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登琅琊臺記

簡介附錄一:《史記》記載秦始皇三次登臨琅琊臺記錄以及琅琊石刻文字: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

海神石像怎麼打我的勇者

2021年2月13日,秦始皇首次登臨琅琊臺(公元前219年)2040年後,我們遊覽了琅琊臺。

登琅琊臺記

二零二一年大年初一,我和家人住在了膠南城市陽臺的一家酒店裡,第二天醒來,盤點膠南還有哪些景點沒有去過,就想到了琅琊臺。

大年初二一早,海邊有霧,我們首先沿著海岸線往南走,到達海軍公園,霧氣更大了,路邊的飛機大炮都看不清楚,我們就一路向西去琅琊臺。

我們沿國道228行進約30公里,按導航左拐,進入陳家臺後村,再右拐進登臺路,路上開始堵車,大約半小時後,進入沙土地面的停車場。因為春節假期加上景區免費,停車場車滿為患。

登琅琊臺記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一座183米的小山,之所以能夠吸引這麼多遊客,不是因為仙,而是因為大家都熟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但當年徐福從這裡出海尋找仙人、山北之灣名曰龍灣,所以此地和仙和龍也算有關係。

山雖然不高,我們還是決定坐電瓶車上去,然後步行下來。不知道當年秦始皇是自己走上來的還是被別人抬上來的。

從電瓶車下來,首先看到一個琅琊臺夯土層的遺址。

登琅琊臺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秦始皇41歲,東巡郡縣,來到琅琊臺,非常高興,居留三個月,又徵集3萬人來修琅琊臺,據說把山頂用夯土硬生生加高了9釐米。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42歲,又來過琅琊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50歲,從會稽山北上琅琊臺,返程路上病逝。

一個距離咸陽遙遠的海濱,一座一百多米的山丘,為何秦始皇來了三次?

登琅琊臺記

從夯土層的遺址繼續往上幾十個臺階,就到達琅琊台山頂。山頂有秦始皇和群臣的石像,華蓋下秦始皇揮手東指,彷彿看到了仙人。此處向東俯瞰龍灣,波瀾壯闊,讓人胸襟大開,龍灣之名或許就因為波浪翻湧時狀如飛龍吧,灣上偶有低矮的浮雲掠過,彷彿波浪升騰所致,明代諸城知縣顏悅道《登琅琊述》所言“倏起一龍”大概就是觀波如龍的意思吧。

登琅琊臺記

登琅琊臺記

隔龍灣對望,大珠山壯闊雋美,山石嶙峋而少樹木,更覺山勢孤高,雖然大珠山海拔也不過486米。視線越過大珠山繼續往海里去,彷彿還能看到一層山,我估計可能是嶗山吧。

在山頂可以看到往龍灣方向有一條筆直的臺階路,可能太過陡峭,被封住了。看介紹秦御道分為三條,這是最北面的一條。

登琅琊臺記

從山頂下山幾十米,可以看到琅琊臺石刻的巨石複製品,看《史記。秦始皇本紀》可以發現,秦始皇是很喜歡刻石立功的,泰山、芝罘、琅琊、會稽山……到處有秦始皇的石刻。不過當年的琅琊刻石早就不見了,反而記錄在《史記》書籍中,保留了石刻的全文。

登琅琊臺記

由此可想,刻在石頭上不一定比寫在竹簡上留存更久遠,當然其中的內容是最重要,無論紙張還是石刻,載體可以幻滅,但是文字內容卻可以長存。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第二年,秦二世巡至琅琊臺,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詔書和大臣從者名。

自公元前219年至公元1076年,1295年後,蘇軾到山東密州做太守,在民間見到了秦二世的石刻拓本。此段記錄在《書琅琊篆後》。

相傳兩次石刻都是李斯的筆跡,琅琊刻石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會稽刻石》合稱“秦四山刻石”,琅琊殘石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保留書法痕跡而言,石刻優於竹簡紙張,戰國竹簡僅有儲存在古墓、流沙等特殊環境中,今天才能得見真跡,而石刻即使暴露在日曬風雨中,跨越兩千多年,也還能看到痕跡。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類的粘合劑,相比較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至今都不再使用,只有中華文字跨越三千年,一個現代人可以透過字典等工具輕鬆看懂秦代的小篆、周朝的金文乃至商朝的甲骨文,真是穿越時空的一種奇妙體驗!

