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餘華談創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憐憫之心

簡介”討論精神內耗:寫作就是精神內耗,已經內耗40年了在餘華的小說中,李光頭和宋鋼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有著截然相反的性格,並因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為什麼自己總有憐憫之心

南方網訊 莫斯科當地時間9月16日,中國作家餘華憑藉長篇小說《兄弟》獲得了第20屆“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文學獎”的最佳外語作品獎。這是當今俄羅斯最負盛名的文學獎之一,以托爾斯泰居住了一生的莊園命名。

餘華成為繼帕慕克、略薩、奧茲等文學大師之後,第一位獲此獎的中國作家。

餘華談創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憐憫之心

餘華談創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憐憫之心

頒獎現場,餘華以影片的形式發表了獲獎感言

《兄弟》是一部跨越四十年的平民史詩,小說中的李光頭和宋鋼兩兄弟的故事映照著每一個在時代巨浪中沉浮的普通人。在首次出版十七年後再度摘得國際大獎,足見《兄弟》超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被這部小說吸引,邊讀邊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讀書筆記。

近日,作家餘華和法學教授羅翔等人相聚一起,圍繞《兄弟》這部包羅永珍的寶藏小說,展開交流分享。

餘華談創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憐憫之心

對談現場照片

回憶創作過程:直面寫作中的困難,一鼓作氣寫到底

回憶起《兄弟》的創作過程,餘華最感慨的是,他努力做到沒有任何迴避,一鼓作氣地寫到了底。年輕時,餘華學習到的寫作技巧是,碰到寫不好的段落,可以用“半年以後”“一年以後”繞過去。當他作為一個作家逐漸成熟後,便希望自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像托爾斯泰一樣,正面迎擊敘述中的困難。

“《兄弟》對我來說,是一部篇幅那麼大,卻沒有‘半年以後’的小說。”

這部毫無迴避的長篇力作帶給讀者極大的震撼。小說上半部中宋凡平慘死,社會中的法治一旦失序,人性中的邪惡就會無窮無盡地釋放出來,而在下半部中,餘拔牙、王冰棒等人一夜暴富後陷入的極度空虛,以及因此做出的種種荒唐舉動,也許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質上的極度富裕,而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和滿足。人性的扭曲,時代的荒謬,個體的選擇,都濃縮在了這部小說中。

分享創作感悟:寫《兄弟》的時候,是一個病人

《兄弟》是一本讓人又哭又笑的書,儘管書中的人物命運令人唏噓落淚,但餘華幽默的敘述卻讓人忍俊不禁。

餘華講道,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劇場,所有人都置身其中,如果這個社會發生了什麼,並非只有臺上的人有份,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這個社會中美好的東西我們可以分享一份,醜陋的東西我們也有一份。”

他分享,“寫《兄弟》的時候,我是一個病人。我寫下這個社會中的弊病,即使我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甚至沒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我也會有一份。”正如魯迅,人們都認為作為作家的他是“醫生”,但餘華卻敏銳地指出,“魯迅根本不是醫生,魯迅就是一個病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病人。”

他觀察到,當今社會中總有人將自己置於監督和批評的角色,認為一切社會問題都是他人造成的,而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這就好比後面的海浪批評前面的海浪把村莊給淹了。”

餘華談創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憐憫之心

討論精神內耗:寫作就是精神內耗,已經內耗40年了

在餘華的小說中,李光頭和宋鋼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有著截然相反的性格,並因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李光頭是個沒心沒肺的“無賴”,卻過得逍遙自在;宋鋼卻總是瞻前顧後,思來想去,活得非常疲憊。用如今流行的話來說,宋鋼是個“精神內耗”嚴重的人。

談到這個詞,餘華將精神內耗類比為寫作的過程,“寫作就是在尋找出口”。從這個角度來看,精神內耗也有積極的意義。“內耗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不內耗的話,尋找出口的動力就沒有了。”餘華表示,

“透過不斷內耗,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內心有多麼寬廣。我不去寫作,我就無法知道我能夠寫下這麼多的人物。”

餘華幽默地安慰處在精神內耗中的年輕人:

“寫作就是內耗,我已經內耗40年了。不用擔心,會走出來的。”

談及創作動力:心中要有光,尋找人性中的美好

儘管《兄弟》中充滿現實的荒誕和命運的殘酷,但也同樣閃耀著人性的溫度和愛的巨大力量。李蘭與宋凡平的愛情、李光頭與宋鋼的兄弟之情,都令讀者感動不已。

談及此處,餘華也不禁動容。他講到,驅使他完成這部小說的就是這種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兩個品質一是幽默感,二是有同情和憐憫之心。

“這好比是你在暗夜裡行路需要有光一樣,假如沒有那束光的話寫作就無法往下走,我一直在尋找這種美好的東西。”

記者 周存 通訊員 郝薛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