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簡介孩子是父母的倒影,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給孩子做榜樣

新學期我們應該怎麼做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在孩子的教育上,放手不管和過度嬌慣,都是不當的做法。

記住以下“三不慣兩不管”,才是擁有大智慧的父母。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 ◆ ◆

作者 | 優媽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

我們總是能挑出孩子各種問題,卻很少意識到,其實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

“現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

有的父母在教育上總是拎不清輕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的時候卻總是不依不饒,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只有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不尊重人”不慣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否也有這種現象:

在生氣的時候,孩子就會髒話連篇;

長輩來家做客,孩子不僅不打招呼,反而直呼其名;

老師批評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孩子卻敢當面頂撞老師;

孩子非常霸道,不懂尊老愛幼,對弟弟妹妹也是毫不客氣;

……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對人不尊重的行為時,必須及時糾正,對孩子進行嚴肅地批評教育,使孩子改正。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於鬆懈,看到錯誤的行為只是一笑而過,孩子可能會形成許多不良習慣,危害終身。

在孩子不懂尊重人的時候,家長可以用三字真言:“清、示、樣”的方法引導孩子有禮貌。

清:清晰的語言。

就是提前用清晰的語言提前告訴孩子,等會會遇見什麼人,要怎麼說,怎麼做。

示:正確的示範。

家長要掌握正確規範的禮儀,才能不做出錯誤的示範。

樣:榜樣的力量。

孩子是父母的倒影,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給孩子做榜樣。

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

沒禮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會讓身邊的人對他產生厭惡之情,越來越疏遠。

禮貌是一個人最好的通行證。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好吃懶做”不慣

很多家長還沒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

甚至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殊不知,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必遭反噬。

父母會在無形中把孩子培養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

“巨嬰”們不懂感恩,漠視規則,更無法自力更生。

曾看過一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影片。

影片中,有一位叫伊恩的中國留學生,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特色菜。

伊恩便選擇了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但即使是如此簡單的菜,伊恩還是不知道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

於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裡爬起來,錄影片直播教學。

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影片發訊息。

經歷千辛萬苦,這道菜終於完成了。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這則影片感動了萬千網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

但我看到的卻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搜尋解決,只會一味地找媽媽,哪怕是凌晨,這不是巨嬰是什麼?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也高,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不能養成孩子坐享其成的習慣,懶惰只能讓孩子一事無成。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八個字,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撒潑耍賴”不慣

如果孩子任性的”撒潑耍賴”,父母絕對不能慣著,要知道孩子是很會蹬鼻子上臉的。

如果父母任由孩子發展下去,孩子只會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無理取鬧,甚至還會被別人貼上”沒教養“的標籤。

很多熊孩子就是被這樣慣壞的,而且在孩子小時不管教,長大後你再想管就很難了。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當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任性要求,堅持原則態度堅決時,爺爺奶奶一般會出來幫孩子說話。

這時父母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原則,說服老人,跟你們堅持一個立場,或者不插手。

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鑽空子”,這對家庭教育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一些事情的底線。

這樣當孩子在做事情或者是淘氣的時候就會有邊界感,而不會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知道什麼事情是能做,什麼事情是不能做。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能承受的困難不要管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成長路上肯定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有挫折不怕,怕的是孩子遇到挫折之後無法應對。

對於小困難、小挫折,應該交給孩子自己解決,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你總幫孩子解決了問題,一旦未來孩子遇到困難就會依賴父母,無法自己完成。

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12歲的孩子,平時驕橫任性,不聽家長的話。

偶然一次被母親在一件小事上責罵幾句後,因為無法接受,竟然縱身一躍跳樓自殺了。

小小年紀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讓人既可惜又可嘆。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如果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就會變得非常玻璃心,經受一點點挫折和打擊就會一蹶不振,甚至做出不可挽救的後果。

一個人面對挫折、面對負面情緒,能調整得越快,這個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挫折教育很重要,家長應該做一個引路人,讓孩子成長,讓他變成一個有責任、堅強的人。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能獨立的事不要管

弗蘭克·克拉克曾說:

“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父母都希望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獨立之路上,父母往往是最大阻礙。

每個人都有惰性,特別是孩子。

他若是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絕對不會自己獨立的。

當孩子承受的困難是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時,父母不要管。

越早學會獨立成長,對孩子的將來是越有利的。

千萬不要看孩子,其實,他們也有自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透過學習就有能力完成任務。

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過度控制和溺愛孩子。

你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那就在自己還能庇護孩子的時候,讓孩子獨立去面對一些事情吧。

別不把孩子的首次“獨立”當回事,父母的鼓勵與讚揚可以讓孩子有動力和信心繼續挑戰其它。

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在一旁指手畫腳,批評孩子做的不好,只要孩子願意動手,就要給予讚美和鼓勵。

新學期,父母做到“三不慣兩不管”,孩子肯定有進步!

在孩子第一次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及時發現並且誇誇孩子。

要記住,孩子是獨立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包辦。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家長們要記住,愛孩子就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下去。

沒有播種,何來收穫;

沒有辛苦,何來成功;

沒有磨難,何來榮耀;

沒有挫折,何來輝煌。

該管的時候就去管,不該管的時候就該放手吧!

據我們粉絲反映,關注【那群媽媽】的媽媽更加年輕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愛她了……關注【那群媽媽】的爸爸更加帥氣成熟了、孩子更上進了、老婆更體貼了……快來關注我們一起共同成長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