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醒醒!誤入炒鞋圈的年輕人,風險已開始暴露

簡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10月中旬釋出的金融簡報指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

get上賣的鞋可信嗎

“一雙鞋暴漲4倍”“炒幣已經是老年人,未來是屬於炒鞋和炒裙子的!”……在財富神話的刺激下,炒鞋成為一場近乎瘋狂的年輕人逐利熱潮,甚至出現“K線圖”“雲炒鞋”等金融花樣。近期,上海、深圳等多地監管部門相繼提示要防範炒鞋熱潮背後的金融風險。

醒醒!誤入炒鞋圈的年輕人,風險已開始暴露

一些年輕人落入炒鞋圈

多位金融專家認為,球鞋不容易儲存,稀缺性沒有保證,消費者的喜好隨時可能變化,還有很多假貨充斥市場,並不適合投資。商業推手採用金融槓桿炒鞋,屬於典型的“泡沫”,有的甚至是騙局。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10月中旬釋出的金融簡報指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記者調查發現,“炒鞋圈”的分期付款等金融加槓桿服務仍然存在。

記者隨機調查了5款App發現,“毒”“nice”“Yoho!Buy有貨”“get”這四個平臺目前已經不支援分期支付,而“識貨”App採取導流模式,直接跳轉到淘寶店鋪,仍然可以用花唄分期進行支付。

更隱蔽的是,“get”App在10月中旬雖然已經宣佈暫停“樂卡分期支付”服務,但在其合作方“分期樂”的購物App上,“get運動潮流專營店”在售的球鞋仍然可以使用分期支付的方式。實際上,在“分期樂”App上,在售的球鞋都可以使用分期月供的方式支付,從2期到36期均有。

記者瀏覽一些論壇看到,選擇分期方式炒鞋的主要是一些手頭資金不多的大學生。“刷信用卡然後進行分期來炒鞋,最近行情不對,價格跌了不少,鞋市好像要崩,每天精神都在崩潰邊緣。”北京一位大學生劉澤告訴記者。

炒鞋風險已開始暴露

為了刺激交易,有的平臺搞起了寄存模式。買家不必拿到實物,遇到漲價可以把鞋轉賣給其他人。在這種“鞋不過手”的炒作模式下,一旦出現問題,使用者將面臨“財物兩空”的風險。

有的平臺還推出預售模式,相當於購買“鞋期貨”。

上海一位炒鞋客告訴記者:“預售就是賭未來的價格走勢。我前幾天用1萬多元的預售價格搶了10雙鞋,到正式發售的時候市場價跌到了4000多元,虧慘了。”

炒鞋過程中還有不少“操盤手”。“莊家頻繁買進賣出,拉昇價格,誘導散戶入場,從而將囤貨在高價時賣出。”一位收藏籃球鞋的“資深玩家”告訴記者,“莊家炒熱一些鞋款,帶動更多人聞風購買,使得球鞋市場出現大量泡沫。”

實際上,擊鼓傳花的金融風險已經開始暴露。近期,幾款熱門球鞋的價格都出現明顯回落。11月以來,價格下跌的球鞋佔比開始增多,價格較高點跳水20%、30%已是常態。

炒鞋金融化需加強監管

上海市律師協會金融工具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葉峰新建議,應對鞋類交易平臺加強監管,審查平臺的運營模式,嚴禁助長炒鞋風氣的運營手段。

劉遠舉認為,國家對金融化的操作平臺有嚴格的資訊披露和資格審查等要求。而目前這些把鞋證券化的平臺,由於是新興事物,並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很容易造成金融風險。

“應該在降低散戶槓桿上做文章。”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朱峰認為,對於一些信貸資格不足、還款能力明顯較弱的消費者,金融機構在對其發放消費貸時要嚴格審查其資質,使消費貸的發放環節變得更加規範,嚴禁大量槓桿資金用於炒鞋行為。

專家提醒,無論球鞋還是裙子等,年輕人有個性化需求是正常的,但由於在法律和金融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並不適合盲目跟風投資。年輕人切勿跟風炒作,指望炒鞋、炒裙子等牟利的投機心理不切實際,容易落入陷阱,成為接盤俠。

流程編輯 tf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