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 由 中國數字科技館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03-26
簡介除了國產高品質科幻片和“帶著地球去流浪”的神奇腦洞給觀眾帶來的打破好萊塢科幻片審美疲勞的新鮮感,整個春節期間,影片還在不斷創造出各種社交媒體話題——從國產科幻崛起、“中國硬科幻電影元年”、“空手套戰狼”到對於影片科幻原理如“木星的引力彈弓”

銀翼窟窿多少錢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文/羅曉汀

如果我能穿越到500年後,見到那個時代的人,我想提幾個問題:

2019年春節檔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命運到底被改寫了沒有?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到底有沒有真正到來?

在其後的歲月裡,中國電影工業又到底能打造出多少部讓觀眾震撼的科幻電影?

在2019年春節檔裡,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同時佔據了票房前兩位——《流浪地球》在春節檔六天時間裡斬獲超20億票房,《瘋狂的外星人》緊隨其後。即使疑似遭遇一星惡意差評,《流浪地球》依然取得了春節檔最佳口碑。在過去任何一年,國產科幻片從未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

《紐約時報》對此評論說:“中國是太空探索的後來者,同樣,在電影業中也是科幻片的後來者。但這種局面即將發生改變。”

不過,對經歷過“狼來了”的人來說,總會擔心這又是一出“狼來了”。

從電影《三體》石沉大海至今,每一次對“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呼喚,似乎都會被嚴峻現實打臉。

然而《流浪地球》終於帶來了國產科幻片最需要的東西:希望。而《明日戰記》《上海堡壘》《拓星者》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都將在2019年陸續登場,這一切可能將一個名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希望變成現實。

在電影中,“流浪地球計劃”預計耗費2500年,需要100代人共同努力,而且不知道結果如何。不過國產科幻電影的命運,應該不必如此艱辛曲折。

科幻電影拯救了2019年春節檔

2019年春節檔開始之前,人們一定不會想到,科幻電影竟會成為拯救春節檔的白衣騎士。

2019年春節檔六天,一共產出票房58億,基本與去年持平,但觀影人次1。3億,同比下降10%,少了1400多萬觀眾,這樣高的觀眾流失,主要源自於喜劇電影的集體失利。

在影片上映前,“貓眼電影”等票房預測機構,對《飛馳人生》和《新喜劇之王》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預測,達到了25。9億和19。9億,但如今對兩片的最新預測已經分別縮水了8億和13億。

如果沒有一部爆款電影補上這個巨大的窟窿,2019年春節檔甚至有可能遭遇一場票房坍塌。

但國產科幻片頂了上來。儘管《流浪地球》點映後,業界已經開始看好該片有可能複製去年《紅海行動》的逆襲神話,但最終該片的逆襲腳步,還是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相比《紅海行動》在第7日逆襲成為單日票房冠軍,第23日才成為票房總冠軍,今年春節檔首日票房第四的《流浪地球》第3日便拿下日冠,第4日成為總票房冠軍,最終以20。1億總票房輕鬆登頂春節檔。

甯浩融合了科幻與荒誕喜劇元素的《瘋狂的外星人》一片,票房稍不及預期,但六日累計票房也達到了14。49億元,位列春節檔第二。

最終,這兩部科幻型別的電影拿下了春節檔58億票房大盤中的34。59億,並以科幻型別作品超出業界預期的表現,撐住了這個種子選手整體表現不佳的春節檔。

這一現象,釋放出兩個積極訊號。

一是市場對口碑的反饋速度越來越快,大年初一首日口碑出爐後,《流浪地球》一片在春節期間豆瓣8。0以上、貓眼9。0以上的口碑優勢,迅速引導了票房和排片逆襲,僅到春節檔第三天,該片排片便從首日的11%提升至32%以上,並一路完成票房反超。

另一個重要訊號,則是國產科幻片的強勢崛起。

國產硬科幻大片超出觀眾預期的品質,成為票房逆襲的一大原因。有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打底,給予了影片足夠好的科幻宇宙觀,而郭帆導演帶領下劇組的改編,也為電影賦予了更為本土化的敘事邏輯和更豐富的親情元素。特效則成為影片成功的最大亮點,類似國內地標遭遇冰封、木星撞擊地球等大場面相當壯觀,被網民評價為媲美好萊塢一流水準的“五塊特效”。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過去被認為小眾的國產科幻片完成了從口碑爆款到朋友圈爆款的“降維打擊”。

除了國產高品質科幻片和“帶著地球去流浪”的神奇腦洞給觀眾帶來的打破好萊塢科幻片審美疲勞的新鮮感,整個春節期間,影片還在不斷創造出各種社交媒體話題——從國產科幻崛起、“中國硬科幻電影元年”、“空手套戰狼”到對於影片科幻原理如“木星的引力彈弓”的科學大討論……影片在過年這幾天裡給普通觀眾提供了可以在微博、豆瓣、知乎、朋友圈各抒己見的話題彈藥,從而一舉從口碑爆款升級為朋友圈爆款,而這正是影片能夠打破國內科幻片市場天花板、打破圈層實現票房逆襲的關鍵!