登琅琊臺記

從琅琊複製的石刻處繼續往下走,就到了在琅琊臺和爭高山之間的一片平地,平地北側佇立著觀龍閣。這裡的重要遺蹟是《登琅琊述》原碑,是明代諸城知縣顏悅道登琅琊臺後寫下的文字,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立於琅琊臺上,全文619字,配合這個文言文內容的,還有一個現代的白話文石碑、一橫一豎兩塊黑底金色的龍字石碑和描繪文中“倏起一龍”場景的石碑。

登琅琊臺記

登琅琊臺記

登琅琊臺記

登琅琊臺記

自秦始皇父子登臨琅琊臺後,後代帝王將相有無數人登臨此地,獨有明朝一個地方官員的文章能立幾塊石碑,也算是殊榮有加,顏悅道還有一個身份是顏真卿的後代。

觀龍閣附近還有一位現代人寫的古詩石碑:

江山一統霸業成,豐功偉績誰與爭?

七巡天下安國事,三顧琅玡慰民情。

可歎尋仙遣徐福,至此人間留笑柄。

千古一帝今何在?碧海煙波浩渺中。

辛卯清明與明正弟赴琅玡臺即席賦詩 丁謙。

登琅琊臺記

今天的琅琊臺屬於青島市,明清時代屬於諸城市,所以是諸城知縣轄區。

登琅琊臺記

從觀龍閣往南,就是雲梯,據介紹有336級,下來雲梯,便是龍王殿,門口是篆書的對聯:盛世琅琊開新紀福佑天下,浩瀚東海聚神龍澤惠眾生。

登琅琊臺記

再往下是徐福殿,門口是隸書對聯:三千男女泛槎去,萬里蓬瀛入望來。

登琅琊臺記

徐福直至今天都是話題感十足的人物:一位幫秦始皇尋找仙人仙藥的方士、一位帶三千童年童女航海的船長、所謂日本人的祖先、能騙過秦始皇的人……

秦始皇41歲時,巡遊中國,修築琅琊臺,也讓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從琅琊出發尋找仙人,秦始皇50歲時,又巡遊中國,問徐福仙藥找的怎麼樣了,他說海中有大魚阻撓,秦始皇還率軍在海上射殺大魚,回程路上就去世了。徐福也不知所終,很難想象,秦始皇再活幾年,再問徐福如果還找不到仙藥,會不會殺了他,但是徐福確實福大命大,在海上不知所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死在日本。

登琅琊臺記

從徐福殿下來,基本到平地了,左拐不遠就是出口。183米的山,從南坡下山能這麼長的距離,也超出我的預想了。

在入口附近,還有一個琅琊文化陳列館,是關門狀態,門口對聯是“仙台遠目三山書見,福地清心四時承平”。門口有一尊秦始皇的塑像。

登琅琊臺記

琅琊臺附近還有兩座海島,命名都和秦始皇有關:臺之東南的齋堂島,相傳秦始皇的侍從曾齋戒於此,此島較大,島上今天還有村莊。臺之西南的沐官島,傳為秦始皇從官沐浴之所,此島較小,島上已經沒有常住人口了。

至此琅琊臺半日遊結束了,但是秦始皇為何來三次的疑問還是沒有解開,回家後繼續查閱資料,做如下思考:

一、對海上仙藥的期待:徐福尋仙的船隊從此出發,也承載著秦始皇對長生不老的期望。

二、祭祀神仙的重要場地:《史記。封禪書》記載: “於是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樑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並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也就是說,在琅琊臺祭祀四時主的歷史,可能追溯到周朝姜子牙時期,秦始皇對祭祀顯然更加虔誠。

三、對周邊自然環境的喜愛:《史記》 記載是: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因為什麼秦皇大樂不太清楚,反正在此呆了三個月。秦始皇39歲統一中國,39歲之前大部分時間應該是在秦國待著的,齊國是最後消滅的,統一後兩年的41歲,他就來齊國所在地巡遊,不知道這是不是秦始皇第一次見到大海,也可能是大海風光吸引了內陸地區的秦始皇。

四、對古代帝王霸業的相惜:比如說秦始皇來過琅琊臺,漢武帝也會來。秦始皇之所以來,是不是因為兩百多年前的越王勾踐曾經來過?

