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十日談|搖啊搖,搖到“划船總會”

簡介經過精心修繕,划船總會主樓作為外灘新地標,得以重現,其門牌號為“南蘇州路76號”

搖啊搖十五搖過春分

十日談|搖啊搖,搖到“划船總會”

沈從文繪製的外灘速寫

幾天前,朋友約飯,路過外灘。因時間尚早,便去“外灘源”走走。一路走一路瞎想,假如當年英國領事館在南市姚家弄駐留不遷,今日外灘風貌應該有所不同吧?

穿過圓明園路,拐過新天安堂,就走到了南蘇州路上,一幢紅磚樓房映入眼簾。這樓房,曾被沈從文盡收眼底。1957年4月21日,沈從文到達上海,住上海大廈10樓。第二天一早,他推窗望去,蘇州河上一片繁忙,他立刻拿出紙筆,畫了一幅速寫:外灘,外白渡橋,來來往往的小船……蘇州河堤岸,有一幢長方體樓房,沈從文寥寥幾筆,將它們勾勒於畫面右側。也許,他未必知道,這就是著名的“划船總會”。

上海開埠後,西方僑民紛至沓來。外灘沿岸,常有招徠生意的小船泊靠。一首“洋涇浜”竹枝詞曾這樣描寫:“高叫克明聲震耳,梅琶谷特克林蠻。”這“克明”就是英文“進來”(come in)的意思;“梅琶谷特克林蠻”,則表示“我的船既漂亮又幹淨”(my boat good clean man)。1852年後,黃浦灘頭小船日漸增多。除了擺渡,西方僑民與水手又玩起了划船競逐,近代學者王韜稱之為“鬥船”,“鬥時,數十舟並駕齊驅,爭先競進,乘風破浪,捷若飛鳧。”

十日談|搖啊搖,搖到“划船總會”

1905年划船總會主樓和東翼

1863年,“划船總會”(Shanghai Rowing Club)應運而生。划船總會又稱“划船俱樂部”,主要成員為英國僑民,最初沒有會所。到了1905年,租界當局在外白渡橋和乍浦路橋之間,建了一幢長條樓房,作為划船總會總部。該樓房高兩層,東翼為船庫,西翼為游泳池,中部則為會所,內設酒吧、西餐廳、桌球室和觀景陽臺等設施。全樓清水牆面、紅磚紅瓦,頂部為維多利亞風格,區域性帶巴洛克裝飾,與附近的英領館、新天安堂融為一體。

誰也不會想到,這幢樓,後來成為上海城市記憶的組成部分。1953年,划船總會資產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俱樂部樓房改為“黃浦游泳池”,成為上海最大的公共遊泳池之一。這裡,走出過新中國第一代游泳運動員和賽艇運動員,被譽為“水上搖籃”。

那時,這裡也是無數文藝青年膜拜的“聖地”。據說,青年陳逸飛的家就曾住在附近,他對黃浦游泳池的建築和歷史十分著迷。那背靠蘇州河、旁倚外白渡橋的地理環境,讓他常懷“船下之水,水上之橋,船遊橋下,橋飛水上”的遐想。後來,陳逸飛創作過不少“橋飛水上”的畫作,他最初的靈感,恐怕就與此有關。

上世紀90年代初,划船總會樓房東翼因造吳淞路閘橋被拆除,後來西翼也被拆除。只剩下中部主樓孤零零地杵在那裡,破舊不堪。2009年,中部主樓也面臨被拆危險。那時,我在漢口路上班,幾乎天天走過這裡。眼見它被拆得只剩下軀殼,心痛不已。後來,幸有專家、學者持續呼籲,主樓結構終得儲存。經過精心修繕,划船總會主樓作為外灘新地標,得以重現,其門牌號為“南蘇州路76號”。

十日談|搖啊搖,搖到“划船總會”

南蘇州路76號原划船總會舊址

現在,我就站在這幢紅磚小樓前。凝望著外白渡橋,耳畔響起“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童謠……忽然想到,這划船總會與外白渡橋,還真是絕配——前者是“搖啊搖”,後者是“外婆橋”,它們喚起的城市文化記憶,要遠遠大於它們的實用功能。(讀史老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