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鹿茸的鑑別方法

簡介【鑑定中藥材名】鹿茸【藥材來源鑑定】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小皮鹿鞋怎麼樣

【鑑定中藥材名】鹿茸

【藥材來源鑑定】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習稱“花鹿茸”,後者習稱“馬鹿茸”。鹿,為象形字,象其頭、角、身、足之形。其雄鹿的幼角密生茸毛,故名鹿茸。其角骨化後,漸無茸毛,名鹿角。

【藥材歷史考證】鹿茸的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本草圖經》曰:“鹿茸並角,《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有山林處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時取其茸,陰乾。以形如小紫茄者為上,或雲茄子茸太嫩,血氣猶未具,不若分歧如馬鞍形者有力。”並附郢州鹿及茸鹿圖。郢州即今之河南信陽市,其圖示鹿之背部有斑點,即為今之梅花鹿。《本草綱目》曰:“鹿,處處山林中有之。馬身羊尾,頭側而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根據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圖考證,與鹿茸及其原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相符。

【動物形態鑑定】

1。梅花鹿:體長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冬毛慄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200kg以上。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佔體萇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幹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

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藥材性狀鑑定】

1。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槓”,主枝習稱“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1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外圍無骨質,中部密佈細孔。體輕。氣微腥,味微鹹。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槓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稜筋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二茬茸與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稜筋。皮灰黃色,茸毛較粗糙,鋸口外圍多已骨化。體較重。無腥氣。

2。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蓮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

(1)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佈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稜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稜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捻頭”。

(2)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稜,多抽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藥材顯微鑑定】粉末淡黃。表皮角質層表面顆粒狀,茸毛脫落後的毛窩呈圓洞狀。毛茸毛幹中部直徑13~50μm,表面由扁平細胞(鱗片)呈覆瓦狀排列的毛小皮包圍,細胞的遊離緣指向毛尖,皮質有棕色色素,髓質斷續或無。毛根常與毛囊相連,基部膨大作撕裂狀。骨碎片表面有縱紋及點狀孔隙;骨陷窩呈類圓形或類稜形,邊緣骨小管呈放射狀溝紋;橫斷面可見大的圓形孔洞,邊緣凹凸不平。未骨化骨組織表面具多數不規則的塊狀突起物。角化稜形細胞多散在。

【藥材理化鑑定】取本品粉末0。1g,加水4ml,加熱15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1ml,加茚三酮試液3滴,搖勻,加熱煮沸數分鐘,顯藍紫色;另取濾液1ml,加10%氫氧化鈉溶液2滴,搖勻,滴加0。5%硫酸銅溶液,顯藍紫色。

【商品規格】

1。二槓鋸茸

梅花茸

一等:乾貨。體呈圓柱形,具有八字分岔一個,大挺、門樁相稱,短粗嫩壯,頂頭鈍圓。皮毛紅棕色或棕黃色。鋸口黃白色,有蜂窩狀細孔,無骨化圈。不擰嘴,不抽溝,不破皮、懸皮、烏皮,不存摺,不臭,無蟲蛀。每支重85g以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存摺不超過一處,虎口以下稍顯稜紋。每支重65g以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枝槓較瘦。兼有懸皮、烏皮、破皮而不露茸,存摺不超過二處,虎口以下有稜紋。每支重45g以上。

四等:不符合一、二、三等者,兼有獨挺、怪角。

2。三岔鋸茸

一等:乾貨。體呈圓柱形;具分岔二個。挺圓,茸質松嫩,嘴頭飽滿。皮毛紅棕色或棕黃色。不烏皮(黑皮茸除外),不抽溝,不擰嘴,不破皮、懸皮,不存摺,不怪角。下部稍有縱稜筋,骨豆不超過茸長的30%。不臭,無蟲蛀。每支重250g以上。

二等:與一等區別為存摺不超過一處,突起縱稜筋長不超過2cm,骨豆不超過茸長的40%。每支重200g以上。

三等:與一等區別為條槓稍瘦,茸質嫩。稍有破皮而不露茸,不懸皮,存摺不超過一處。縱稜筋、骨豆較多。每支重150g以上。

四等:不符合一、二、三等者。體畸形或怪角頂端不竄尖,皮毛色烏暗。

3。初生茸

統貨:乾貨。體呈圓柱形,圓頭質嫩。鋸口有蜂窩狀細孔,不骨化,不臭,不蟲蛀。

4。再生茸

統貨:乾貨。體呈圓柱形,兼有獨挺,圓頭質嫩。鋸口有蜂窩狀細孔,不骨化,不臭,不蟲蛀。

【生境分佈】梅花鹿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目前野生較少。馬鹿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佈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採集加工】夏、秋二季鋸取鹿茸,經加工後,陰乾或烘乾。

【飲片炮製】

1。鹿茸片:取鹿茸,燎去茸毛,刮淨,以布帶纏繞茸體,自鋸口面小孔灌入熱白酒,並不斷添酒,至潤透或灌酒稍蒸,橫切薄片,壓平,乾燥。

2。鹿茸粉:取鹿茸燎去茸毛,刮淨,劈成碎塊,研成細粉。

【效能功用】甘、鹹,溫。歸腎經、肝經。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衝任,託瘡毒。用於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內服:1~2g,研末沖服。外用:適量,煎水燻洗。

【附註】置陰涼乾燥處,密閉貯藏,防蛀。

鹿茸的鑑別方法

鹿茸的鑑別方法

鹿茸的鑑別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