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簡介李自成決定,唐通和白廣恩率兩萬大軍,在山海關西北方的一道石長城上,對吳三桂大軍進行包圍,親自率領六萬大軍,從正面進攻吳三桂大軍

十步殺關煉死啦嗎

長城作為中國古代的八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創舉和奇蹟,話說長城的歷史其實相當優秀。早在西周的時候就已經建設有古長城,後來在春秋戰國和諸侯爭霸之後出於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像匈奴部落,因此很多國家都建有了長城。但此時的長城並不是後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長城,而是出於當年區域性戰爭的原因所建設的區域性的小規模的古長城。

但是,因為制式的限制,各國建造的長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區別。第一次大規模、大規模的長城修建,也是秦始皇統一六個國家後,才正式啟動。

此後,歷朝歷代都會以秦長城為基礎,加強和修復長城,現在還存在的長城,大部分都是明長城。回顧歷史,長城作為一項軍事防禦性工程,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檢驗,仍能很好地完成其防禦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的需要。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歷史上,唯一的兩個少數民族就是攻破長城進入中原的,一個是在南宋末期佔據中原的蒙古族,一個是滿族,多爾袞率領清軍自山海關攻入北京。

但明末長城並非豆腐渣,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銅牆鐵壁,只因吳三桂的造反,使萬里長城形同虛設。在明朝後期,滿族數次試圖進攻長城,但就這麼一道關卡就讓滿族人望而卻步,這就是山海關。

而作為天下雄關的深海關是如何成功阻擋巴奇均入侵中原的話,說這個還是要從明朝初年說起。下面咱們就來說一說當年明朝初期為什麼要在山海關設定這麼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

明朝初期,劉伯溫就看中了山海關,並建議朱元璋在這裡建立一座軍事要塞。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命名“山海關”

那時候朱元璋剛剛登上帝位,為了穩固大都(現在北京)的防衛,便派遣劉伯溫、徐達等人在山海衛附近築起一座城池,並在一年之內把這座城池建成。

根據民間的說法,他們在抵達山海衛的時候,已經找遍了整個山海衛,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落腳點。徐達索性停了下來,讓人豎起一杆大旗,就在自己立腳的位置建立城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隻金色的鳳凰從遠處飛來,叼走了這面旗幟,朝著西方飛去。

劉伯溫與徐達一路追趕,就來到山海關,發現那面旗幟就插在一座小山上,四下一望,果然是一處絕佳的地方。如果在這裡建一堵牆,將兩邊的山和海連線起來,只留下一個空隙。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由於山海關是身經百戰的徐達督建,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在建造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關外遊牧民族的騎兵作戰優勢和騎兵數量眾多的特點,因此在城牆外建築的時候設定了一個寬約武藏深約三丈的護城河。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大喜過望,他從劉伯溫那裡得到了

此地南入海北依山,可當得上山海之關

的啟發,於是給這堵高牆取名為

山海關

數年之後,朱棣即位稱帝,將首都移至北京,經山海關向南可直達京城,這一關卡的地位更上一層樓,可以說是大明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後的防線。

到時候,在這裡駐紮大量的軍隊,就相當於在大明的北方佈下了一道枷鎖,無論蒙古人如何進攻,都無濟於事。於是,他下令開始修建,一年八個月後,一道高高的城牆被修建了起來,這裡就是山海關。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山海關的城牆比一般的城牆要好很多,城牆高達十五米,厚度也在七米以上,除非是攻城的雲梯之類的大型攻城器械,否則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為何清軍如果必須要打下山海關?

因為清軍先後5次從山海關西邊偷襲,大量湧入關內搶掠。也許有不少人會覺得,清兵未必要攻下山海關,他們可以繞過山海關,從長城防禦薄弱的地方突入,然後攻入北京。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清軍要佔領中原,繞開山海關是不可能的。畢竟,搶劫是搶劫,和佔領中原完全是兩回事。

清軍早期擅長野戰,但不擅長攻城,清軍的後方都在關外,他們可以掠奪百姓和財物,但很難在關中維持軍糧。若是在這裡停留的時間長了,糧道被長城上的明軍

堵住

,他們隨時都有可能

全軍覆沒

,這是何等的兇險。因此,清兵一旦得到足夠的戰利品,便會向北退去,絕不會在邊境線上停留太久。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山海關雖然名義上是一個關隘,但其實並不是一條狹長的道路,而是一座由眾多城池組成的城市。當有外敵入侵,攻擊某個城市時,其它城市會很快反應過來,形成合圍之勢。

邊陲的牧民們,常年在廣袤的戰場上馳騁,難以適應這樣的環境。不說其他,單單是從四面八方衝過來計程車兵,就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

