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簡介但無論哪一支軍隊殺死了伽爾巴,就伽爾巴、奧托的來自行省軍隊而言,不僅駐紮羅馬的近衛軍參與帝位更替,行省軍團也從外地進人義大利,“積極”、“主動”地、毫無原則地參與帝位爭奪

菲都狄都是幾線品牌

引言

尼祿之死第一個直接後果是朱里奧-克勞狄王朝(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嫡系傳承被打破,給那些王位覬覦者留下了逐鹿的空間,並透過內戰表現出來。而“在內戰和混戰的年代裡,沒有一個人有希望獨掌王權”。“四帝之年”應運而生。

公元68-69年是羅馬史上罕見的內戰、動盪交替折磨帝國的年代。

所謂“四帝之年”指的是在一年時間裡,羅馬帝國更換了四位皇帝。

關於這段歷史,塔西佗這樣評論道:“我正要寫的這段歷史,是充滿了災難的歷史,在這裡面有恐怖的戰爭,激烈的內訌,這些內訌即使沒有大動干戈也是恐怖的。有四個皇帝被殺;發生了三次內訌,更多的對外戰爭,常常是國內與國外的戰爭同時進行。”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愷撒劇照

需要注意的是,

四位依靠軍隊稱王的皇帝都不屬於愷撒、奧古斯都的血緣親屬,全部軍人出身,均在羅馬城以外的軍團供職

。因此,

“四帝之年”是對奧古斯都建立的帝制的另一種否定,在羅馬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軍隊對“帝國秘密”的詮釋

“四帝之年”的特殊之處在於“帝國的秘密”大白於天下,這一年也成為了“揭秘”之年。“帝國的秘密”其實非常簡單,即“在外地可以同在羅馬一樣地擁立皇帝”。

“誠如塔西佗的著名評論所言,帝國的秘密大白於天下,即在羅馬城以外任何地方都可以產生皇帝。這是因為皇帝的權威最終取決於對軍隊的控制。於是,要想保住政權,必須確立對軍隊的控制。這意味著軍隊輪流把他們的選擇強加給帝國。這的確證實即使皇帝在羅馬城獲得了認可,面對來自行省的敵對也毫無價值。第四個皇帝建立新王朝之前,在一年的內戰中,三個皇帝候選人被殺死。”

塔西佗關於公元68-69年內戰的議論,是古典史家關於軍隊和帝位嬗遞之間關係最為精闢的論述,準確地抽象出了軍隊是帝國的主人的論斷,因為軍隊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在羅馬城以外地方擁立皇帝。或者說,軍隊的這種勾當從前是“秘密”進行的,而此後則一步步走向明朗化。

是年,軍隊公開走上帝國政治舞臺,“積極”參與帝位嬗遞,明目張膽地為爭奪帝位展開大規模廝殺。

“軍隊被集合起來,在伽爾巴、奧托、維特里烏斯和韋帕薌四位皇帝快速王位繼承中相互殘殺。萊茵河、多瑙河和東方前線的軍隊紛紛撤離,許多軍團為形勢和自己(對將領)的忠誠所支配,長途跋涉,聚集羅馬。在一些激烈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結果四個軍團被解散,另建了五個新軍團。”軍隊不僅以自己的行動公開了帝國的“秘密”,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秘密”。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暴君尼祿油畫形象

尼祿生前殺盡了奧古斯都的男性子孫,也未給自己留下繼承人,原本不屬於嫡傳的愷撒、奧古斯都皇統徹底中斷。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無論誰稱王稱帝,都是一個新王朝的開始。

尼祿沒有繼承人或後嗣,實際上留下了一個供人爭搶的帝國。“爭搶”必須依靠實力,於是軍隊的力量便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

第一個“爭搶”到帝國的是西班牙總督、73歲的伽爾巴。“伽爾巴繼承了尼祿的王位,他跟愷撒家族沒有任何親緣關係……”所以,伽爾巴的即位否定了血統和嫡傳,揭示了軍隊選擇皇帝的重要性。“受軍隊推翻尼祿之鼓舞,伽爾巴手下計程車兵宣稱自己擁有同樣擁立他們的司令官為帝的權力,元老院給予合作,將帝號授予伽爾巴。”

