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簡介如來自螞蟥嶺腳下村莊的人群,我們管他(她)叫“過朗境”,姑娘們頭上戴的是“平頭竹帽”,帽下墊一條毛巾把小臉蛋遮住,穿著的衣服顯得很擠而且很短,風把衣角一撩開肚臍就裸露出來,外地人看到這場景捂住嘴巴笑,但對於她們來說已是習以為常,俏皮的村姑看

正月十六是鬼節嗎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剛過完沒幾天,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腳步聲緊跟著來。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除了春節外當數八月十五中秋節最隆重、最熱鬧。我們孩提的那個年代,久不久就問父母:“什麼時候才到中秋節?”,這是因為中秋節在我們孩子的心目中,充滿著美好的期待,作為父母親又何嘗不瞭解孩子們的心情,在他們腦子裡,哪一天是農曆初一?哪一天是十五?一年二十四個節氣,記得清清楚楚。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1991年八月十五中和鎮調聲。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1991年正月十六白馬井調聲。

老一輩人對中秋節重視程度絕不亞於春節,只不過是過節的時間比不上春節長而已。如果說,七月節在人們心目中是“鬼節”要停止許多活動的話,那麼從八月初開始人們則把一個月來的壓抑心情全部釋放出來。年邁的父母此時要為快要成親的兒女請來“先生爸”“看日子”;喬遷新居的“日子”多數人也是喜歡選擇在八月十五的前後;生意人則在為製作中秋餅上精打細算;鎮上供銷社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時下男女青年趕時髦的特點,早早就將緊俏物資“的確涼”“雙風布”布料進貨入庫;來自千年古鎮的鑲牙齒工匠生意驟然火爆,男女青年的牙齒原本是雪白堅固的,為了時髦,非要在一個醒目的位置上左鑲金右鑲銀,儘管價格不菲但也在所不惜,沙輪打磨牙齒帶來一時的痛苦他們寧可忍受,當他們對著鏡子左看看右瞧瞧已做好的金牙銀牙,心裡的喜悅難以言表。作為小孩子,自然不去管大人的事,最關心的就是有月餅吃。其實不用我們開口,父母早已把孩子們的心事排在過節的“重要議事日程”。我家有三套月餅模具,一套是兩個獅子玩耍繡球。中間一條緞帶刻有“吉祥如意”的字樣,一套是牡丹圖案,再一套是“百鳥朝鳳圖”,全都是用堅硬的荔枝木雕刻而成,圖案的製作非常精美細膩。做月餅的工藝流程也是一件辛苦又細膩的體力活,先把浸泡過的粳米在石臼裡舂成米粉,在米粉裡摻有各種作料和水攪拌,把拌好的米粉放進模具壓成月餅,用舊報紙墊底,放進大鐵鍋蒸熟。我們捧著剛蒸好的月餅一蹦一跳地跑到外面和小朋友們相互比較,看看誰家的手藝精、味道好。到了晚上,和父母坐在草蓆上,等到月亮升至正中,在月餅上面插上一柱香,對著月亮和父母各拜三下,口裡喊著:“拜中秋,拜月亮,拜到爸媽牙齒長!”。做完這些規矩後,把一根針輕輕地浮在碗裡的清水上,看看月光下的針像啥形狀,父母說:“要是像米舂,就是五穀豐登的好年景,要是像螞蟥,就是天旱不下雨顆粒無收的壞年景。”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1983年大年初一光村擺亮調聲。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198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到木棠黃河撈坡拍攝儋州調聲。

八月十五這一天,可以說是青年男女的天下,小墟上萬人空巷,來自周邊方圓十幾裡的青年男女行走在不太寬敞的街道上,每個鄉鎮、每個村莊男女的衣服褲子顏色和款式都不同,頭上戴的竹頭帽、帽子的綁帶也不一樣。如來自螞蟥嶺腳下村莊的人群,我們管他(她)叫“過朗境”,姑娘們頭上戴的是“平頭竹帽”,帽下墊一條毛巾把小臉蛋遮住,穿著的衣服顯得很擠而且很短,風把衣角一撩開肚臍就裸露出來,外地人看到這場景捂住嘴巴笑,但對於她們來說已是習以為常,俏皮的村姑看到人朝著她指手畫腳時竟說了句你想象不到的話:“看什麼看,不就是一塊肉嗎!”更有意思的是在她的腰間繫著一串長短不一的鑰匙,鑰匙中有幾把是開舊式銅鎖用的,走起路來鑰匙碰撞聲叮叮噹噹的響,吸引人們投來好奇的目光;而“永昌境”的姑娘們穿的衣服則比較寬鬆,但褲腳特別的大,當地人說是“唐裝衫配大腳褲,行路好比人搖擼。”因其褲頭大,穿褲時要左搭右折再用一根布帶綁緊。頭上戴的是“尖頭帽”,帽的下沿印有205數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那年頭沒有化妝品,女青年的嘴唇、眼睛都是原汁原味的青春膚色,頂多是抹上少許的爽身粉,就算奢侈的化妝。這些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打扮的年輕村姑,簡直就是移動的“服裝展”,她們就是透過自己的穿著打扮,向人們展示自己的青春美和樸實勤勞的氣質。男女之間就是透過八月十五這個平臺來尋找心中的“白馬王子”和“窈窕淑女”。為了表示他(她)們的思念之情,贈送月餅是最好的禮物,“八月十五中秋餅,等哥買給咱儂拎”。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放聲高歌 鄧廣德拍攝於1984年八月初五中和鎮“趕雞坡”。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儋州調聲歌海 鄧廣德拍攝於1984年八月初五中和鎮“趕雞坡”。

大半天的“邏村”(逛街)之後,接下來就是男女相約到傳統的地點唱起儋州調聲,如六十年代的光村調聲地點就有“江基頭”“擺椋”(一棵土壇樹)“黑撈坡”,木棠鎮有“王河撈”,中和鎮有“趕雞坡”等等。當你親臨其境,看到調聲有如排山倒海,一個個如痴如醉的壯觀場面時,你才真正領會:“儋州自古稱歌海,山歌唱得百花開。村村都有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臺”的深刻含義。待到太陽西斜,他們才依依不捨分手,此時此刻,男青年是多麼想“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是,作為當地的習俗,農曆初一和十五,女方是不在外過夜的,為了不讓男方尷尬,女方委婉地唱出兩句歌:“除開初一與十五,幾時哥囑儂都來”,聽到女方這句通情又達理的安慰,男方立即迴應:“只要儂有心來邏,解放牌車載儂來”。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2019年第二屆儋州調聲比賽活動現場。

提起中秋,勾起多少儋州人的回憶?

▲2019年儋州調聲文化公園開園活動現場。

如今國家強大,社會進步,生活富裕,孩子們平時穿著打扮、一日三餐,跟逢年過節沒有太大的差別。在他們的心目中,對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期盼和關注已慢慢淡化。但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卻完全不一樣,在他們看來,過好八月十五中秋節既是紀念祖先,又是對鄉愁的美好回憶。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吳文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