遊牧民族一般都是來搶奪資源的,如果進攻失敗,那麼他們的資源和資源就會被打得一乾二淨,根本不可能有一個安穩的冬天,更別說山海關面對的是

關寧鐵騎

了。

山海關計程車兵,除了個體戰鬥力強大之外,在裝備上也是壓倒性的優勢,根據歷史資料,明朝的紅衣大炮每次發射,記錄上都是

盡皆糜爛

四個字,由此可以看出,紅衣大炮這種武器,在清朝的軍隊中,就像是死神的武器一樣。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清軍的騎兵在這些怪物面前就是一個活靶子,只要守軍以逸待勞,憑藉著先進的槍械,很容易就能將清軍擊潰。或許有人會說,清軍可以包圍山海關,因為這裡有足夠的糧食,可以支撐幾年,所以並不懼怕滿清的大軍。

最終在李自成的幫助下山海關成為清軍的一把“利刃”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在西安建立了順治,並沿著山西向北,於三月十九日攻克了北京。在關外,清軍已經把吳三桂在遼東的吳三桂部逼入山海關,並準備繞過山海關,一場新的戰爭已經開始了。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李自成入京之後,立刻派遣明末的降將唐通率領八千大軍,帶著一筆鉅款,到山海關去招降吳三桂。吳三桂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同意投降。吳三桂與唐通交接關防後,率領四萬將士和七八萬遼東民眾,前往北京。吳三桂在永平(現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偶然遇到了從北京逃亡的家人,知道了父親吳襄在大順軍中受刑,他的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劉宗敏奪去了。吳三桂大為惱怒,立即率領大軍回到山海關,將唐通的軍隊趕走,並且招募鄉勇,加強防禦,為的就是對付大順的軍隊。吳三桂拒絕投降的訊息傳到了北京,李自成就親自出兵。李自成、劉宗敏、李過率八萬大軍,於四月十三日向山海關進發。

四月十五日,大順軍抵達密雲,準備補給。吳三桂為了爭取戰爭的時間,採取了緩兵之策,派遣使者再次向李自成表示投降,從而成功地延緩了戰爭的進行。但吳三桂在大順大軍的威勢下,仍然感到單槍匹馬難以抵擋,於是在當天,他便派人去了遼寧省阜新市,請清兵來救他。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請求,決定改道從山海關進關。李自成於20日得知吳三桂有詐降之意,下令全軍全速前進。二十一日,大順軍的主力部隊接近山海關。李自成決定,唐通和白廣恩率兩萬大軍,在山海關西北方的一道石長城上,對吳三桂大軍進行包圍,親自率領六萬大軍,從正面進攻吳三桂大軍。

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隘”,以相關城為中心,東西為兩羅城,南為兩翼城,又有長城作為後盾,防守極為嚴密。大順軍在四月二十一日進攻西羅城後,中了吳三桂的詭計,在靠近城牆的時候,被關上的槍械狂轟濫炸,傷亡慘重。李自成迅速調兵遣將,全力進攻北翼和東羅。大順軍一路殺到正午,終於將吳三桂的一支軍隊擊退,兩座城池也在頃刻間被攻破。不料黃昏時分,阿濟格、多鐸等人率領清兵殺至,將唐通等人打得落花流水。吳三桂的大軍,在後方和後方,都無法形成合圍之勢。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一天一夜的苦戰,雖然大順軍隊佔了上風,卻始終無法攻破吳三桂軍隊的防線。由於清軍已經到達,李自成決定改為以野戰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殲滅吳三桂軍隊的主力,然後再轉而對付清軍。大順軍於二十二日上午,沿著山海關北部的角山到渤海一帶全面展開。這時山海關已經由清軍把守,吳三桂亦率大軍開拔,兩軍均有一戰之意。交戰之後,大順軍包圍了吳三桂的軍隊,進行了猛烈的進攻;到了三點鐘,吳三桂軍已是強弩之末,大順軍也已是強弩之末。在歡喜嶺上觀戰的多爾袞見雙方已經達成了兩敗俱傷的目標,命阿濟格和多鐸率領兩萬精銳騎兵,從吳三桂大軍的右側突進,對大順大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經過一天的戰鬥,大順大軍終於支撐不住,開始撤退。

這一次,大順的將領死了十五個,劉宗敏也受了傷,李自成不得不經退回北京。在撤退的過程中,大順軍隊被吳三桂的軍隊和清軍偷襲,損失慘重。當大順軍返回北京的時候,只有七千多名騎兵,史書上說,“步卒且盡,傷騎兵過半,所選驍鋒戰將莫不盡傷”

天下第一雄關曾斬殺清軍大將無數 為何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利器

山海關之戰是明代後期農民起義由盛極而衰的一次戰役,它在歷史上表現出了極大的變化。這一戰之後,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元氣大傷,再也無法東山再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