伽爾巴入主羅馬有賴軍隊支援,近衛軍長官尼姆菲狄烏斯·薩比努斯的鼎力相助亦是關鍵。尼姆菲狄烏斯·薩比努斯曾代表伽爾巴答應給予近衛軍士兵諸多好處,於是,近衛軍停止猶豫,轉而支援伽爾巴。塔西佗記載說:“城市衛戍部隊長期以來就習慣於向皇帝們效忠,他們之背棄尼祿與其說是出於自己的意思,無寧說是由於別人施加了巧妙的壓力。”

正是由於各方軍隊支援,老邁年高的伽爾巴才登上王位,首開軍人稱帝之先河。

“伽爾巴是第一個被他的海外部隊擁上王位的皇帝,併為公元68-69年的更多的政治動亂開創了先例。”

伽爾巴在帝國曆史上的特殊地位在於,他是“親手”揭開這個“秘密”的第一個皇帝。

此後,許多悍將武夫步其後塵,在羅馬城以外得軍隊支援稱王稱帝。至於皇統和血緣,乃至元老院的批准則在軍隊選擇中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有可無。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伽爾巴半身像

伽爾巴登基得益於軍隊,尤其是近衛軍相助,而他在歷史舞臺上成為匆匆過客,則是沒有處理好同軍隊關係的必然結果。

他既沒有和近衛軍搞好關係,也未能和行省軍隊交好。伽爾巴在許多方面非常“吝嗇”,曾以他名義給予近衛軍和行省軍隊的贈與、賞賜遲遲未能兌現。

滿懷金錢渴求的軍隊自然對他產生不滿。據記載,他對金錢貪得無厭,聚斂得很多,花的卻很少。奧古斯都時代建立的“日耳曼保鏢”一直是皇帝的貼身衛兵,被認為是一支忠誠的部隊。可是,伽爾巴卻將這支部隊遣散,“並毫無報酬地將他們遣回故土……”

伽爾巴這一舉動也可以視為他短暫統治時期唯一一次關於軍事方面的改革,由於他的這次改革,“日耳曼保鏢”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伽爾巴治下的羅馬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軍隊陸續反叛,將領各自為政,加速了伽爾巴的滅亡。伽爾巴為什麼沒有處理好同近衛軍、行省軍隊的關係呢?原因非常簡單,

伽爾巴試圖透過恢復財政和軍隊紀律來糾正尼祿造成的混亂。他的節儉導致了羅馬人和軍人的疏遠。

他首先得罪的是近衛軍。“這是一個吝嗇的老頭子,只要是把手稍稍放鬆一些,近衛軍士兵對他的忠誠是完全可以爭取過來的。”他給予近衛軍的種種允諾落空,軍隊必然由此滋生怨恨。“在伽爾巴未到羅馬時曾答應士兵,如果他們宣誓忠於伽爾巴,將給他們不尋常的禮物,可是伽爾巴不僅沒有兌現他們的許諾,而且還一再聲言,他只習慣於徵兵,而不習慣於買兵。”

伽爾巴甚至認為,除了熱愛自己的國家之外,士兵應恪盡職守,而不應指望為所做出的事情得到任何額外的報酬。伽爾巴這種想法顯然是理想主義的,不現實的,因為“到現在為止,羅馬軍團在新皇帝登基時習慣於得到獎賞”。

除近衛軍以外,萊茵軍團、多瑙河軍團陸續表示出了對他的敵意。

“日耳曼軍團因未從伽爾巴那裡得到好處益發惱怒。”下日耳曼軍團計程車兵擁立他們的總督維特里烏斯為首領,舉兵反抗伽爾巴。軍隊在伽爾巴稱帝過程中曾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伽爾巴“理應”給予賞賜,而得到帝位後,全然不顧許下的諾言,所有做法都與軍隊意願相背離,因此他的“吝嗇”導致軍隊必定要拋棄他,決定了他的統治不可能長久。已經過慣了奢侈豪華生活的羅馬人,尤其是依賴重賞才能效忠皇室的軍隊,更是對伽爾巴的吝嗇和節儉表示了極大的不滿。“金錢是內戰的動力”,這句話既揭示了帝國時代軍隊質變內在原因和外在表現,也說明了金錢與軍隊、與內戰之間的關係。