有很多人記得電影中運載車上那句廣播:“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影片中第一次劉啟偷開姥爺的車,聽到這標語直接笑爆。最後一次響起時,吳孟達飾演的姥爺已經去世,劉啟再次開動運載車,親人已經沒了,但地球還在,這也構成了男主最終奮力拯救地球的關鍵動力之一。

而在電影上映後,蘇州、深圳等地都出現了“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的標語。

人民需要國產科幻:“好萊塢科幻大片我都看膩了”

在春節檔開始之前,隨著《流浪地球》的點映,有關電影口碑其實已經陸陸續續在許多人的朋友圈傳開了。

然而還是有許多網友不敢相信國產科幻片真的站起來了,有一位知乎網友評價說:“不看好《流浪地球》,不過嚴重希望被打臉,打完左臉打右臉,最好打得趴在地上再用腳跺~( ̄▽ ̄~)~”。影片製片人龔格爾看到之後,還給這位網友點了個贊。

龔格爾在採訪中對媒體說:“可以看出觀眾對國產科幻小心翼翼的期待卻又怕受傷害的心理。”

與許多觀眾印象不同的是,國產科幻電影不僅不是先天不足,甚至曾經領先亞洲各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一大批題材各異、主題超前的國產科幻片就陸續出現,包括1980年拍攝的講述科學家防止鐳射武器導致世界毀滅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和1990年拍攝的環保題材的《大氣層消失》等。

而1988年拍攝的兒童科幻片《霹靂貝貝》更完成了對整個70後、80後一代的科幻啟蒙,其中當然也包括77年生人的甯浩和80年生人的郭帆。三十一年之後,這兩個當時被電影深深震撼過的少年將會以不同的型別片方式接住國產科幻片的未來。

然而國產科幻片的上一個高峰,似乎也在這裡按下了暫停鍵。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影製作水平的提升,國產科幻卻在編劇視野和故事模式的制約之下,逐漸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想象力。進入90年代,港產科幻片陸續出現過《衛斯理之霸王卸甲》《戇星先生》《天地雄心》《衛斯理之藍血人》等,僅劉德華一人就出演過陳嘉上和王晶導演的兩部港片標準的大製作科幻片,不過均以失敗告終。

到了2010年前後,又先後有《機器俠》《未來警察》等科幻片上映。

如果縱觀整個港片科幻史,不難得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在港片導演中,對科幻片始終念念不忘、屢敗屢戰又鍥而不捨,從90年代到00年代始終有科幻新作產出的導演,竟然是王晶。

這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麼觀眾很難信任國產科幻片:王晶並不完全是一個爛片導演,但他多快好省、善於投機的導演風格,和科幻片製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背道而馳的。

當國產科幻讓出了廣闊的中國電影市場,中國觀眾幾乎都是看著《終結者》《異形》《第三類接觸》《獨立日》《末日天劫》《駭客帝國》《2012》《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好萊塢科幻大片成長起來的。

但國產科幻片一直在市場的夾縫中,奮力尋找自己的空間。

據《2018中國科幻產業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國內院線總票房559億,科幻電影市場總票房為129。59億元,較上年增長61。6%,其中國產科幻電影票房,僅為13。17億元。

由楊冪、霍建華、金士傑等主演的科幻片《逆時營救》,在這一年斬獲了2億票房,位列當年國產科幻片榜首。

2018年上半年,國內科幻電影整體票房為95。06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為8。9億元。

2017年全年,奇幻片和科幻片平均票房達到了2。52億和2。29億,但主要是好萊塢影片貢獻的。

根據騰訊娛樂白皮書資料顯示,中國市場2018年票房破億的科幻片達到了11部,總票房達到了114。2億,但全部來自《復仇者聯盟3》《頭號玩家》《狂暴巨獸》等好萊塢影片;票房破億的奇幻片有15部,總票房達到了 75。1億,但其中包括了《捉妖記2》《超時空同居》《西遊記女兒國》《快把我哥帶走》《祖宗十九代》《雲南蟲谷》《天氣預爆》等7部國產影片,無論從數量還是票房上都佔據了半壁江山。

以上資料實際上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國電影工業已經開始具備打造需要大量特效的高成本電影的能力,觀眾也有著觀看國產高成本型別片的觀影需求;二是多數中國電影人都選擇了奇幻這個更易操作、同時能夠滿足大成本、高回收需求的電影型別。

但被大半個電影界忽略的是,觀眾實際上已經積蓄了巨大的國產科幻片的觀影需求!在漫長的歲月裡,這種需求就像死火山一樣被忽略,可一旦爆發出來,就必將產生驚天動地的力量!

