到的是不抄襲但仍舊很水的劣質論;而那些頂著麻煩繼續抄襲的人,則會給論文中加入更難識別、潛藏更深的新毒素。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如果不依賴於檢測技術,我們如何才能扼制造假的泛濫呢?這的確並不容易,但並非無跡可尋。事實上,三聚氰胺就是中國的特產,那麼為什麼國外的奶農們沒想到這一招呢?是因為國外的檢測技術比我們更強嗎?並非如此。那是因為在許多海外市場,人們依賴的不僅僅是檢測技術,更關鍵的是更加健全的監督和處罰機制。比如說,一旦摻假、摻毒,註定被罰的傾家蕩產。但在我們這裡,論文抄襲哪怕被抓了實錘,似乎也不痛不癢,頂多道個歉,撤銷論文,最大不了就是撤銷了學位,就完事了。更多的人哪怕抓到抄襲或包庇抄襲,還是該幹啥幹啥。

我自己的課堂上一旦抓到抄襲,一律都給0分並不給補救機會。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一些同學並不理解,他們以為混得過去就混,混不過去大不了向老師道個歉,回頭重寫一篇,大不了分數給低一點嘛。我不給補救機會,豈不是不近人情嗎?正是因為這種對造假者普遍寬容的風氣和制度,使得人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鑽研矇混手段。在這種環境中,檢測技術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應該利用技術,而不是受技術擺佈。查重技術本是抓抄襲的手段之一,卻絕對不是抄襲與否的標準。如果我們在文化和制度上沒有做好準備,那麼先進的技術反而更可能帶來更麻煩的後果。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zhoujing@jiemian。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