帝國時代絕大多數時間裡,軍隊對政權和皇帝支援和“忠誠”靠金錢和物質利益維繫,一旦軍隊的慾望和現實發生矛盾,軍隊則會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殺死現任皇帝,另立新主,帝國的安寧隨之被動盪所取代。這一點在“四帝之年”尤為突出。

假如從管理國家、治理軍隊的角度考慮,就伽爾巴的想法而言,他是一個強於尼祿的統治者。

而從維護自己統治的角度來說,他是一個愚蠢的統治者。作為當事人,他不可能看到軍隊是“雙刃劍”-既可以把他擁上帝位,廢黜他也易如反掌。不僅近衛軍,連曾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上日耳曼軍團也背叛了他。涉及伽爾巴和近衛軍關係問題時,有人認為,伽爾巴對近衛軍的政策缺乏遠見,非常不現實地對軍隊進行“紀律整頓”,置當初允諾於不顧,是他統治短命的主要原因。

與此前幾個皇帝無一例外地對近衛軍和軍隊慷慨和“大度”相比,伽爾巴反其道而行之,企圖革除這一弊端,結果招致了行省軍隊和近衛軍對他的怨恨。

“他們(行省軍隊)立即派使者帶著如下囑託到近衛軍那裡去:在西班牙擁立的這位皇帝不符合他們的口味,近衛軍最好自己推舉一名全軍都擁護的人。”此時,“統率萊茵河軍團、帕拉廷部隊和東方軍隊的將領們個個都想奪權”。奧托正在陰謀取代伽爾巴,“提出給予近衛軍所要求的贈予,奧托贏得了近衛軍和其他人的支援”。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今人所繪羅馬士兵形象

伽爾巴可謂“因小失大”,對軍隊的吝嗇和“整飭軍紀”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公元69年1月,日耳曼軍團拒絕宣誓對伽爾巴效忠後,“被拋棄宮廷中的伽爾巴遭殺害,(伽爾巴的近衛軍長官)皮索(Piso)被追捕後也成為刀下鬼……人們慶賀不得人心的伽爾巴死去,向奧托歡呼。元老院把皇帝的稱號授予奧托”。伽爾巴可謂“因小失大”,對軍隊的吝嗇和“整飭軍紀”把自己推上了死路。伽爾巴死於軍團士兵之手,還是近衛軍之手?古典史家塔西佗、狄奧·卡西烏斯和蘇埃託尼烏斯等人記載不盡一致。塔西佗和狄奧·卡西烏斯記載他是被一名軍團士兵所殺;而蘇埃託尼烏斯的記載則是死於近衛軍之手。

就當時的社會現實分析,我們比較傾向於塔西佗和狄奧·卡西烏斯的記載。鑑於伽爾巴本人是“羅馬城之外產生”的皇帝,以及日後奧托稱帝、軍團士兵對伽爾巴的不滿情緒等事實,殺死伽爾巴與擁戴奧托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絡。此外,在狄奧·卡西烏斯接下來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軍團士兵是害死伽爾巴的元兇。但無論哪一支軍隊殺死了伽爾巴,就伽爾巴、奧托的來自行省軍隊而言,不僅駐紮羅馬的近衛軍參與帝位更替,行省軍團也從外地進人義大利,“積極”、“主動”地、毫無原則地參與帝位爭奪。