另一方面,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的增長開始遭遇瓶頸。

2018年國產片佔比達到62%,為近五年最高。好萊塢單片平均票房雖依然高達3。48億,但已經較過往相對下滑,類似《環太平洋2》、呂克·貝松導演的《星際特工》等國外科幻片,均在內地票房平淡,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影迷日趨嚴重的對好萊塢式大片的審美疲勞。

需要指出的是,大片和超級大片依然是市場上的絕對主力。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16部超級大片貢獻了314。1億票房,佔新片總票房的54。2%。16部大片貢獻票房108。1億,佔新片總票房的18。7%。兩者以不超過一成的影片數量,貢獻了超過七成的票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許多都是國產大片如《紅海行動》等創造出來的。

好萊塢大片的市場表現,確實從橫掃內地市場演變為了遭遇票房瓶頸,但觀眾們依然願意追求刺激、開放、多元的視聽震撼。科幻片提供的這種簡易粗暴的娛樂方式,依然為市場上的大多數人接受。

觀眾厭倦的不是科幻片,也不是大片,而是好萊塢日益套路化的大片。

這所有的徵兆,都在指向同一件事:科幻電影的歷史性機遇已經到來,但國產科幻電影在2019年之前能提供的產品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片的需求,並未匹配。

用一句大白話說就是:無論是國內科幻產業還是中國電影人,都並沒有意識到,中國觀眾其實這麼想看厲害、精彩的國產科幻片。

這樣的國產科幻片,一直到2019年2月5日,觀眾才等來了。

中國電影科幻往事:2019,科幻電影新元年?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真的到了嗎?

科幻片《拓星者》的導演張小北不認可將任何一年定義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原因是基於常識:元年是一個得回頭說,事後總結回顧的東西。

從《三體》2015年啟動電影版開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一再被提出,卻從未得到現實真正的響應。但現在我們已經聽到了現實的迴應在每個人頭頂嗡嗡作響,那是夢想抽絲拔節的聲音。

然而我們憑什麼認定,2019年就是中國科幻元年?

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國產科幻片產量和票房產出。

既然我們認為好萊塢作為科幻電影強國的依據,是其持續的票房產出能力,那麼同理,一箇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元年最硬的證據,也應該是這些看得見的資料。

那麼2019年我們已知的和未知的資料是什麼?

2019年已經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有兩部:《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已經確認在2019年上映的有較大票房潛力的科幻片還有三部:

滕華濤執導,江南同名小說改編,鹿晗和舒淇主演的暑期檔電影《上海堡壘》。

大陸香港合拍的,古天樂創辦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公司承包了電影的絕大部分特效的《明日戰記》。

以及張小北籌備多年的科幻片《拓星者》。

目前貓眼電影對於《流浪地球》的票房預測穩定在51億左右,《瘋狂的外星人》則是23億。

接下來是個人判斷:擁有舒淇和鹿晗的《上海堡壘》,參照兩人近年主演的電影票房、電影體量、IP號召力以及宣發力度等判斷,票房應該不會少於8億。

《明日戰記》前期曝光的一系列影片物料顯示,片中的城市機甲對戰、浩瀚星辰、瀕臨危機地球等特效製作,都讓影迷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參照古天樂+劉青雲組合的《竊聽風雲》系列在內地市場極其穩定的票房表現,這部帶給觀眾更大新鮮感的、有強特效加持的合拍科幻大片,內地票房應該有機會衝擊10億以上。

張小北的《拓星者》,明星陣容相對薄弱,僅有宋洋知名度相對較高,但也不排除它有可能成為票房黑馬。

那麼以上主要影片票房和預測票房相加以後,2019年國產科幻電影的票房大盤會在什麼區間呢?

