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10年最強沙塵暴”,毒性被低估

簡介一般認為,沙塵暴中的顆粒物由自然來源的沙子、灰塵和土壤顆粒組成,PM10含量較高,其化學成分明顯區別於霧霾天氣時人為源排放的PM2

珠光沙有毒嗎

「本文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 | 陳歡歡

顆粒較大的PM10(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危害性是否一定小於顆粒更小、更容易深入人體的PM2。5?科學家認為,這一常規認知可能需要更新。

今年3月,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沙塵暴捲土重來,多地監測資料爆表。如北京一監測站PM10峰值濃度高達3600微克/立方米,比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指南限值高出近72倍。而且,之後的兩個月內,類似程度的沙塵暴四度來襲。

《科學》2013年的一篇論文曾指出,蒙古國和我國北方是東亞沙塵的重要來源,每年約有8億噸沙子以氣溶膠的形式進入大氣。

但是,得益於我國實施的植樹造林、草場復墾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從1961到2016年,該地區沙塵暴發生頻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因此,沙塵暴捲土重來的原因令人費解。

面對這場過去十年中最強烈、最廣泛的沙塵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聯合全國10家單位開展了相關研究。

8月26日,他們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發表觀點論文,建議透過高精度化學分析重新認識其毒性和健康風險。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倩告訴《中國科學報》,隨著中國北方地區的生態恢復,今年的沙塵暴呈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點,大氣遠距離輸送可能在沙塵暴形成中的貢獻更大。

值得關注的是,沙塵顆粒在遠距離傳輸過程中可能結合了不同地區的人為排放物,導致其化學成分和毒性發生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更加複雜。

一般認為,沙塵暴中的顆粒物由自然來源的沙子、灰塵和土壤顆粒組成,PM10含量較高,其化學成分明顯區別於霧霾天氣時人為源排放的PM2。5,健康危害性也更低。

然而,事情可能並非如此簡單,除了考慮顆粒物大小,也要考慮其化學成分——由於沙塵可以作為載體吸附和運送其他汙染物,黏附在其表面的汙染物甚至可能成為人體健康的更大“殺手”。

例如,有研究發現,當實驗小鼠暴露於灰塵顆粒中時,其肺嗜酸性粒細胞的增加主要是由黏附在顆粒表面的微生物抗原(如脂多糖)引起的。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暴露於高濃度粉塵顆粒會縮短平均預期壽命。但死亡率與PM10濃度之間的關聯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不同地區觀察到的死亡率不同。

論文認為,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在不同區域傳輸時,沙塵顆粒上的化學物質發生了變化。

具體而言,自2013年以來,我國PM10和PM2。5平均水平已大幅下降,但華北地區仍然是汽車、工業、燃煤、家庭等源頭汙染物排放的重點區域。

因此,作者提出北方地區沙塵暴的捲土重來使我國的空氣汙染狀況比以往更復雜,人為源空氣汙染物可能會在沙塵顆粒上產生新的氣溶膠物種,給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

“我國北方複雜的空氣汙染意味著它們的毒性和健康風險需要重新評估。短期沙塵暴露的急性效應與長期PM2。5和臭氧暴露的慢性效應疊加在一起,其影響尚不清楚。”研究人員建議,開展沙塵顆粒的高精度化學分析,對於源追蹤(如評估本地排放對沙塵組分的貢獻)和健康風險評估至關重要。

此外,論文還建議繼續加強沙塵暴的控制,並與當前的PM2。5和臭氧控制措施相結合。同時加強國際合作,推廣我國的沙塵治理經驗,從全球尺度上控制沙塵暴等異常天氣和汙染事件的發生。

相關論文資訊: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3724

《中國科學報》 (2021-09-01 第4版 綜合 原標題為《沙塵暴捲土重來 危害可能被低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