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乖孩子就一定是一個好孩子嗎?

  • 由 心理諮詢師郭利方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06-24
簡介時間長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能會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徵得父母的同意,這樣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有創新精神呢

乖孩子的乖能組什麼詞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乖孩子嗎?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父母都會給出肯定的回答。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作為父母,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合適得體。從家裡的吃喝拉撒到學習到與人交往,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讓人省心的乖孩子。可是,乖孩子就一定是一個好孩子嗎?

首先,乖孩子可能意味著他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為了討好他人做出讓步,形成我們所說的討好型人格。

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乖孩子就一定是一個好孩子嗎?

有的孩子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刻意展現自己乖的部分。到了客人家裡,明明想吃好吃的零食卻推脫著不吃。明明非常不捨得,卻在父母的要求之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先玩。明明很羨慕同學的新書包,卻不敢向父母要求買一個。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容易缺少幸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懂得拒絕別人,害怕與別人出現衝突。他們被“乖”這個字牢牢束縛著,擔心自己的行為一旦不符合別人的期待,自己就不受歡迎了。他們很少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總是充當奉獻者、讓步者的角色,活不出真實的自己。

其次,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可能會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讓他們變得沒有主見,缺乏創新能力。

爸爸媽媽每天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孩子不需要自己思考,似乎只按照大人說的去做就可以了。時間長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能會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徵得父母的同意,這樣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有創新精神呢?

如果沒有了父母的指示,孩子自己會陷入迷茫和慌亂,因為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確,不敢輕易嘗試。他們一直以來都是跟隨者父母的腳步前行,父母不在了,他們就沒有了方向。有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其餘的都不用管。”有些孩子確實向父母所說的那樣好好學習,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但是上了大學之後缺乏獨立生活、自主學習的能力,無法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最終輟學,這樣的例子數見不鮮。

最後,乖孩子的內心可能有很多問題,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父母所要求的的乖可能不是孩子想要的,有些孩子只是害怕父母的批評或者不想讓大人失望而刻意隱藏了自己真實的內心,他的內心可能積攢了很多不滿、委屈、失望等負面情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總有一天,這些情緒會以一種極端方式爆發出來,造成嚴重的後果。

2016年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曾經轟動一時,這個學生曾是眾人眼中的乖孩子,在他的同學、朋友與老師對新京報記者的回憶中,吳謝宇是一個成績異常優異、有著清晰人生規劃的瘦高個男生。網路上有關他的痕跡,幾乎均與表彰有關。他熱心幫助同學,被稱為籃球界的“籃板大師”,開朗而自律。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名乖孩子卻以十分縝密的手段親手殺害了自己的親生母親。雖然真實的殺人動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很乖的孩子具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我們不能把乖與否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

比起乖孩子,父母應該培養的是一個身心健康、勇敢做自己的孩子。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