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明代碗口銃:出土於“靖難之役”主戰場

簡介被先進武器“擠”出歷史舞臺在德州市博物館展廳裡陳列的火銃就是明代初期的銅質手銃和銅質碗口銃,鑄造時間大致為洪武時期,其鑄造工藝精細,形制統一,是明初銅銃標準化生產的精品

靖難之役的主戰場在哪裡

明代碗口銃:出土於“靖難之役”主戰場

碗口銃

明初已實行標準化生產

火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一般由銅或鐵鑄成,銅鑄居多,最早出現於中國元代,因其強大的攻擊力,一經出現就成為元代軍隊的重要裝備。

明代初期,由於火銃在元末明初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其鑄造得到了統治者的進一步重視。洪武時期,火銃鑄造由軍器局和兵仗局專門負責,實行標準化生產,部分銃身還刻有鑄銃時間、地點、銃身重量、鑄銃匠人姓名、使用地點等銘文,以保證生產質量和使用的制度化。永樂年間,火銃在結構、品種、質量、效能等方面不斷地改良和強化,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永樂系列制式銅銃。在軍隊制式化配備方面,早在明太祖初期,政府就規定各地衛所按駐軍總數百分之十的比例裝備火銃,水軍每艘海運船必須裝備一定數量的碗口銃和手銃。明成祖時期,專門建立操習銃炮的神機營,成為中國最早專用火器的新兵種。明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使火銃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

火銃是如何“發威”的

明初火銃由前膛、藥室和尾銎三個部分組成,通常分為:單兵使用的手銃、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碗口銃、盞口銃及多管銃等。其中手銃輕巧靈便,銃身細長,前膛呈圓筒形,內放彈丸,藥室呈球形隆起,室壁有火門,可安放火線點火,尾銎中空,可安裝木柄,便於發射者手持。碗口銃因銃口形狀而得名,基本構造與手銃類似,形體短粗,可容較多的彈丸。碗口銃尾銎較寬大,發射時,可將銃身固定於木架上,透過調整下墊木塊改變射擊角度。

火銃在發射時,先把火藥從銃口裝進藥室,再塞入用木頭做成的馬子,用來封閉氣體,然後將石彈、鐵彈等實心彈丸裝入前膛,用火繩透過火門點火,點燃藥室裡的火藥,火藥燃燒生成大量的高溫氣體,就可以將前膛的彈丸推射出膛。根據種類不同,火銃的射程在數十步至數百步不等,殺傷力巨大。當然,火銃也存在裝填費時、射擊精度低等明顯缺陷,這也是它們一直不能成為當時軍隊主流武器裝備的重要原因。

被先進武器“擠”出歷史舞臺

在德州市博物館展廳裡陳列的火銃就是明代初期的銅質手銃和銅質碗口銃,鑄造時間大致為洪武時期,其鑄造工藝精細,形制統一,是明初銅銃標準化生產的精品。其中一件手銃被定級為一級文物。

這些銅銃的出土大致與明初德州衛的設定以及“靖難之役”有關。因德州地處南北漕運要道,洪武九年(1376年),德州守禦所改為德州衛,設有前、後、左、右、中、中左六個千戶所,軍士共計數千名。按照明代軍隊裝備配置規定,德州衛駐軍應長期配備數百件手銃、碗口銃等火器。此外,德州衛也是明初“靖難之役”的主戰場之一,南北軍在此展開了長達兩年的反覆爭奪,火銃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德州出土大量的銅銃文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物競天擇是世間萬物不變之法則。從嘉靖時期開始,隨著葡萄牙人先進佛朗機炮和火繩槍的傳入,興盛了兩百餘年的火銃逐漸遠離中國火器的中心舞臺,直至湮沒。憶過往,嘆興衰。對於這些當年的“戰場神器”來說,我們如今也只能從其斑駁的身影和史書記載中感慨它們曾經的輝煌和榮耀了。

( 徐振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