軍隊介入帝位傳承既破壞了政治秩序,也使得帝位傳承失去了應有的規則,更加具有了隨機性、隨意性和突變性。

軍隊擁廢伽爾巴不單純是一種傳統意義上“主僕關係”的顛倒,更把皇帝——帝國最高統治者置於一種無奈的地步。

如果說,卡里古拉、克勞狄、提比略的死與近衛軍有著直接或間接關係的話,那麼伽爾巴之死不僅與近衛軍有關,而且與整個羅馬軍隊有關。也就是說,不僅近衛軍對皇帝和帝國失去了忠誠,羅馬城以外的行省軍團也開始仿效近衛軍,背叛帝國和皇帝,並根據自己的好惡對皇帝進行取捨。大白於天下的“帝國秘密”即在於此。“從此以後,士兵的意志便是至高無上的了。”

公元69年1月,奧托(Marcus Salvius Otho)被宣佈為皇帝——“四帝之年”第二個登基的皇帝。

在位僅僅98天的奧托深諳“帝國秘密”,對待軍隊的態度上遠比伽爾巴“明智”許多。儘管整個帝國由於尼祿驕奢淫逸,民窮財盡,但他仍然汲取了伽爾巴的教訓,決不在軍隊身上節約開支。

早在得帝位之前,奧托就曾出巨資賄買近衛軍,甚至以私人的名義犒賞近衛軍。為獲得王位,奧托事先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時刻不忘賄賂、收買軍隊和士兵。古典史家蘇埃託尼烏斯記載說:“他不放棄向任何人討好和獻殷勤的機會,每當宴請元首時,他都要給衛隊的每一個士兵發一塊金幣,此外,他還經常以這樣那樣的方式籠絡其他士兵。當有人同鄰里發生田界爭訟,並邀請他做仲裁人時,他便買下全部土地贈給那個人。因此,沒有哪一個人不認為和不宣揚只有奧托才配做皇帝。”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後人所繪羅馬元老院內部場景

奧托的一系列鋪墊既是一種“前期準備”,更說明他“識時務”,並以自己的行動體現出了軍隊和士兵意志的“不可”或“不敢”違抗性。

他甚至公開聲稱,“他本人只要士兵們留給他的”。奧托對軍隊唯唯諾諾的態度,羅馬人是否表示認同呢?答案是否定的。

羅馬人痛恨奧托,因為他把羅馬變成了最大膽冒險家的奴僕,並使士兵們相信他們自己可以殺死皇帝,另立君主。

人民特別痛恨奧托,“因為他揭露了皇帝的寶座是可以買到的,並將被奴役的羅馬置於大膽妄為的一群人手中。他將元老院和人民置於一文不名的境地,對那些擁廢皇帝計程車兵,實在是鼓勵縱容”。

奧托註定是“四帝之年”中另一個短命皇帝。他的主要威脅既來自軍隊,也來自他的強大對手維特里烏斯。

雖然奧托用金錢換來了近衛軍的忠誠,但並不能說明所有軍隊對他忠誠不貳。奧托稱帝后不久,駐紮奧斯提亞的軍隊發生暴亂,衝進羅馬城,闖進他的宮殿。奧托只得讓步,犒賞叛軍。至於維特里烏斯的威脅則生死攸關,彼此間決戰不可避免,以確定皇位的最終歸屬。“奧托在日耳曼士兵中沒有得到承認,他們效仿伽爾巴軍隊開創的先例,擁立他們自己的將領維特里烏斯為帝。”

其實,早在“奧托在羅馬加冕之時,萊茵河地區的維特里烏斯就把他的權力建立在了七個精銳軍團基礎之上。高盧、不列顛、西班牙行省也表示支援他。而奧托得到的是非洲和東方的忠誠”。

各自擁有強大的軍隊,使兩者間存在著無法協調的矛盾,預示著爭奪帝位的戰爭不可避免。

“起初,雙方非常禮貌地互致信件,但不久便明朗化,達到了非武力解決不可的程度。除了集中在義大利的軍隊和近衛軍之外,奧托統轄著16個軍團,維特里烏斯麾下有13個軍團。但維特里烏斯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整裝待發,而奧托的軍隊卻分散在地中海以外。只有在集中了全部軍隊,尤其是那些潘諾尼亞多瑙河沿線和達爾馬提亞南部的軍團,他才能夠牽制維特里烏斯。”