據傳說,越王勾踐(公元前 520年-公元前 464年)在公元前472年,戰勝齊國後,曾將越國都城會稽山遷移至琅琊臺,一般認為就是今天青島的琅琊臺,當時應該是霸佔了齊國之地,但是也有歷史專家說勾踐不可能北上那麼遠,當時的琅琊臺可能是今天江蘇連雲港的錦屏山。

這種歷史爭議我不是歷史專家不做點評,但是今天琅琊臺景點中早就安排勾踐的場景了,琅琊臺東側有一座望越樓,我們由西而南下山沒有經過,望越樓上越王勾踐遙望故鄉的塑像。甚至還有一種民間傳說,琅琊臺就是越王勾踐的墓冢。

2021年2月13日,秦始皇首次登臨琅琊臺(公元前219年)2040年後,我們遊覽了琅琊臺。

附錄一:《史記》記載秦始皇三次登臨琅琊臺記錄以及琅琊石刻文字:

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臺下,復十二歲。作琅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曰:

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鹹知所闢。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闢隱,專務肅莊。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驩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既已,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二十九年,始皇東遊。……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

附錄二:秦二世石刻內容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

制曰:“可。”

附錄三:蘇軾《書琅琊篆後》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初並天下。二十八年,親巡東方海上,登琅琊臺,觀出日,樂之忘歸,徙黔首三萬家臺下,刻石頌秦德焉,二世元年,復刻詔書其旁。今頌詩亡矣,其從臣姓名僅有存者,而二世詔書具在。

自始皇帝二十八年,歲在壬午,至今熙寧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五年。而蜀人蘇軾來守高密,得舊紙本於民間,比今所見,猶為完好,知其存者,磨滅無日矣。而廬江文勳適以事至密。勳好善篆,得李斯用筆意,乃摹諸石,置之超然臺上。夫秦雖無道,然所立有絕人者。其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廢。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正月七日甲子記。

附錄四:《登琅琊述》 正文

愚少時得異夢焉,隨仙人陟琅琊之巔,栩栩然適也。越二十年,而景在胸間,莫知所驗。竊以為,寒族魯裔也,沿於唐平原太守魯公之瓜(前加氵旁)。當元太(泰)定間,有官大名者,因籍魏,歷二十餘葉矣。而魯公原家琅琊,是棄也。其根本不忘之,思與!故自號曰:”琅琊“,志夢且志系也。神馳遐想,每慨然欲為汗漫之遊,而東西廖隔,去疆千里而遙,不果所願。

乙未秋得仕為令,今輒得諸城。諸城,古琅琊也。愚愕然異之。明年夏,倭迅告警,以封疆事東巡海上。陟其巔,則二十年夢中境恍在目前,一一不少,獨□無仙人道□。愚益愕然異之。舉酒自觴,臨風獨快。東望溟渤,涵混太虛,呼吸萬壑而不見界限;俯視群峰,凸屹壁峭,聳□塹絕而不可攀躋,心切樂之。頃之,一海濱人進曰:”是日也,風不至太息而海卻不揚波,此景不常慣見;見之,主年大稔。”愚曰:“有是乎?前二十年而山靈入愚夢中,今復幸邀,海靈呈其異,以快此遊也。”

日沉而旋山下,則又一海濱人進曰:“是日也,東北海灣有龍氣焉,出沒隱見。山下人愕呼者移時而未敢報君。”愚曰:“有是,是海氣騰浮將作為雨,而爾誤指為龍,誕矣!”叱散去。將就寢,忽爾之間,陰雲四合,風飛雷號,海上戶大門皆開,震雷猛來,不及掩耳。少頃,問之,則警報南灣中倏起一龍矣。籲,又大異哉!