不誇張地說,可能會在90-100億,甚至不排除還有更大突破的可能。

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將迎來一個調整期。提高電影產業的整體實力,將取代票房增長,成為中國電影新的主題。而春節檔觀影人次下降,票房增長與去年基本持平的市場表現,也與這一判斷吻合。

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在2018年成功達到了609。8億,那麼我們大膽估計一下,2019年僅國產科幻電影在全年總票房的佔比,完全可能達到七分之一,甚至是更高的佔比。

如果國產科幻電影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市場佔比的話,2019年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依據夠不夠呢?當然是夠的。

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一直像是一座山脈,雖然越跑越近,但始終未抵達山腳,可是現在我們的確已經看到山腳了,並且正在向山腳趕去。剩下的問題,完全可以交給未來。

這並不意味著通往山腳的道路一夜之間就開闊敞亮了。

觀眾的喜好存在一定的週期性,某一個電影型別、某個題材被過度消耗的話,影響力是會下降的。春節檔國產科幻電影的火熱,已經催生出許多篇暢想“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和中國電影工業成熟期到來的文章,但需要理性看待的是,前幾年動畫電影《大聖歸來》也曾帶起一股國漫熱潮,可過高的期望,反而讓後面的作品承受巨大壓力,上映不如預期便惡評如潮,結果反倒讓後繼者如履薄冰。

即使中國已經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硬核科幻片,所有的國產科幻片導演們依然宛如外星上孤獨前行的拓荒者。

與歐美、日本等科幻產業成熟國家相比,中國科幻土壤依然薄弱,雖然前有劉慈欣的《三體》一舉拿下雨果獎,後有《流浪地球》在大眾輿論中引發熱議,但科幻文化在中國仍然不屬於大眾文化,2017年上映的神級科幻片經典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在國內票房僅為7695。8萬元,假設這就是國內硬科幻影迷“自產”的票房上限,那麼要支撐大體量的國產科幻片,就必須撬動更廣泛的大眾市場。

劉慈欣曾對媒體表示,他從開始創作的那天起,就意識到科幻作品有著商業屬性,必須考慮市場。

目前很多對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的討論,都開始將《流浪地球》哲學深度不足等問題作為缺點,提出要像《盜夢空間》《降臨》等片一樣,融入更多的哲學思考乃至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但作為商業片講,先在型別片技術上日臻成熟,力爭首先贏回觀眾的信心,國產科幻片才能活下來、紮下根,才有未來。

未來是什麼樣?科幻電影需要在銀幕上以視覺方式呈現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麼首先要擁有一整套包含科幻編劇、美術、特技攝影、模型製作、特效化妝等環節,以及背後完整工業流程的工業體系的支撐。

幾部電影或許可以以一己之力把國產科幻片拉高到世界水平,但從偶然到必然,需要的是幾代人的努力。

艱難嗎?艱難!但劉慈欣在原著《流浪地球》小說裡寫道: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在《流浪地球》的拍攝過程中,為了尋找劉培強的扮演者,劇組和影視圈內的一些著名演員碰過面。他們沒有嘲笑《流浪地球》,卻也很真誠地表示“中國科幻電影應該是拍不了”。

然而有人是相信的。

郭帆後來迴應那個“空手套戰狼“的故事時說:吳京在《流浪地球》製作最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其實不是吳京相信我們整個團隊有多麼大的能力,而是他相信未來我們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科幻片。

在郭帆、吳京以及他們身後7000人的團隊沒有放棄的時候,一箇中國香港明星也沒有放棄希望,為了實現多年的科幻夢想,古天樂拍攝《明日戰記》之前不惜收購了許多後期製作、數碼特效和特效化妝的公司,就是為了給片中的特效部分加碼,從而讓港片特效達到國際水準。這部電影的片名,已經說明了一切—— 一部香港電影人眼中國產科幻電影的明日戰記。

當“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不再是個概念,而是個很可能正在到來的現實,那麼下一個更宏大的命題就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之後,未來將通向何方?

《流浪地球》小說的開篇寫道:“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電影裡說,“我們選擇希望”。導演郭帆說,即使是做中國科幻電影的鋪路石,也是值得的。

無論《流浪地球》將國產科幻電影導向何處,我們想要選擇的,都是希望。

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劉慈欣說,沒人能預測未來。

這或許是基於科幻的平行宇宙理論:我並不知道正通向的是哪一個未來。

但當這麼多硬核的電影人去拍一部硬核的電影,有些故事的結局又似乎早已註定。

這一刻,我彷彿真的穿越到了500年後,一個手拿《中國電影科幻往事》歷史文獻的孩子一字一頓地告訴我:是啊,2019年,歷史記載就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啊……你是從古代來的吧,這都不知道?

所有的未來都會成為歷史,而科幻的意義,在於創造有關未來的想象。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科幻電影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將想象變成現實的最好的科幻故事。

祝國產科幻電影好運!

祝中國科幻好運!

【責任編輯:劉維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