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奧托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他曾致信維特里烏斯,讓他作自己的女婿。他“多次勸說維特里烏斯與他共治帝國均無結果”。他最終得到的回答是,維特里烏斯的軍隊已經出發。在這場王位爭奪戰中,雙方互有勝負,但奧托處於劣勢。恰在這時,羅馬城內軍隊發生騷亂,在安撫騷亂軍隊後,他“奪過一把短劍自殺身亡”。“在奧托選擇自殺時,近衛軍出於私利和忠誠曾對他進行勸阻。”然而,大勢已去,奧托知道自己的下場如何,除了死亡,別無選擇。在軍隊的“積極”參與下,帝位再度易主。

繼伽爾巴和奧托之後,維特里烏斯成為“四帝之年”第三個入主羅馬的皇帝。

“當他得知奧托死亡的訊息後,任命他的兒子為保民官,授予日耳曼尼庫斯(Germanicus,提比略之子的名字)大將軍頭銜,儘管他還只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儼然準備建立一個長久的家天下王朝。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今人所繪羅馬士兵形象

在維特里烏斯同奧托爭鬥中,“得軍隊者得皇位”這樣一個極其不正常的事實得到了印證,軍隊在帝位嬗遞過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維特里烏斯能夠得到帝位不僅僅是各方擁戴,主要是軍隊的認同。

維特里烏斯贏得軍隊支援的方法比較簡單,即他允許他的軍隊“欺壓百姓,能夠得到所需要的身邊的一切”。

維特里烏斯是內戰的勝利者,也是一個昏庸的統治者,殘忍和奢侈比之其他昏君並不遜色,但他在位期間卻對近衛軍採取了十分強硬的行動

。他透過一道敕令毫不猶豫地遣散了全部近衛大隊,因為他們樹立了一個反覆無常的榜樣。他命令他們將武器交給其司令官。

其次,他發現曾有120名近衛軍在殺死伽爾巴後向奧托遞交呈文,要求獎勵他們的功績;他命令將他們逮捕起來,並處以死刑。理由非常簡單,“維特里烏斯懷疑他們(指近衛軍)的忠誠,他進一步採取瞭解散不安分的近衛軍的嚴厲措施。”在近衛軍歷史上,維特里烏斯對近衛軍採取報復性手段是非常嚴厲的、罕見的,也是自近衛軍問世以來首次被主子-皇帝嚴厲制裁。因為維特里烏斯認為,“這些禁(近)衛軍任意廢立(皇帝),反覆無常,如果把這種禁(近)衛軍編入部下,那將是一種很危險的事。”

正是基於對近衛軍這樣的認識,維特里烏斯成為帝國曆史上第一個對近衛軍採取嚴厲治理措施的皇帝。

近衛軍變遷史上,維特里烏斯無疑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也可視為維特里烏斯在羅馬史中留下的唯一重要印記。

但是,維特里烏斯同樣也離不開近衛軍

,“他用忠誠於他的日耳曼軍團的骨幹重新組建了一支近衛軍”。維特里烏斯解散從前的近衛軍並不是為了徹底剪除這個帝國肌體上的毒瘤,只是想採取“外科手術”式“換血”策略,對桀驁不馴的近衛軍有所控制。出於自己安全考慮,他另建了一支每個大隊1000人、由16個大隊組成的新的近衛軍,人員編制增加到了1。6萬人,“這意味著維特里烏斯直接控制著相當於三個軍團的兵力”。

羅馬城內駐紮三個軍團的兵力,在羅馬史上極為罕見。但即使駐紮這麼多的兵力也難以保證他安然無恙

,因為“從前那些尋找復仇機會的近衛軍長官逃出義大利,投奔到將要成為第四個皇帝的韋帕薌那裡”。後來,這些近衛軍官兵成為與維特里烏斯作對的最強有力的敵手之一。所以,維特里烏斯對近衛軍的嚴厲措施有積極作用,也有顧此失彼之虞,遠未解決實質問題。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古羅馬鬥獸場內部