賜進士弟文林郎知諸城縣事魏郡琅琊主人顏悅道謹識

萬曆二十四年歲次丙申仲秋吉旦

縣丞閩縣曹君賢主簿威縣趙永福典史舒城王問卿

儒學教諭膠州李君寵訓導長□李本□蓬萊楊維綱同立石

管工鄉民 逄漢 王繼業 王絪 丘梁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潘盛國書丹)

附錄五:《登琅琊述》(白話譯文)

我小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裡跟著神仙登瑯琊山。到達山頂,奇妙的風光使我心曠神怡,激動不已。經過二十年,那次夢到的奇觀異景依然留在我心中,但不知道那裡景色是不是真的像我夢中的那樣。

我自己知道,我的家族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的後代,承襲著唐代被稱平原太守魯公的顏真卿的那一支延續。到了元代泰定年間,我的家族有在大名府為官的人,因此便遷居魏郡地域,經過二十多世了。我的家族就是這樣離開顏魯公家鄉琅琊的。但是,我永遠不忘記自己的祖籍和家世,經常思念琅琊啊!所以,我給自己取別號為琅琊,既為了記小時候做的那個夢,也為了記我的家世。我的思緒賓士,想象悠遠,每當感慨自己有這樣的家世和曾做了這樣一個夢時,總想到夢中神仙引領我去的那個地方遊玩,可是琅琊在東方邊陲,與我東西相隔曠遠,有千里以外的路程,我的心願很難實現。

乙未年秋季,朝廷封我官職為縣令,命我立即到諸城上任。諸城,就是古代的琅琊,到這裡任職,這與我多年的夙願巧合,我既覺得神奇,又異常喜悅。第二年夏天,傳來倭人騷擾進犯的緊急訊息,我因邊防事物到東部海濱巡視。登上琅琊山頂,二十年前夢遊琅琊山所見到的景象忽然全部展現在眼前,只是沒有神仙引路,這就令我更加驚奇。面對著美好風光,我舉杯飲酒,心裡十分暢快。東望大海,縱目它所包容的浩浩碧水,直接高天,能看到它吐納萬道山川的奔瀉而望不到它的邊際;俯瞰群山,只見峰巒屹立,崖壁陡峭,覺得山可飛躍川可橫渡而不能攀登。大海和群山的這般氣勢使我內心受到強烈震撼並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一會兒,一位住在海邊的人來說:“今天,風不及人呼吸的氣息,大海一波不驚。這樣的景緻不經常出現,出現了這樣的景緻,就預兆著這年大豐收。”我說:“有這樣的靈驗嗎?二十年前山神進入我的夢境,今天我又有幸得到尋常不易見的美景迎候。海神顯示如此奇觀,是為了使我這次巡遊快樂。”

太陽西沉,很快落到山下。這時又有一位住在海邊的人來說:“今天,東北方向有龍的氣象,龍時出時沒時隱時現。山下看到的人驚奇地呼叫已經多時了,起先沒敢向您報告。”我說:“如果有這樣的景象出現,那是海里的水氣升騰要形成雨的樣子,而你們誤以為那是龍,你們錯了!”隨即吆喝山下的人們散去。傍晚即將睡覺的時候,忽然間,烏雲從四面聚來,狂風大作,雷聲隆隆,海邊人家的大門都被刮開了。剎那間,裂天震地的霹靂炸響,叫人來不及捂耳朵。不一會兒,我詢問外邊怎麼樣,人們緊急報告南面海灣中突然騰躍起一條龍。呀,這又是一大奇觀啊!

賜進士弟文林郎知諸城縣事魏郡琅琊主人顏悅道恭敬地記述

萬曆二十四年歲次丙申仲秋吉旦

縣丞閩縣曹君賢 主簿威縣趙永福 典史舒城王問卿

儒學教諭膠州李君寵訓導長□李本□蓬萊楊維綱 同立石

管工鄉民 逄漢 王繼 王絪 丘梁

畢長增譯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宋文京書丹

附錄六:琅琊臺十景

亭臺觀日、始皇駐蹕、秦碑紀盛、幽溝湧秀、樓閣星漢、齋堂泊舟、徐福東渡、望越思歸、龍灣踏浪、天梯垂雲。

Top