但維特里烏斯是一個昏庸的統治者,整日沉湎享樂和奢靡生活,他把無以計數的錢花在了娛樂上,對他人漠不關心。

“在他統治期間,除了各種各樣的宴會和狂歡,再無別的事情。”這是他短命的主要原因。裁減、重建近衛軍行動本身對維特里烏斯的統治是有利的,他的短命統治與近衛軍沒有必然聯絡,是他人步其後塵的結果。既然西方行省軍隊先後擁立了他和奧托,那麼東方行省擁立韋帕薌——手中握有重兵的敘利亞總督,也屬於前有車後有轍的邏輯結果。“維特里烏斯本人的情況也是一個證明,一支軍隊可以立一位皇帝;要知道維特里烏斯所以成為皇帝並不是因為什麼戰功或威名,只是因為人們憎恨伽爾巴罷了。”

古典史家的議論進一步揭示了這樣一個邏輯:羅馬皇帝的廢立並不取決於血緣、出身,而在於軍隊的憎惡與否。尤其是在“四帝之年”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皇統、血緣根本無法同軍隊進行抗爭。

出身卑微的維特里烏斯入主羅馬後,顧盼自雄,暴虐無度,經常無緣無故屠戮朝臣。仇恨萬分的羅馬人把他比作卡里古拉和尼祿的復活。在人人自危的社會背景下,東方行省紛紛起兵反叛,擁立韋帕薌為帝。

據載,“士兵們包圍了他住的帳篷,擁立他為皇帝。”一些軍團陸續獲悉韋帕薌稱帝的訊息,轉而支援韋帕薌,維特里烏斯不得不接受來自韋帕薌帶領的東方軍團的挑戰。即使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維特里烏斯也沒有忘記享樂,“依然沉湎於奢侈的生活,繼續安排各種角鬥表演”。

羅馬“四帝之年”——四位軍隊皇帝的上位,揭開了帝國的秘密

圖|韋帕薌半身像

維特里烏斯的奢靡與荒淫激怒了他的軍隊,官兵紛紛倒戈,表示願意接受韋帕薌。和羅馬帝國曆史上許多統治者一樣,不甘失敗的維特里烏斯在羅馬城郊組織了最後一次屬於垂死掙扎性質的抵抗,結果遭到徹底失敗。韋帕薌進入羅馬城大開殺戒,支援維特里烏斯的軍隊、平民和奴隸幾乎全遭殺戮。韋帕薌的軍隊在羅馬城內為所欲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維特里烏斯被活捉後,韋帕薌計程車兵對其百般凌辱,“所有的人都侮辱他,議論他的奢靡生活……”維特里烏斯備遭折磨後,士兵們割下他的頭顱在城內四處展示。他的屍體則被拋進了臺伯河。

公元68-69年的內亂以韋帕薌的勝利而告結束。

68年,尼祿倒行逆施的統治導致了軍隊的反叛和他的死亡,由此拉開了帝國混亂的序幕。

在69年這一“四帝之年”裡,四個人宣佈自己為皇帝。在高盧、萊茵河以及東方的羅馬軍隊紛紛進軍羅馬,擁立自己的司令官為皇帝。東方軍隊司令官韋伯薌取得了勝利,於70年進入羅馬,恢復了秩序。“四帝之年”證明,奧古斯都確立的體制仍然不能阻止內戰的發生。這場內亂說明了軍隊在帝位嬗遞過程中的主導和重要作用,擁有強大軍隊的武夫悍將逐步成為皇帝的“最佳人選”,古典史家宣稱的“帝國的秘密”透過“四帝之年”的血腥內戰昭示天下。

結語

“四帝之年”的四位皇帝都是軍隊擁立的,而不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擁立的。軍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了對元老院的蔑視與輕慢,使其在皇帝選擇與任命方面的作用足輕重,因為皇帝的任何任命都必須得到軍隊的“同意乃是絕對必要的”。

按照狄奧·卡西烏斯的觀點,韋帕薌入主羅馬是眾望所歸同時,這位古典史家並沒有忘記軍隊和士兵選擇韋帕薌最真實的意圖:“士兵們對維特里烏斯異常不滿,而對戰利品興趣極大,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搶劫義大利。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參考資料:

蘇埃託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